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不走寻常路”的小馨夫妇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和人脉资源,带着女儿来到捷克旅居。课后作业少、回家学习时间少、各种兴趣班极为丰富......小馨一家体会了一把捷克“教育的松弛感”,松弛教育的反面真的没有苦恼吗?关于带娃旅居,小馨又有什么心得与体会?
文丨Charlotte 编丨Sherry
“放弃北京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还不错的薪水来欧洲重新开始,你后悔过吗?”来到捷克后,小馨身边朋友这样发问。
小馨 (小红书@多肉小馨) ,一位常年旅居的妈妈,来捷克前在北京从事演出行业。来捷克后,她作为宣传总监积攒的人脉和资源,一夕之间进入了真空状态。
“当时,因为 ‘双减’政策,孩子就读的国际学校轰然倒闭。我们考虑继续送孩子上国际学校,但在北京,能找到跟前一所价位差不多的学校太难了。”回想起3年前还在北京的日子,小馨说,“一年学费8万,是我们相对能承受的。”
小馨和另一半老莫属于那种 “不走寻常路”的夫妻。他们两人加起来月入4w,但没有选择常规的路线买房结婚,不用还贷,除了工作,大部分的时间的开销都花在了旅行上。从孩子三岁起,就一起走遍了二十多个国家。
“因为无房、社保和租住地不同区域等问题,孩子上不了北京的公立学校。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回老家或者出国旅居上学。”最终,在历经半年的多方考虑后,小馨一家来到了捷克。
那么小馨为什么会选择旅居捷克?她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关于带娃旅居,她有哪些希望分享的呢?
为什么会选择捷克?
2021年9月18日,小馨一家落地捷克。如今,他们在捷克已经生活了三年。
小馨一家生活的城市,是捷克的首都布拉格,汇聚了上千年的历史、各国文化和各方思潮,坐落数所著名大学,人文气息浓厚。
对于热爱旅行生活的一家人来说,布拉格的地理位置很是合适。“布拉格是欧洲的中心,可以利用节假日以布拉格为中心自驾游,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带娃走过七个国家。”
谈到为什么选择捷克,小馨提到,首要原因是她老公之前在捷克生活过,各方面都比较熟悉;其次是他们很中意捷克对儿童的各种福利:“来这旅居前,我们还旅游过两次,捷克是一个对儿童非常友好的国家。全捷克的公共交通12岁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部分博物馆旅游景区儿童免票,享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
捷克的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捷克的公立教育是免费的,包括课本、笔记本、文具都免费,学生只需要自付餐费。
另外,就是捷克人对生命的包容。捷克是一个没有流浪狗的国家,宠物可以自由进出商场、地铁,还有一部分的餐厅。捷克人爱狗的程度仅次于对孩子的爱,几乎三个捷克人里面就会有两个人选择养狗。
当然,最主要的还得是经济原因。“捷克在欧洲属于低消费国家,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我们来讲即使是几年没有任何收入,也可以快乐生活。”
为了旅游,我们在生活上精打细算
疫情期间,捷克的生活成本很低。“和北京相比,这里的物价要低得多。50欧元就能在当地超市买到整整一车的东西。”
而在疫情结束后,随着俄乌战争开始,捷克的生活成本也是跟着水涨船高。“现在欧洲这边的人工成本高,餐厅菜品的价格就很高。最普通的一碗拉面,要价90-100人民币。”
但如果省去外出就餐的费用,去当地超市买菜做饭,生活成本就能大大节约了。“为了节约开支出去旅游,我们在生活上精打细算,在家做饭,性价比更高。餐费每天大概就花500克朗。”
小馨建议少去国外的中超购物,“因为这边的中超物价成本比起北京的物价,三倍以上。不过,可以在当地超市找中国食材平替。”小馨是东北人,她说捷克很像中国的东北。不论是气候方面,还是食物口味方面,她如今甚至能在当地超市找到酸菜、跟哈尔滨红肠相同口感的香肠。
因为经济发展较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发展一般,捷克这边的物价低,各种培训班的价格也很是让人青睐。“一对一的钢琴课,一节课500-600克朗,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在160-200元。一对多的群体课就更便宜了,通常都是几十元人民币的价格。给孩子报的中文课一节课才50元。”
她还给我们理了一笔账,“课外班200人民币一节课,一周两节,一个月是1600人民币。(算比较大的开销);钢琴500克朗一节课,一周一节,2000克朗,600人民币一个月。”
其实,他们一家大部分的花销是在旅游和运动上。“我们每年都要滑雪。三个人冬季的雪票,3人900人民币,一个月是3次,2700人民币,4个月的雪季大概在10000块人民币。”去别的国家滑雪还要加住宿费用,“比如去年冬天我们去意大利、奥地利滑雪,雪票500人民币一天,一晚住宿就要2000人民币以上。还有一周两次的网球,1次100多人民币。”
小馨给孩子报了滑雪学校,往返三个小时把孩子带到雪场。滑雪这项运动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欧洲大山里面滑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到风一样自由的感觉, 刷各种各样的雪场,滑不同的雪道,看不同的风景。”
教练在雪场里经常会找一些小道,带着孩子窜下去。孩子也常会在滑雪过程中摔倒,但教练不会扶,也没人会管你,孩子只能自己爬起来。“欧洲人在一些运动上甚至可以说是不要命的,他们的小孩通常很皮实,摔倒了就迅速爬起来,跟上队伍。”
教育的松弛感,在于很会“玩”
