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年,中国海军的新军舰服役速度似乎有所放缓,每年服役的新船越来越少,让外界不禁猜测:中国如“下饺子”一般的海军造舰潮已经过去?
海外开源平台信息显示,在2024年一年中,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能够确定入列服役的新战舰,只有1艘052D型驱逐舰与2艘054B型护卫舰,还有1艘052D确定已经刷号,不确定是否正式服役。
但即便这艘052D已经服役,中国海军今年服役的水面舰艇也只有4艘,总排水量更是只有约2.6万吨。这应该也是中国海军开启“下饺子”模式以来,服役水面舰艇数量最少和吨位最小的一年。
在2023年的时候,中国海军还服役了2艘055型驱逐舰与7艘054A型护卫舰。在2022年,中国海军更是迎来了一次大丰收,一年内服役了1艘075型两栖攻击舰、2艘055、3艘052D以及3艘054A。
出现这种服役船只数量减少、吨位减少的情况,与中国的军舰建造周期有一定关系。
依托于全球前列的造船工业水平,中国的军舰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军舰上装备的雷达等设备也在不断进行着技术升级。每隔几年,中国海军就会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与舰船服役后的使用体验,对各型号军舰提出改进意见,再去订购下一批次的军舰。
而最近两年,恰好是多个型号军舰的前一批次建造工作基本结束,后一批次的军舰正在建造中的一个间隔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上一锅的饺子基本吃完了,下一波的饺子刚刚下锅或者刚刚煮熟。
2022年服役的055与054A就都是前一批次的军舰,今年服役的2艘052D则是新一批次的十多艘052D中较早开工建设的2艘。
此外,相比驱逐舰与护卫舰,航母、两栖攻击舰一类的船只普遍需要更长的建造与海试时间。所以这类军舰很难做到每年都有新船服役。而最近两年,恰好就是中国海军进度较快的大船已经服役,后续的几艘大船还没建好的空档期。
不过,中国海军军舰服役的“青黄不接”不会持续太久,从明年开始,中国海军每年新服役的水面舰艇数量与吨位应该会“触底反弹”,甚至有望在明年或者后年,创下一个新的一年服役吨位纪录。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军有很多新船已经下水,甚至已完成舾装,进入最后的海试阶段。
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海军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已经进行了5轮海试。参考山东舰在1年零7个月时间内,进行9次海试后服役的经历,只要后续的海试一切顺利,这艘8万吨级的福建舰就有望在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入列服役。
中国海军的第四艘075型则是在2023年末就开始了海试,而之前3艘075型的海试时间都不到2年,这艘新的两栖攻击舰大概率会在2025年正式服役。
中国海军新一批次的055型已经有多艘开建,进度最快的一艘已经基本完成了舾装,另有一艘处于舾装状态,一艘有望在2025年初下水,预计到2026年的时候,这三艘055就能够入列服役。
新一批次的052D之中,除了已经刷号但不确定是否服役的那艘166舰,还有至少4艘处于海试阶段,其中2023年开始海试的三艘,应该能够在2025年内正式服役,另有三艘应该能在2026年服役。
最新一批的054A则是有4艘已经下水,其中3艘是在8月同时下水进入舾装阶段的,最后一艘可能是12月下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054A型护卫舰从下水到正式服役的平均时间,基本就在一年左右。
不过,这个批次的054A进行了更多技术调整,舰体可能加长,舾装与海试的时间也可能更长,这4艘船中最终有几艘能够在2025年服役还很难说,但到了2026年,这4艘船也许就能全部入列。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在2025年至少能够服役1艘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与3艘7000吨级的驱逐舰,并有可能服役1艘8万吨级的航母与另外4艘4000吨级的护卫舰,新舰船的总吨位最多可达15万吨,这个吨位数据已经超过了全球大部分国家海军的舰船总吨位。
而中国海军现在对于各类舰船仍旧有着旺盛的需求,持续进行各类型新船的建造工作,做到了即便是在最为青黄不接的年份也有新锐主力舰服役,主要是因为中国海军不仅需要新锐舰船,来替代部分技术水平有限的老船,也需要更大规模的舰队,来实现走向深蓝的发展目标。
这还只是中国海军在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结果。
如果中国将更多造船业产能从民用船只建造领域转移到军舰制造上面,中国海军的扩军速度必将进一步加快。只是在当前阶段,中国需要在经济发展、军事建设以及技术提升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才没有选择更为激进的海军建设思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