这是1949年的一天,北京的一户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家,迎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访客——陈赓。
进门之后,一见到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陈赓大将便握住她的双手,用难以抑制的激动语气说:“您还记得我吗?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您救了我一命。”
女主人是谁?她当时是怎样救了陈赓大将的?
摆脱束缚,心向革命
她的名字是杨庆兰。杨庆兰生于1911年,是河南信阳人,从小成长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富裕的家庭背景,女孩的一生通常都会在父母亲人的安排下度过,在许多人生大事上都无法自己做主。
杨庆兰也不例外。1926年时,刚满15岁的她就迎来了父母的安排:与一个自己从没见过的男人结婚。
对此,杨庆兰完全不能接受。有谁会愿意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结婚,并且从此将自己的一生与对方一直绑在一起呢?
她不愿过相夫教子的生活。于是,在一个夜晚,趁着家人都在熟睡,她带上早就悄悄收拾好的行李,离开了家。
杨庆兰一口气跑到了武汉。尽管人生地不熟,她并不沮丧,而是尽一切可能去学习、掌握能接触到的知识,不断使自己进步。她省吃俭用,花钱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
很快,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成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这是当时由我党创办的一所专为我党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另一位主角——陈赓大将,早年也有类似的经历。
陈赓大将出身将门,他的祖父是湘军中的名将,立下过不少战功。在祖父的影响下,陈赓也从小向往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还习得了一身武艺。
不过,即使是将门之后,也逃不开包办婚姻。
当时陈赓大概十五岁,正在湘乡东山学堂上学。我们都知道,陈赓大将是一位能力出众、极其可靠的将领,但年少时期的他,在师长们眼中却是个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
那时候,陈赓经常带领一众同学罢课,理由是“反抗学校无理压制”。
这可愁坏了校方。在他们看来,其他大多数“闹事”的学生都没什么大不了的,闹太大的话开除就是,但陈赓不一样,他可是名门望族出身,背景不是一所小小的学校能惹得起的。
思来想去,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只能三番五次前去陈家告状,请家长来治治“熊孩子”。
陈赓的父亲也是头疼不已,觉得这个儿子真是把他们陈家的脸都丢尽了。可是又该怎么制止儿子的行为呢?
就在这时,老父亲心头有了主意:只要给儿子找个媳妇,让他收收心,不就能安分下来了吗!
说干就干,陈赓父亲马上给陈赓说定了一门亲事,女方和陈赓门当户对,也是当地大户人家出身,最巧的是女方家里也姓陈。还能有比这更合适的儿媳妇吗?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让陈赓乖乖结婚。陈赓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新式教育,自然也受“自由恋爱”等观念影响,肯定是不会愿意结这样一门亲事的。
于是,陈赓父亲写信给身在学堂的陈赓,表示家中有些事,让他快点回来。陈赓不疑有他,马上回了家,结果刚一进门就被几个家丁摁住,送进了洞房。女方早已盖着红盖头,在里面等着了!
陈赓非常气愤,就算是自己的父亲,又怎么能擅自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呢?何况他和女方见都没见过,一点感情都没有,就这么结亲,即耽误他自己也耽误女方!
于是,当天晚上,他就悄悄从窗户里跳了出去,连夜去找自己的几个朋友,一起逃出村子当兵去了。
这下也算是间接圆了陈赓儿时参军报国的理想了。在湘军兵营报名时,人家看他年纪太小,不想要他,陈赓还是特意把自己的年龄往大了报,这才得以留在兵营。
当时的陈赓踌躇满志,想要在湘军中建功立业,干出一番大事业。我们知道,后来这大事业是干成了,只不过不是在湘军中。
当然,陈赓大将的这些故事都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让我们将视线放回到杨庆兰身上。
1926年,15岁的杨庆兰成功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一年后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我党党员。
那时候,国民党和我党正处于友好合作时期,整个国家充满向上的朝气。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国家一定会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不断变好。
但是没过多久,蒋某人就发动了“四一二”,开始大肆抓捕我党人士,两党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一时间,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因为即使不是红色人士,也有可能被指认为我党成员而惨遭毒手。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党人士只能隐瞒身份,过起了危机四伏的生活。
在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又发动了“七一五”事变,我党人士的处境愈发岌岌可危,尤其是身在武汉的同志。
在党支部书记的提醒下,杨庆兰准备好了行李,等组织的安排一到,就能离开武汉。
7月底,杨庆兰接到了上级的命令:顺长江而下,去江西南昌参加周总理等人领导的起义。杨庆兰马上和其他几个武汉的同志一起动身,坐上船前往南昌。
不过,还没到达目的地,他们就听说起义部队已经开始南下。这时候,这些年轻的同志们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
一些人认为,部队现在是在南下,谁能确定什么时候又要往哪个方向走?他们这样继续追下去也不一定能追到,还是就地解散回家的好;
另一些人则坚决反对这种意见,表示他们必须坚持下去找到队伍。身为革命者,连这点挫折都克服不了,还怎么为国家创造未来呢?
