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12月23日,在2024科技-产业-金融协调发展论坛上,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称,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既有义务为产业插上翅膀,更有义务为产业输送血液。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致辞时称,2024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风险挑战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和经济回升。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动能转换的新阶段,传统红利如全球化、工业化、人口红利等都在递减,而新红利如高新技术等正在构建中,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同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

刘元春分析称,当前,穿越周期的关键不仅是传统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还在于新“三驾马车”:基础研究、产业升级和科创金融。其中,基础研究是创新驱动的源头,产业升级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而科创金融则保障了资源的跨周期配置。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康杰进一步分析称,商业银行传统的报表中心、报价中心法则,以及销售驱动型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需要回归到价值法则,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另外,商业银行在面对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时,需要转变对资产的理解。”康杰进一步分析称,过去,商业银行主要基于对“砖头”(即物质资产)的理解来开展业务。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价值体现在其无形资产上,如专利、技术、品牌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升对这些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具体业务层面,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产业金融部总经理董宣忠提到,科技金融涵盖科创金融和产业金融。当前,商业银行资金主要配置在产业金融上,科创金融资金支持不足。

“为此,商业银行需区分支持两类创新,”董宣忠认为,对于渐进式创新,商业银行将通过产品创新及多元化金融服务,如“股、贷、债、保”等,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对于颠覆式创新,由于风险高,商业银行需要转变思路,通过搭建生态服务,为项目提供更多撮合机会,吸引科技新贵等提供耐心资本支持,从而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科技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