“一生都很累的80后,终于体会到了久违的放松。”在捷克,小馨接触的华人家长圈都是松弛派。比起学习成绩,他们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当初选择公立学校,也是不希望给孩子太多压力。”小馨的孩子,目前在布拉格的公立小学上四年级。
压力确实很小,课业完全不成负担。比如数学,二年级的数学还在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简直是国内幼儿园的水平。”
还有最让国内家长头痛的作业,到了捷克就消失了。“带回家的作业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作业,基本上都是校内学习。没有需要家长一起完成的任务,家长不会“过度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少,也与学校的规定很有关联。学校的教科书是免费的,但不能带回家。“因为要循环使用,这一届用完了教科书还要留给下一届用。欧洲人真的很环保。”
捷克小学下午2、3点就放学了。没有家庭作业,但他们放学后会有各种兴趣活动,如足球、冰球、旱冰、滑板等等,都是孩子主动要参加的。
小馨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给孩子报了AI编程课。“现在孩子的偶像和我们之前完全不一样。他对电脑、电子游戏感兴趣,未来希望成为一名博主。英语水平也是刷视频和打游戏提高的。”
“之前报过手工课、烘培课、画画课。这学期的课外班选择了国际象棋、模型课、足球、中文课和钢琴课,也是往多元化的方向上靠,希望能挖掘到孩子的更多兴趣点。“家长们在报这些类似国内兴趣班的课程上,也不是希望孩子一定要藉此做出成绩,只是想着能顺便培养孩子的爱好,还有生活的能力。收费也很低廉,1学期1门课程几百人民币,贵的也就1千多。
所以捷克的教育真的松弛吗?在学业方面,或许是的;但身心健康方面,他们绝不含糊。
跟国内城市比起来,欧洲整体上对孩子的生活教育、体育教育都很重视。可以说这边的小学以“玩”为主,在“玩”中培养孩子的兴趣。但这种“玩”的活动非常充实,学校每天都能提供孩子感兴趣的点,让孩子充满期待去上学。
比如学校有个院子,拿来让孩子们种菜种莓果养小动物。天气好的时候,老师们还会把课堂搬到室外,带孩子接触和观察大自然。
这边小孩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当强。捷克家长习惯从小就把很多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完成。小馨朋友家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就要自己拿着碗去打汤,吃完了也要自己来收拾。
她印象深刻是,从3年级开始,孩子们就要离家1周,和老师同学一起住在森林里。在这1周里,孩子不能携带手机,除了高年级的同学带着做一些活动,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这一周的生活是很充实的,比如老师会组织孩子晚上拿手电筒去森林里发现自然的秘密。”
家长甚至可能希望孩子每天都在外边跑。无论有没有太阳,孩子都要在外边待够一个小时。
“这边的孩子从一年级就跟着老师开始徒步了,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每天徒步1.5一2个小时。“欧洲人在徒步方面真的堪称强悍。”这边每半年就有一次徒步旅游。刚来的时候我儿子还不习惯。他们从我们村走到隔壁村,五六公里,到了村子后就捡一些破旧的花盆和材料来做一些艺术品。回到家当晚孩子就哭了,他以为的是去游乐场,没想到是走路。”
但这样很好,因为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小馨在的村子,没有老年人是因为生病躺着的。他们村子的家庭医生,60多岁了出来仍然在工作。尽管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选择是否退休,但很多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欧洲很多工作岗位上在职的都是上年纪的人,他们热爱工作,工作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二年级就有体育课,课程的分数也要算在最后的考核里。所以这边的孩子二年级毕业就会游泳了,也不用报班。社区足球班每周有两次课程,还有比赛。“这就等于孩子们每天都花大部分时间来运动。而且根据小馨介绍,这都是社区来出大头费用,每学期家长只用给100元人民币的基础费用。
今年,孩子就读的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这门课程被算入了主课课程中。马上要进入青春期了,学校专门开设了这门课程,提前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
“刚刚来那阵子,孩子不太会交朋友,整个学校都没中国人。孩子只会一些英语,而班里的孩子也不会英语,但老师会做引导、适当的鼓励,在这样难以沟通的情况下,孩子第一年就交到了好几个好朋友。”
松弛教育的反面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校老师个人教学风格差异很大,突然的变化孩子可能无法适应。小馨儿子的一二年级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松弛,都是以鼓励教育为主;到了三年级就换了很严厉的老师,“有点像国内传统的老师风格”。小馨也跟学校沟通过。也希望老师们可以‘中和“一下,松驰的老师能管一下,严厉的老师能放松一些。
不仅如此,随着今年孩子升入高年级,学习难度攀升,原本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的儿子今年数学考试突然拿了一个5分(捷克教育系统评分采用了5分制,1-5分,最好的评分是1分,最差的评分是5分),也让小馨开始把更多注意力移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反省”自己作为父母,教育是不是太过松弛了?
