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阅读此文前,如果你点击一下“关注”,不胜荣幸!我们可以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事变前的国内形势
从1930年10月第一次调集10万杂牌军队“剿共”开始,蒋介石一心想消灭我工农红军。结果以失败结束。于是又在31年和32年发动了三次“围剿”,其中第三次开始动用了蒋的嫡系部队,但是都被红军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消灭了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四次“围剿”的失败,彻底让蒋介石震惊了,越发觉得,红军不可小觑。1933年下半年,第五次“围剿”开始,这一次,他调集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不惜血本试图改变战场上的颓势,一举消灭红军。
在第五次“围剿”后,红军开始了长征,向西出发,蒋介石又调集军队围追堵截。他本人也离开南京,一路尾随红军长征的路线,飞到成都云南督战,其心之切,恨不得一口吞掉红军。
2.日本人侵略中国
图片源于网络
在蒋介石五次“围剿”期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看见中国深陷内战的泥潭之中,无暇他顾,日本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袭击了沈阳,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而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放弃抵抗,撤退到关内,去陕西驻防。
1932年1月18日,日本又开始进攻上海,蔡廷锴,蒋光鼐率领的十九路军奋起还击,蒋介石却不准其他军队支援十九路军。迫使十九路军退出上海。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日本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国民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国民政府内部一部分人士也开始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所有这些国际国内的形势压得蒋介石喘不过气来,他感到时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要赶在这些压力爆发前,把红军一口吃掉,把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执行到底。
3.戴笠密报张学良军中异象
图片源于网络
1936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一路用重兵追赶的对手,不但没有消灭掉,反而胜利会师了。蒋介石看着地图上的陕北延安,太不甘心了。
正在这时,戴笠推门进来了。带来一个不祥的重磅炸弹。
“近日西安军中谣传张学良准备和红军建立反日联合战线了。”
“有事实依据吗?”
蒋介石急切的问。
“没有,但是我们混在东北军内部的人说,东北军内部好多人都不想再和共产党打了,他们想打回东北老家去,日本人让他们家破人亡,他们要为家乡人报仇。”
戴笠说完又拿出一份美国报纸。
“这是我想法找到的,一个美国女记者最近发表的,韦尔斯采访了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
蒋介石忙打开译文看了起来,文中说西安的东北军一场危机正在蔓延,他们念念不忘老家,厌恶内战,情绪有向高级军官发展的趋势。
韦尔斯还直接采访了少帅张学良。文中引用了他的话。
“只有停止内战,抵抗外来侵略,才能出现真正统一的中国。如果政府不能代表民意,就会失去存在的可能。共产党能够诚意合作,共同抵抗侵略,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汉卿这么说的?”蒋介石生气的追问。
“报纸上是这么说的。”
戴笠神色严峻地说道。
4.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图片源于网络
对于此时的蒋介石来说,压力越大,他消灭红军的心越甚。而且他的一贯作风就是越是不稳定的部队,他越是要先把它“消耗”掉。以力打力,是他的起家手段。刚开始“围剿”中央苏区的时候,蒋介石就是动用的他认为对他不够忠诚的杂牌部队。
况且这次张学良的东北军正好在“剿共”的前线西安。距离延安很近。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
“讨论就到这吧,你把我的命令带出去。我要马上执行第六次大围剿,用最精锐的第一军当前锋。在西安和兰州布置100架轰炸机,在两个星期内完成飞机炸弹运输,还有毒瓦斯弹!”,我最近就动身去西安督战。”
蒋介石不再舍不得动用他的嫡系部队和美式军械。但是先拉上几个垫背的还是必须有的。
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西安之行,他把自己置身于抗战的火山口上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不会按照他设定的进程来爆发。
图片源于网络
让蒋介石始料不及的原因还有他忽视了西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那就是杨虎城将军。杨虎城当时是陕西省的行政长官,十七路军总指挥。一直反对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主张抗日,不想和红军打内战。杨虎城既不是蒋的嫡系也不是他的亲信。他们合作是在冯阎蒋大战之后,不过两年。
也许蒋介石认为他是了解他的结拜兄弟张汉卿的,他是一个讲义气,重感情的人,虽然有牢骚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图片源于网络
其实他何曾体谅张学良的痛苦呢,虽然贵为一军之帅,他也和他的十几万士兵一样,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国难家仇系于一身。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杀红了眼,他像一个在赌桌上下不来的赌徒一样,把最大的赌注押上,一定还要冒死赌一回。却不知道对手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抗日的前线,手中的色子和周围的看客都已经怒火中烧。
谁知蒋介石的第六次“围剿”,就围到自己头上了呢?
