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许多人发现自己的心情似乎也随之进入了一种低沉的状态。有的人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做事提不起兴趣等状况,甚至还会感到莫名的悲伤。这种随季节变化而来的情绪变化,可能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
关于季节性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又称“冬季抑郁症”,是指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通常发生在秋季末和冬季,人们会出现持续的抑郁和消沉情绪,表现为持续的悲伤、缺乏兴趣和活力、失眠或过度睡眠、疲劳和精力不足等等。
这个概念最早由精神科医生诺曼·E.罗森塔尔等人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发表的关于季节性抑郁的研究论文中首次提出,他们观察到在北半球的冬季,一些人经历了情绪低落和抑郁的症状,而到春夏季这些症状则减轻或消失。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常见特征
患者在至少2周的大多数时间内情绪低落,还存在至少1种下列症状:
对曾经喜欢做的事情不再喜爱或不再关心;
几乎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感到悲伤、低落、无望或暴躁;
体重减轻或增加;
睡眠过多或过少;
疲乏感或精力不济;
内疚感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前途黯淡;
出现遗忘或困惑;
行动或言语变得迟缓;
坐立不安或难以静止不动;
最严重者考虑死亡或执行自杀行为;
为什么在秋冬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首先,季节变化可能影响人体生物钟,进而影响睡眠并导致情绪波动。冬季的日照时间缩短,夜晚变长,阳光照射相应减少。众多心理学研究指出,光照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为光照能够直接影响人体血清素和褪黑素的产生。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珞颖教授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uman PERIOD3 variants lead to winter depression-like behaviours via glucocorticoid signaling”的文章。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生物钟基因PERIOD3的一种变异(PER3-P415A/H417R)在模拟冬季日照减少的情况下,会增加一种压力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类似抑郁的行为。
同时,寒冷的气候减少了人们参与户外活动的机会,社交活动随之减少,这可能加剧了孤独感。因此,在冬季,人们可能会经历精神不振、情绪烦躁、悲伤、孤独以及兴趣下降等负面情绪。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冬季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症状。
另外,秋冬季节是新陈代谢的低谷季节,身体各部分功能均相应降低,如呼吸速度,心率等。而循环系统功能的降低也会相应的降低神经元的兴奋度,形成抑郁症发生的先决条件。
“季节性情感障碍”需要治疗吗?
如果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情绪问题相对轻微和短暂,大可不必紧张,可以通过运动、日照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但如果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且加重,超过2周时间,出现睡眠增加、嗜睡、精力差、疲乏无力,还有可能出现食欲增加、暴饮暴食等,甚至有一些消极想法,并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建议尽快至医院就诊治疗。
编辑:四月
综合整理自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沪小康、大众健康杂志、生物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