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明源君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有90万人离开了地产行业。文章引发了地产人热议,大家最关注的便是,转型的地产人都去干啥了。
近日,明源君和多位地产人联系,了解了大家转型的方向。下面选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地产客关转行卖保险
“选择朝阳行业不会错”
要说地产人转型的热门赛道,保险应该算得上一个。明源君的朋友圈里,就有几位转型保险行业的地产人。
晓彤是其中一位。
在此之前,她是某千亿房企区域公司的一名客户关系官。
入行的时候,地产仍是令人趋之若鹜的高薪行业。她入职的这家房企,简历录取比例达到了500:1的,前后经过了7轮面试才拿到了offer。
客关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而她却得心应手。无论是组织交付活动,还是做客户满意度管理,亦或是处理客诉,都能应对自如。因为工作出色,还拿到不菲的年终奖,并得到提拔晋升。
然而,优秀个体在大趋势面前也无能为力。
行业下行,公司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一轮又一轮的降薪、裁员,今年7月,她的项目结束了,地产职业生涯也就此中止。点击了解,AI内容生产百宝箱
她说,离开的那一刻,有不舍,但更多是释然。
进入保险行业,则是机缘巧合。
离开房企的第二个月,她在了解理财产品的时候,无意间接触到了保险经纪人。
令她意外的是,这位经纪人并没有一上来就推销产品,而是帮她梳理家庭结构及需求,分析所需的保障。
这打破了她对保险的既有认知,深入了解之后,她觉得,这个职业很适合自己。
去年,她刚晋升为一名新手妈妈。保险的工作,可以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兼顾家庭与工作。
可能有人觉得,985硕士生卖保险有点大材小用。晓彤却坦言,没有心理落差。“以前觉得有点low,知道这个行业也是靠专业获客之后,就不这样认为了。”
她也提到,在房企的时候,很多东西需要团队磨合、协作,做事必须严格按部就班;现在的工作很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转型几个月,已陆续有一些同事朋友转介绍的朋友过来咨询投保,个人业绩也连续三个月登上公司月度业绩榜单。她表示,看好保险的发展前景。从一个夕阳行业转到朝阳行业,她相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
地产品牌负责人裸辞创业
“转型不要着急,要华丽转身”
和许多人被动离职不同的是,这几年也有少数地产人主动选择离开。
比如Vikki。
今年一月份,她从任职十年的房企离开,转型做一名创业者。
在此之前,她已经是该房企的区域品牌负责人。
身边很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不解,认为虽然地产不好,但毕竟待遇过得去,且Vikki被裁的风险也不大。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创业反而是高风险行为。了解AI创意工场,内容灵感不枯竭
Vikki却坚定认为,薪资并不是工作的第一位,成长空间和团队氛围才是。
一方面,公司架构调整之后,团队已经“变味”,不再是务实做事,而是沉迷于宫斗。另一方面,地产红利时代已过,个人的专业无法施展,无法从职业中获得成就感。这两者都是她无法接受的。
在她开始萌生离职念头的时候,曾有朋友提醒她,转型不要着急,“要华丽转身”。这句话给了她极大触动。
此后两年,她都在有意识为转型做准备。
一边经营副业,投资了一家快餐店;一边梳理既往的经验,学习商业及管理知识,为创业做储备,一年时间就写了81万字的学习笔记,迅速的补齐缺失的认知。
胸有成竹后,她选了一个满意的日子,启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离开,正式成为一名创业者。
此时,她所投资的快餐店,已实现首年营收500万。据介绍,目前品牌已跑通极致单店模型,并且被天使投资人看中,有人拿了300w过来谈合作。
她的个人IP业务,也已正式启动。以视频号+公众号两个平台为主要阵地,提供职业咨询及后期个人IP训练营,帮助更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Vikki表示,创业是比职场更有富有挑战的事情,有风险的同时,也有机遇。未来除了实体业务,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个人IP业务上,“本质还是想用自己的转型经历和商业沉淀,帮助更多人找到新的解题方法,平稳过渡。让大家在红利消褪的时代,有勇气向前一步。”
地产客研转型新媒体
“业绩可量化对打工人很重要”
在任何一家企业中,都会有核心业务岗位以及一部分辅助型岗位,后者不能直接产生业绩,贡献也难以被量化。一旦房企遭遇经营困难,这类岗位便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H君,某一线城市本土房企的一位客研人,就因为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成了时代的一个“炮灰”。
离开老东家之后,H君曾积极投简历找工作。期间面试的一家央企,却坚定了他转行的决心。
他发现,房企对客研岗的定位及晋升机制都不清晰。客研一般都附属于营销体系,而在营销负责人严重,客研只是一个收集资料、做PPT的“工具人”,并没有意识到客研价值。他的前司如此,所面试的央企巨头也是如此。
