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放军建立以来,虽然野战军的实力参差不齐,三野和四野的司令明显强于一野和二野,可哪支部队麾下没个压箱底的王牌军,单论这些王牌军来说,其实差距不会很大。
比如公认战力最弱的第一野战军,因为陕北地少人稀,一直没能扩张起来,整个野战军甚至顶不上四野两个兵团,但一野麾下的第一军,却是赫赫有名的“猛虎军”,其军长贺炳炎也是开国上将。
三野和四野也是如此,他们麾下的王牌军的军长,如三野出身的叶飞、许世友、四野的李天佑、韩先楚等等,他们麾下的部队都是王牌中的王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开国上将。
可反观第二野战军,他们的王牌军是第12军,也是二野中公认打仗最厉害的军队,可谓是刘伯承元帅的“心头肉”,然而在1955年的军衔大授时,竟然一个上将都没有出现。
对此大家都很疑惑,称他们为“奇怪的12军”,然而1988年的时候,在建国后寸功难立的情况下,12军竟然一下子出了两位上将,这又是为什么?他们是谁?
一、第12军的前身:中野六纵
对近代史不太了解的人,可能对12军没有太多印象,毕竟在四个野战军里,刘伯承和邓公率领的第二野战军是最低调的一个,属实不如粟裕的三野和林帅的四野出名。
12军的前身是中野六纵,这个名字相信听过的人应该不少,他号称中原野战军的“辟路先锋”,自中原野战军建立开始,六纵就承担着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里面的名将也是层出不穷。
中原六纵的首任司令员是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开国中将,对他不熟悉的人可以参考抗日电视剧《亮剑》,剧中的李云龙就是以王近山将军为原型人物,(电视剧里李云龙是少将,稍有改动。)
但他们的亮剑精神是相同的,王近山就是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典型英雄代表,他最常说的话就是:“面对敌人,哪怕明知会死,也要发起最后的冲锋!”
俗话说的好,一个军队的军魂,体现在领导人的身上,一个软弱的司令,即使带领的是一支铁军,也打不过一支猛虎司令领导的残军弱旅,这就是领导人的精神作用。
王近山的性格很好的为这支部队打下了精神基础,刘伯承曾说过,并非是他故意将最危险的任务交给六纵,而是六纵总是要抢这类任务,给他个轻松的活,他们还不干!
而六纵的政委杜义德也是一位悍将,就如同《亮剑》中的赵刚一样,能文能武,枪法高超,政治素养极高,还能代替司令指挥打仗,刘伯承曾这么评价他:“杜义德既是政委,又是司令,文武双全。”
而杜义德最擅长的就是夜战,往往能料敌先手,出其不意,无论是夜袭还是夜间游击都游刃有余,所以也有了“夜老虎”的称号。
二、六纵的那些战役
司令员说完了,接下来就该谈谈6纵打出的那些著名的战役,作为中野的辟路先锋,他们打的仗太多了,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以少胜多的恶仗,期间包括游击战、攻城战、阻击战等等,我们就挑一些经典战役来说。
首先要讲的是6纵在解放战争的第一战——大杨湖战役,解放战争初期,老蒋派30万大军围剿晋冀鲁豫解放区,当时军区初建,部队满打满算也就5万人。
刘帅认为,必须先破一路敌人,打出气势,还能顺势突围,但手下几个纵队人太少了,即使是对方最弱的整3师,也有数万人,还拥有不少美械装备。
6纵主动担起了这个先锋职责,在大杨湖战役中,对敌人整编师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短短一夜的时间,敌人就伤亡了上千人,异常残酷,给敌军打的心气涣散,气势崩塌,最终全军覆没。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6纵同样是前锋队,每次国军挡在前方,都是6纵率先跨河渡江,凭借一个纵队和敌人的守军血战,为大军开路,但同时,他们自己的损伤也是最严重的。
1948年7月的襄樊战役中,是六纵的成名之战,当时,驻守襄樊的守军是国民党十三太保之一的康泽,麾下三个旅的兵力守城。
而6纵因为要派一半的兵力镇守得之不易的大别山根据地,所以派到战场参与攻城的仅仅三个团,而且还是一路上损失严重,未曾补全的战损部队。
开战之前,刘伯承问王近山:“我麾下没有人给你用了,你只有三个团的兵力,面对敌人三四倍且有重武器的情况下,能不能拿下襄樊城?”
王近山当然不会说一个“不”字,战斗开始,王近山知道在兵力不足,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不能硬攻,便制定了刀劈三关、猛虎掏心的计划,冒险实施了大纵深作战,分兵占领了周边的数座山脉阵地,刀劈三关(第一关是琵琶山,第二关是真武山,第三关是凤凰山。)
三关拿下,襄樊就此沦为孤城,而6纵只需要往城内灌炮弹火药即可,短短一天时间,城内的守军就飘零了七七八八,康泽也不得已举起投降,结果一看,我军竟然只有三个团的兵力,险些气得晕厥。
这一战,敌军被俘2万余,而我军却损伤不过千,是经典的大胜,也是6纵最具代表性的战役。
三、开国无上将,88年授衔
1955年,作为中野王牌军的12军竟无一上将,当时王近山因为授衔一事极度不满,甚至不穿军服表示抗议,曾经一度闹得很凶。
这一画面也被改编进了《亮剑》里,有出入的是,《亮剑》中李云龙是少将,而现实中,王近山和杜义德都是中将,但论功绩,王近山是有绝对资格评为上将的。
有人说,或许是王近山的脾气过于火爆,人缘不是很好,而且在参加学习的时候也不积极,所以被党中央故意降衔,目的是打磨他的心性。
之后,故事的发展也如书中一样,王近山司令之后的生活磕磕绊绊,甚至一度被开除党籍,直到很久以后的军事会议上才得到昭雪,恢复职务,1978年逝世于南京。
1988年,党中央回溯旧史,认为中野六纵的贡献应该配以更高的军衔,决定为当初的12军干部再授一次军衔,只可惜当时王将军已经去世,于是,12军的旅长尤太忠以及原六纵旅长、12军第三任军长李德生两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结语
现实终究不会像童话故事一样完美无瑕,人生总是磕磕绊绊的,但无论如何,中野6纵(二野12军)的荣誉重新被提及,结局总是美好的,王近山将军的荣誉,也会被人民铭记、传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