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中国正式发布“探寻生命之旅”雇主品牌纪录片。作为一家致力于“拯救生命、改善生活”130余年的药企,为了激发更多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热爱,默沙东中国发起“探寻生命之旅”行动,邀请全国高校学子探讨"生命的意义",并将大家对生命的诠释编纂成《生命的答案之书》。同时,默沙东员工还深入贵州大山,为山区学生搭建了一间“生命的答案图书室”,以书籍滋养山区学子们的生命旅程。

生命之书,你我合著

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永恒的共同议题。我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在看似宏大的议题背后,生命的意义发挥着最为本真的价值——它指引我们坦诚地面对过去,专注地投入当下,积极地期待未来。在当下社会,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与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正成为找寻自我的关键。默沙东的“探寻生命之旅”正始于此。

自2023年秋天起,默沙东邀请全国各大高校莘莘学子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希望启发身处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们共同思考生命议题,体悟生命价值。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答案跨越了山河星辰,也横亘了人间冷暖。学生们对生命价值的探寻不一而足,在写下专属于他们生命脚注的同时,也多了一分对生命的敬畏。默沙东从中挑选出400余条关于生命的多元观点收录成册,《生命的答案之书》由此诞生。默沙东希望通过这本生命之书启发更多人对生命的思考,让更多人感受到敬畏生命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高校学子共著的《生命的答案之书》

翻书越岭,你我共寻

这场探寻之旅并未止步于此,默沙东人希望为更多人点亮“探寻生命之路”上的一盏灯。一座大山小城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据2020年末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留守未成年人47.5万人,总数位居全国第6位,留守未成年人在全省户籍人口中的占比位居全国第2位。贵州中学里留守学生居多,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使他们获得的家庭教育与陪伴十分有限。加之,学校生源众多,师资与学校数量少,且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匮乏,多重现实因素的交叠下,孩子们内心的困顿和压力难以得到纾解,亟需更多积极、有力的正向引导,帮助他们对生命议题有更好的认知。在使命的驱动下,默沙东来到了贵州纳雍六中——一所坐落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山区中学。带着这一条条对生命的精彩注解,历经团队数月的勘察、讨论、设计和搭建,一个承载着生命、健康、成长的空间——“生命的答案图书室”在中学一隅悄然落成。

这里除了有《生命的答案之书》,还有几千册关于生命、健康、成长的书籍,希望为山区学子带来更多积极的引导与支持,唤起他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和认知,致力于为他们的成长道路带来一束生命教育的启蒙微光。一位参与行动的默沙东员工感慨道:“每一个稚嫩的笑脸背后,都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希望这间图书室能成为他们接触世界、追逐梦想的起点。”在高校学生的生命答案里,在山区中学的书页窸窣间,是孩子们认识生命价值、感知生命重量、探索生命意义的旅途始发站。

使命之路,你我同行

“探寻生命之旅”始于默沙东人对生命的敬畏和重视。作为一家始终以“拯救生命、改善生活”为使命的药企,“敬畏生命”是默沙东人才价值观的核心底色。默沙东坚信,每位员工都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公司每年为每位员工提供40小时的志愿假,鼓励他们在工作之外将践行使命延伸到生活中,无论是医疗健康、社区服务还是环境保护,员工们都能利用志愿假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回馈社会。默沙东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加入到这份为生命而全力以赴的事业中。

130多年来,默沙东在不同领域对于生命议题的探索从未停歇,不断以行动兑现承诺。从1989年向中国转让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技术,到在中国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并获得“中华慈善奖”,再到中国女性宫颈健康促进计划“贝壳行动”、为实现孕产妇零死亡的默沙东“关爱母亲行动”等一系列项目,已惠及数百万家庭。

在更广泛的生命议题上,默沙东持续通过创新和合作,造福中国社会的多元领域。今年,由于关注到一群特殊的“车上家庭”——司机日夜奔波于生计之余,更要照料副座上罹患疾病而无法自理的家人,在使命号召下的默沙东人发起“生命副座行动”,组建起一支员工志愿者团队奔赴三座城市,为特殊家庭的副座“乘客”量身打造贴心舒适的副座空间,希望引发公众对更多弱势人群的关注和理解,让这份善意继续流转,只因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个生命都值得一席之座。

植根中国30余载,默沙东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生态系统中值得信赖和领先的合作伙伴,始终以高标准践行对员工、对患者、对社会的承诺。踵事增华,弦歌不辍,未来,默沙东将保持初心,追随“拯救生命、改善生活”的使命,持续关注更多未被解决的健康挑战和生命议题,为多元领域社会福祉贡献己力。默沙东也期待这支敬畏生命的人才队伍能逐步壮大,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加入这场探索多元方式为生命增辉的旅途。

正如《生命的答案之书》所言:“生命的答案不止一种,而答案的意义在于,我们从未停止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