杨庆兰属于后者,她和其他几个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同志坚决斗争,最后总算是说服了“解散派”,继续向着传闻中起义部队所在的方向前行。
几天过后,他们终于乘船赶上了起义队伍,这时,部队已经来到了江西抚州。杨庆兰被分配到第20军第3师,从事宣传工作。第20军是贺老总的部队。
他们归队的时候,正好是部队被国军围追堵截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伤员被抬下前线。杨庆兰这个宣传人员,在学习过医疗知识后,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卫生员的工作中。
杨庆兰身材高大、体格结实,反应又灵敏,得以及时救助许多伤员。领导交给她的任务,每一项她都完成得很好。
部队中的战友们都很佩服这个17岁的年轻姑娘,对她的勇敢和机灵称赞有加。
8月下旬的一天,杨庆兰所在的部队进入江西会昌,与国民党钱大钧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到下午4点左右才停歇,部队准备撤离战场进行休整。
杨庆兰正打算跟着部队一起撤离,却忽然看到路边的草丛里躺着一个人。作为救护人员,她快步走上前查看情况,只见这人身上只穿着背心和短裤,脸很眼熟。
她仔细一想,这不是他们20军第3师的第6团第1营营长——陈赓吗?
原来,陈赓在刚刚的战斗中率领1营从正面进攻,结果推进得太猛,主力部队没跟上来,整个1营就落入敌人包围之中。
到上午11点时,1营已经快要支撑不住,只好向后撤离。陈赓这个营长在队伍最后垫后。当时他腿上中了好几枪,血流不止,没走出几步就动弹不得。他想了想,便藏到了路边的草丛中。
陈赓将自己身上的军服脱下藏起来,只留下背心和短裤,以免被敌人发现自己的身份。做完这些,他就昏倒在了草丛中。
见陈赓伤得这么重,杨庆兰没时间多想,赶紧把他背起来,向山下快步走去。
虽然人高马大,杨庆兰在体能上多少还是不及男同志,再加上又背着这么一个大男人,她行进得十分吃力。
但是为了救助同志,杨庆兰坚持了下来,一步步走到了山下,将陈赓安全地交到了其他卫生员手中。
等到众人手忙脚乱地把陈赓从她背上放下来,杨庆兰也累得昏了过去,这一昏就是一整天。不过好在她没受什么伤,醒过来时又精神饱满了。
这时候,陈赓也已经醒了,不过两人各自都有许多任务和工作要做,之后就没有再碰过面。杨庆兰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在她看来,自己并没有做多么伟大的事情,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但陈赓大将并不这么想,他一直将这位救命恩人记在心里,想要报答她。
开国大将的报恩
1949年的这天,已经在北京定居下来的杨庆兰一家人,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访客——陈赓。一见到杨庆兰,陈赓就激动地握住她的手,向她道谢。
杨庆兰这才想起来,20多年前她确实救过陈赓将军。此时面对身为开国元勋之一的陈赓将军的致谢,杨庆兰却并不怎样欣喜若狂,只是微笑着说:
“我们都是同志,本就该互相帮助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有许多像杨庆兰这样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的女同志,默默地为组织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让我们向她们和其他所有革命先辈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