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山西京晋飞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MW/9MWh独立调频储能电站项目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飞轮独立调频储能电站,其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以提供调频里程约1500万兆瓦,实现年营收约4.6亿元,年税收不低于4000万元,预计带动就业100人。
举改革大旗,“强筋壮骨”全新出发。今年以来,运城经开区立足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管理体制,持续推动“管委会+公司”重塑性改革进入“深水区”,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倾力打造全市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主阵地。截至目前,共引进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约249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108.3%。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48个,占比92.3%,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链主龙头”纷至沓来、落地开花。
基金杠杆,发力千钧
今年9月,超瓷科技公司20亿支新型功能压敏电阻片材料制造项目签约并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是运城经开区产业引导基金招引并股权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注入产业基金1000万元,将于12月底前投产,创造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超速度”。
创业需要真金白银启动,创新需要金融资源支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运城经开区管委会高处发力,以“敢吃螃蟹”的精神,与运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全市首家产业引导基金。依托这一基金,经开区将围绕企业创新创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多渠道构建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基金引导作用,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撬动和引领效应,打造更优金融生态。
“我们的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5亿元,起步1亿元。目前正在和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陕投资本、九兆投资等机构联合发起系列专项子基金。”运城经开区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志强说,“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将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导和培育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标的,进一步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另一方面,要筛选好招引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而产业基金的注入就犹如一股活水,促进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基金为支点,运城经开区不断创造“基”会,激活产业升级的变量。这一金融工具将为运城经开区内外企业提供稳固的股权资金支持,确保产业“引得来”,平台“接得住”,项目“长得好”,做强做优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主阵地,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管运分离,“瘦身强体”
见到张鹏时,他正忙着筹备即将在深圳举办的开发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招商引资大会暨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推介会。借助这个大会,运城经开区将集中展示开发区资源产业优势,邀请产业链相关企业,提高精准对接度,吸引企业投资合作,推动项目落地进程。
张鹏,运城经开区原招商服务部负责人,在11月月初运城经开区新一轮管运分离改革中,被选聘为运城经开区招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过去是工作专班,现在是公司“企业”;过去是部门负责人,现在是公司法人,他明显感觉肩上担子更重,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激情满满、动力十足:“以这次机制改革为契机,我们将乘势而上,紧盯政策导向,科学谋划项目,在2024年‘建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筑牢‘三链融合互通发展’产业闭环、循环发展的新格局。2025年,我们共谋划招商引资项目70个,总投资440.47亿元。特别是,将在全区开展招商引资‘冬春攻势’行动,努力完成‘奔赴 30 城,对接300家,签约100亿,落地50亿’招商目标。”
发展没有休止符,改革永远在路上。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是全省开发区重点工作之一,其目的在于催生内生活力、激发发展动力,加快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近年来,运城经开区坚持将“管运分离”改革作为“三化三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盘活”为核心,进一步明确管委会和运营机构的职责分工,以服务开发区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行“1个管委会+7个运营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实行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分离改革,进一步细化管理机构和运营机构的职责分工,做精管委会,做强运营公司。
开发区作为一方经济发展的热土,其兴衰成败往往牵动着整个区域的经济脉搏。“2017年,原运城经济开发区和空港经济开发区合并后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由‘局’改‘部’,下设21个工作专班,采取‘管委会+工作专班’的管理模式。”运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卫奇武介绍说,“但是专班都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再加上工作量分配不均衡,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难以适应改革发展要求。这次改革,我们撤销原有21个专班,仅保留积案化解、解决开发区征地问题的3个专班。”
原有机构提质增效,新设机构精准发力。“我们保留运城经开区建设发展、保税物流、空港东花园建设3个公司;新成立运城经开区产业发展投资、公用运营、招商服务、融媒发展4个公司。”卫奇武说,“截至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已经到位,一些重点工作已陆续开展。”
“境内关外”,家门口变“出海口”
河东东街延长线与运城经开区港东二路交叉处,一个座国际灰外观的宏大建筑群拔地而起、横空出世。这个即将建成的运城保税物流中心,是全市首家,也是全省继大同、晋城、侯马之后第4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
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是运城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市委对外开放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有后优、按需建设”模式实施的重大项目。今年2月,项目开工建设,由运城经开区下属国有企业运城保税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3.57亿元,占地面积124.6亩,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办公楼、查验仓库、冷链仓库、保税仓库等。目前,项目主体、二次结构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水电安装及室外工程等工作,预计明年2月底达到封关运行条件。
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运城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扩大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渠道。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此举将有利于促进优势产业延链扩链,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新材料、纺织、汽车及汽车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届时,入驻企业可实现“出厂即入区、入区即退税”,可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为头部企业在运城设立区域型贸易总部,培育有竞争力的自营外贸主体等提供平台支撑。
“为了确保项目通过验收后能够良好运行,我们在开展项目建设伊始,就同步谋划推进招商工作。目前已有9家企业签署入驻意向函,还有20余家企业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入驻意愿,即将达到‘座无虚席’。”运城保税物流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梁晓庆说,“我们将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园区实施科学运营。同时,瞄准国内龙头企业,先后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京东集团等多家公司多次对接洽谈。目前已与京东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模式和合作内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专家评审。”
改革永不停步,创新未有穷期。开发区是改革的试验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一城两区三门户’的目标和思路,发挥新时代党建引领作用,永葆赤诚之心,深谋发展之要,以‘拼’的精神,以‘实’的作风,聚焦聚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力实施‘3633’战略,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铜基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培育壮大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光机电产业园、特色消费品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六大园区,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对外开放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三大平台,锚定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三大任务,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中走在前、作表率。”运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自成说。
(杨红义 杨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