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深圳,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得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深圳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多措并举,促“心安”稳“民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圳群众安全感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建设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构建全方位保护网
胡某与李某的婚姻生活曾一度陷入绝望的深渊。李某因赌博成瘾,多次对胡某实施家庭暴力,甚至威胁到胡某的生命安全。在2023年7月的一次暴力事件中,胡某鼓起勇气,主动前往社区工作站寻求帮助。这一求助行为得到了社区妇联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响应。
社区妇联将其个案视为高危个案,并立即启动了联动机制。在发放危险告知书、建议申请人身保护令的同时,社区妇联还上报了街道妇联,并上传至“区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联调系统”,实现了多部门的联合处置。这一过程中,街道综治、公安、司法等多方力量共同商讨处置方案,为胡某提供了全方位的救助和保护。
社区民警的持续走访和对李某开具的《反家庭暴力告诫书》有效遏制了家暴行为的再次发生。司法所协助胡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确保其人身安全。此外,妇联的持续跟进和心理疏导,以及三人小组的普法教育和威慑作用,共同为胡某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保护网。
近年来,深圳成立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构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将心理服务纳入深圳经济特区平安建设条例、健康条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健康深圳行动等法规政策,构建以心理知识宣传为前端、心理问题监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管理 家校社医协同助力青少年成长
小杰是深圳一名初三学生,因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困扰,陷入了迷茫和焦虑。家长在尝试多种方法无果后,带着小杰来到了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求助。在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倾听和共情下,小杰逐渐敞开了心扉。咨询师不仅理解了小杰的遭遇和困惑,还通过与家长的访谈和与老师的沟通,共同探讨了小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通过改善夫妻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学校老师的理解赏识和鼓励以及心理服务中心的持续支持等多方面的帮助,小杰逐渐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最终考取了心仪的学校并加入了篮球队。
这一案例的成功,离不开家校社医四方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努力。针对儿童青少年,深圳着力构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生心理问题三级心理筛查体系,实施普遍性预防、选择性干预和针对性干预,做到心理危机及时发现预警,心理风险防范全面覆盖、全程跟进。
针对其他重点人群,深圳亦有相对应心理健康管理措施。针对老年人,将痴呆和抑郁筛查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形成“筛查评估—专科诊疗—分类干预”模式,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以及独居老人提供心理关爱,最大程度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针对孕产妇,建立抑郁筛查和干预网络,所有产科医院实施阳性患者转诊日报制度,对抑郁、焦虑孕妇提供咨询、疏导、治疗,全市孕妇产后筛查率为99.5%。
打造“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 促进大众心理健康素养提升
如果在你500米之内的生活圈就能预约到政府公益的心理咨询,你会不会觉得“心理安全感”更足?为打造“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光明区于2018年率先试点,打造深圳首家“V爱之家”·心理关爱空间,并在2019年全面推广,建成1个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6个街道“V爱之家”·心理关爱空间、37个社区心理服务室,之后向269个基层治理“小分格”拓展,依托“1+6+37+269”体系,将社会心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工地、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各行业领域人员密集场所。
如今,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全市多个区推广。市民遇到心理困境时,打开“i深圳”,就能在上面预约周边社区的心理咨询,走进社区精心布置的心理咨询室,与咨询师开启一场“疗愈对话”。在南山,以区慢性病防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为核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整合社区卫生保健资源,联动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全面构建以社康为网底、区精卫中心为技术指导、覆盖南山区120个社区和82家社康的心理健康促进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抑郁筛查、转诊、干预、随访全流程服务,实现全市社区抑郁症特色防治零突破。宝安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发一个资源平台,提供三种服务方式,实现五大特色功能,共同构建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系统,打造心理健康科普、咨询、就诊引导的闭环服务链条,真正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专业心理服务平台。
近5年,深圳累计开展宣传3万余场、受众7000万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义诊咨询、心理疏导等1万余场,服务群众超过200万人次,纾解群众失眠、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
多措并举 为平安深圳建设提供良好社会心态支撑
胡某和小杰的案例只是深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深圳在推动心理服务成为公共产品、促进大众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管理、精准帮扶特殊人群回归社会、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以及构建高危人群危机干预网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圳将心理服务纳入多项法规政策,精心打造心理服务队伍和心理服务室(站),构建了全链条的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六进”行动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此外,还构建了高危人群危机干预网络,为市民提供了全天候的心理援助和救援服务。
深圳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促“心安”稳“民安”,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全人群、全周期、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深圳将继续深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平安深圳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心态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制图:刘嘉琳 (元宝AI)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