“考虑到孩子的适应情况,9年级之前不会再离开捷克了。“9年的时间,希望孩子能熟练掌握捷语这门语言。小馨对孩子还是有期望的,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大学,小馨未来的打算,是9年级让孩子自己选择转到到捷克的国际学校,或者是选择去其他国家读书。
“明年暑假,准备带孩子去美国参加1个月游学夏令营,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让他感受一下美式教育和美式生活,看他更喜欢哪种环境。”
“外出留学的话,欧洲的27个成员国家也可以,到处走走,感受风土人情。我们更倾向于西欧,意大利、西班牙,因为更多阳光,更多人情味。”关于一家人去往其他国家旅居,小馨并不有什么忧虑,“我在未来会做更多的远程工作。而且,爸爸是做外贸的,去哪个国家都可以。
关于出国旅居会遇到的障碍和建议
目前的状态小馨很满足,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北京的时候,因为双方都忙着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很少。
来到捷克后,小馨真正地觉得是在生活,一家人共同学语言,生活习惯更相近了。“每天都能带孩子在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天种菜种花、夏天徒步采摘野樱桃蓝莓、秋天采蘑菇捡核桃、冬天滑雪。”
小馨自己对这边的环境也是情有独钟。从小在东北的县城里长大,这里四季分明,平静而淡然的乡村生活,让她有种回到小时候东北老家的感觉。“下着大雪,然后大家一起打雪仗。这是很多小时候才有的体会。”
但刚到捷克的时候,完全不是一帆风顺的样子。
“那个冬天是我经历过最难的日子。”小馨说,去披萨店点餐、单独去超市购物,对她而言都成了一件困难。
“这边主要的语言是捷语,对比英语来说,属于斯拉夫语系的捷语非常难,有6种变格。想要拿到捷克的绿卡,还要参加一个语言等级考试,需要达到A2的级别。想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语言。”
因为是在捷克的乡下居住,当地人几乎都只说捷语。对于年轻人来说,英语的普及度很高,但是当地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住在乡下的人,英语的普及度就比较低了。
在捷克第三个月,小馨就去了旁边的查理大学报了一个语言班,学习了一个学期;第一次开家长会,几乎全程听不懂,跟老师的沟通上很不畅通、超市购物也有障碍。尽管住在捷克的乡村,周围没有其他中国人,他们遇到的邻居却很友好热心,帮助种菜,还会互相送礼物。
出来旅居需要考虑的首先肯定就是经济基础。它决定了地点、决定了能负担去哪些国家的费用。在刚刚踏进一个新国家的阶段,需要有一个适应融入的过程,所以前期的收入是很少的。或者说,父母有一方在当地已经有稳定的收入能支撑前期的生活。但总之不能一直吃老本。
搬到一个举目无亲,语言文化饮食都有着巨大差异的地方,心理上无疑是有巨大落差感的。“如果性格偏好热闹的人,那么不是很建议出国,因为在这边能结交的朋友更偏向于’精’圈子更小了。这边不能像在国内那样随时呼朋唤友,大多数人都专注过自己的生活。”
还有就是适应的能力。欧洲比较适合I人。心可以在这里平静下来,呆的时间长了,好山好水好无聊,会有一种‘养老’感觉,所以如果你是一个E人的话,要能平静地接受在这里闲逛很久或许都遇不到一个人的情况。
最后,孩子的状态也需要关注,特别是孩子的语言能力。“生活中大部份难都来自于语言不通。“小馨回忆,捷克的语言很难, 想要和当地人自如沟通,最好在1年级就带孩子出来。”
孩子的爸爸曾在捷克的国际学校读过几年,但因为是国际学校,几乎是处在英语环境,也不会捷语。所以,吸取教训后没有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国际学校,而是决定送到当地公立学校,希望孩子能在捷语环境中好好锻炼捷语,彻底掌握捷语。“这边的公立学校在初中的时候还会选修一门语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等),这样就等于孩子未来能掌握四门语言。“多一门语言也多一条出路。”
*图源:小馨的小红书(@多肉小馨)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