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鹅是一名北大附中的初中生,14 岁时她的生活却“脱轨”了。应试教育中的课业压力、校园友情的裂痕,给了她很大压力,意外磕掉一颗门牙被同学嘲笑也让敏感的她没办法自信。

“想请假又不敢请假……”

“朋友都考得比自己好……”

“担心考不上高中……”

企鹅常常觉得很累但又睡不着,常常哭,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疯”。妈妈带她去医院开过药,但妈妈觉得药物并不是改善企鹅状态的最佳方案。办理休学的那天,教务处的老师安慰企鹅妈妈:“没事的”。当父母和身为北大教授的爷爷奶奶坦白孙女休学这件事,爷爷一变脸,摔门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鹅回忆自己的处境

《 2024 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显示:情绪障碍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 13.41 岁,首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 13.74 岁,主要集中在 14 岁。他们中三成以上至少共病一种其他心理疾病,睡眠障碍、强迫症是最常见的共病。

企鹅休学后,才有了自己的时间,她高高兴兴去了北京各处博物馆、美术馆,第一次注意到北京秋天多么美好,银杏树叶子金黄灿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谈及企鹅当时的情况

但是很快,她觉得也没什么意思了,何况朋友们都还在学校,她还是会焦虑、怕落下,怕以后朋友们与她距离远了。在妈妈的帮助下,企鹅进入了一出学社。

在一出学社上学的孩子们,基本都办理了休学或退学。企鹅在这里,跟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一起上课,与她之前的学校完全不同:没有挤得满满的数理化语外,没有考试,本季度开什么课是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出来的,《苏菲的世界》共读,拜伦的诗句,美剧《摩登家庭》英语课,和学社老师里的羽毛球健将磨炼技术,还可以在动物保护读书会上玩“动物园里有什么”的即兴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鹅在一出学社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出学社墙壁涂鸦

在学社创办人竹晞老师看来,和企鹅一样,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都非常低,但是在学社这种支持表达多样性的环境里,孩子们有时间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考自己的标准——我到底应该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外界总是看到在这里学生不学什么,但其实孩子并不会躺平,而是会想“我怎么花这个时间?”这就是释放思考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出学社课程表

企鹅在 2024 年去新西兰插班一个月,她意识到自己英语还不够好,因为之前在学校时她提不起兴趣。但来到一出以后,她申请了英语的独立学习,用自己的方式看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 APP 上打卡,主动寻找合适的雅思英语老师。

15 岁的她刚刚办了复学,但是不返校上课,选择了在家上网自学,企鹅说这是适合她的方式。企鹅也到了一出学社“破土”的阶段,在这里她完成蓄能,完成了自己的再定位,也到了离开的时候。企鹅正在考虑出国读高中,要好好挑一挑学校,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鹅加入一出学社之后的状态

《被看见》是单向空间可持续视频栏目近期出品的 mini 系列,本期关注的是人生教育话题,欢迎点赞、关注、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