1936年10月29日,蒋介石飞抵洛阳龙门的蒋宋别墅过五十大寿。
12月2日,张学良飞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并报告蒋介石,下属军心不稳,恳求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了。前段时间,张扬二人的部队在和红军作战的过程中,损失惨重。他们早就不想打内战了。
5.蒋介石去西安督战
图片源于网络
12月4日,蒋介石在洛阳居住了30多天后飞往西安。临走时,宋美龄本来还要坚持一起到西安的,无奈生病了,没有成行。如果是去了,西安事变又有变数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后来这个身在南京的第一夫人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蒋介石到了西安后,就向张学良,杨虎城宣布了12月12日“剿共”战开始。
“汉卿,虎城,朱德,毛泽东写公开信给我,要求我们化敌为友,共同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我现在到西安来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答!”
蒋介石冷笑了一下。
“委员长,今日之下,中国人不能再自相残杀了,咱们要枪口向外。”
“委员长,希望你慎重考虑一下我们的请求!”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苦苦相求。
“汉卿,虎城,什么希望?我们的希望就在剿灭共匪,其他都不重要。”
图片源于网络
蒋介石大怒。于12月8日给东北军和西北军作了训话,要他们分清形势和敌人的远近,意思是红军才是我们近在眼前的敌人,并给出两军的最后出路,要么向红军开战,要么调往闵浙!
一切正常的路都堵死了。西安军中自上而下笼罩在压力的浓雾中,看不到前途,也没有后退之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预感到要起大风了,要不然这层层浓雾压得西安城快喘不过气来了。
12月10日,蒋介石召开会议,正式通过了第六次“围剿”计划,12月12日开始执行。
12月11日晚间,蒋介石回到西安郊外的临潼华清池。他怕住在城里不安全,就住在这个当年杨贵妃洗浴的地方。
6.西安事变过程
图片源于网络
12月12日清晨,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蒋介石5点半就准时起床,站在窗前望向窗外,冬天的西安还是黑漆漆的一遍。突然,有几辆卡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停在院大门前面。蒋介石正在迟疑之间,枪声,想起来了!
兵变!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慌忙之中,这个自称身经百战的领袖连假牙也忘了带,穿着睡衣,拖鞋就向后山跑去。
早上,当孙铭九率领的小分队在一个山洞里揪出蒋介石的时候,委座狼狈不堪,拖鞋也掉了一只。腿也受了伤。军人们扶着一瘸一拐的老蒋下了山交给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
至此,西安事变拉开序幕。
它的发生震惊了全世界,随后几天苏联《真理报》,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巴黎《救国时报》报纸,以及国内各界的报纸都在评论这件大事变,各界人物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发表言论。
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已经看到日本人正在野心勃勃地侵略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并且想要上演一场毒舌吞大象的饕餮大宴席。
这个国家内忧外患,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她的局势走向必将影响全世界的战争格局。
反而是身在其中的日本人,阴鸷不语,在暗中竭力唆使何应钦等亲日分子以此为契机,大肆调动军队,炮轰西安。妄想把国民政府变成自己的傀儡政府。
图片源于网络
还在上海治病的宋美龄闻讯,果断派澳大利亚人端纳先飞去西安斡旋。因为端纳曾经是张学良的军事顾问,和少帅私交甚好。作为中间人士,让他先行探路,是宋美龄最好的选择。自己回到南京政府所在地。斥责了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妄图以战争扰乱谈判的阴谋。
后来,宋子文和宋美龄又来到西安,对于进一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了进一步的作用。谁都不知道宋子文联合好友张学良采用了什么办法。在他到达西安仅一天的时间里,就让蒋基本上同意最重要的三项要求。
一是改组国民政府,踢除亲日派。二是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三是停止内战。
也许,这也是事后宋子文极力劝阻蒋介石,不要加害少帅的原因之一。
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的加入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协议的制定方和履行方之一,中共的主张举足轻重。
图片源于网络
12月23日,各方代表在张公馆谈判,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在上面三条的基础上中共又增加了和补充了几点,提出了六项要求。一,停战,撤兵至潼关外。二,改组南京政府,排除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三,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五,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六,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当天,蒋介石做出了承诺,同意中央撤出西北,释放“七君子”,连红容共,改组国民党。表明蒋介石已经基本上同意了中共的六项要求。
西安事变终于得到和平解决,它结束了中国十年内战,建立起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终于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了。
共和国不会忘记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西安事变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他们将名垂青史!
图片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