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调转职业方向,向新媒体领域进发。
此后不久,他顺利入职了某地产自媒体,担任副主编职位,踏上职业道路的新起点。
在他看来,这份工作既能发挥以往地产多年的经验,又符合个人的职业规划,是个不错的选择。
谈到转行这几个月的体会,他提到三个点:
一是业绩可量化。在房企,项目卖得好是产品做得好,营销卖得好,没人会想到客研做得好。而自媒体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视频,作品及流量都是可量化的。在他看来,这对打工人很重要。
二是眼界打开了。做客研的时候关注点相对局限,而做自媒体关注面更广,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加多元化,这很好的打开了自己的视野。
三是人际关系简单,相对没那么“心累”。在地产浸润数年,他见证房企里面敬酒、站队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比之下,自媒体简单自由的文化,让他觉得更舒心。
谈到未来,他认为,新媒体这条路,值得持续走下去。
社群运营转型做塔罗牌师
“拥有一技之长,就不怕失业了”
当大部分人还在传统赛道拼命内卷的时候,一些地产人独辟蹊径,冲进了一些小众赛道。
曾经的地产社群运营人Anna就是一个例子。
去年以前,Anna还是某百强房企地产社群运营主管;现在则是一名塔罗牌师。
Anna的职场经历,可谓坎坷不平。
毕业至今,先后经历过3个行业,每次不是公司解散,就是部门解散,要么就是被裁。
用她的话来说,她可能跟打工无缘,每到一个行业,这个公司就不行。
刚毕业进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熬不到三年就解散了。后来在教培机构做课程销售,刚当自己把业绩做到了团队第一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让整个公司陷入瘫痪。Anna又一次失业了。
没多久,又进了本地一家民营房企做社群运营。好景不长,2022年公司收缩业务,密集调整组织架构,像Anna这样在职时间比较短,且又非必要的岗位,自然也就“顺理成章”进了优化名单。
三次坎的经历,让Anna对职场感到无比失望。
投了几个月建立工作都没着落,迷惘的Anna在网上找了一名塔罗牌师,想看看自己的运势。没想到这次的咨询,让她打开了新世界。
对于塔罗牌这门“玄学”,她竟萌生了极大兴趣。
找到新方向的Anna,有了前所未有的冲劲。买书籍自学,找资深塔罗牌师付费学习,“比高中时候还拼,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学习。”
与此同时,她开始运营B站和小红书账号,将自己学到一些知识在网上分享,慢慢积累粉丝。
一边学习一边接单,刚开始收费标准是29元一个问题,今年则涨到了199一个问题。
“现在迷茫的人很多,很多人会选择向陌生人咨询,而不是向熟人倾诉。甚至前领导都来找我咨询了。”
跌跌撞撞许多年,Anna觉得,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她表示,再也不想去企业打工了。
“这几年失业的地产人很多,即便不是房地产不行了,很多人到了35岁也会面临职场危机。”她认为,比起勤勤恳恳打工,拥有一份不依赖于平台的技能,可能更重要,“那样你就不用担心失业了。”
地产工程转型“半个”营销人
“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做回‘工程佬’”
土木工程专业的王明,一毕业就进了中建系下面一家公司做施工员。
在那个房地产烈火烹油的时代,土木人都有一个信仰:能进地产不进建企。王明也是身在建企心在房企。熬了四年之后,终于一次机缘巧合,在一位供应商老总的推荐下进了当时一家top20地产公司,成为一名地产工程主管。
可惜好景不长。2022公司遭遇流动性危机,各地项目纷纷项目停工停产。王明所在地区,算是公司重仓的区域,虽然项目还在推进,但公司没有新增拿地,员工也只能做一天看一天。
裁员最终还是来了。2023年底,王明所在的项目交付了。由于没有新项目可做,整个项目部就地解散。戳这里,轻松管好工程质量
此后,王明尝试过找同岗位工作,始终没有如愿。他所在的三线城市,目前只有本土企业还有零星项目在开发,全国性房企基本都已撤出,求职者处于严重溢出的局面。
谈起是否考虑重回施工单位,王明表示,“暂时不考虑了”。
王明说,当时进这家房企,就是图他在本地业务比较多,不用四处跑。“现在的施工单位也没什么项目可做,人员出的多进的少。而且有了家庭之后不想再过四处漂泊的日子了。”
说到这,王明感慨,工程人转行太难了。他的一位前同事,去年进了一家地产咨询公司,最近又被裁了。“现在大家都不报土木专业是对的,实在太坑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妻子经营的教培机构运转得还不错。赋闲的王明包揽机构日常运营工作,还自学了各种宣传招生方法,做海报,拍视频、剪视频、日常运营小红书、抖音和视频号,把自媒体的技能全部学了一遍,他戏称,现在已是半个营销人了。
当然,如果有机会,王明还是希望能回归老本行,做回那个“工程佬”。
小结
无论是被动离开,还是主动出走,每个地产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赛道。转型不易,祝福每位转型的地产人都能得偿所愿。
你身边有哪些地产人转型成功?也欢迎分享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