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也踩过这雷。”两车主在等待洗车闲聊时说起了各自的车。
当说到自家车的配置时,一车主忍不住吐槽买车时经不住销售人员的劝说,配备了一些不实用的车载功能。
另一车主也直言交了不少智商税。
现在的汽车造得是越来越智能化了,配置是应有尽有。
但说起车时,不少车主都曾跟风买过一些车载设备,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根本不实用,就比如接下来要说到的这3个“跌落神坛”的车载功能?
一、电子后视镜
前两天在短视频里看到一条关于汽车的广告,里面就提到了电子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其实就形同一个摄像头,主要是通过车外的摄像头采集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实时传输到车内的显示屏上,从而替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
使用电子后视镜的好处就是视野更广,传统后视镜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而电子后视镜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这些盲区,让驾驶员能够全面观察到车辆周围的情况,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电子后视镜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场景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视角调整。这样看起来电子后视镜似乎是个很好用的设备,然而使用过的人都说是鸡肋。
尤其是路况比较复杂的地段,电子后视镜的作用就更小了。这个时候车主不仅要看车内显示器的画面,还要左右看车辆周边的环境,这样就很容易分心,反而会增加开车的风险。
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或学生放学时,路况是很复杂的,这个时候的电子后视镜根本无法及时成像,要多鸡肋有多鸡肋。
虽然电子后视镜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但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下,如恶劣天气、强光照射等情况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要么导致视野清晰度下降,要么反光等问题,反而不如传统后视镜靠谱。由于是摄像头拍摄,图像传输延迟也很常见。看过监控的都知道,摄像头成像是有延迟的。
尽管电子后视镜的技术在不断优化,但也难以完全避免图像传输过程中的延迟现象。这要是高速行驶中,又或是需要快速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危险性可想而知。
而且电子后视镜需要依赖电源,一旦车辆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或电量不足,电子后视镜就可能会无法正常工作,危险系数又提升了一个水平。
用过的电子后视镜都说还是传统后视镜更加靠谱。
因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传统后视镜几乎不存在因技术问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
传统后视镜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而电子后视镜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可能会较高。
目前配备电子后视镜的车型往往价格较高,而且电子后视镜的价格也算不得便宜,也许当时会出于对新兴事物的好奇而去配备一个电子后视镜。
用久了车主们还是会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还是更偏爱传统后视镜。毕竟便宜又好用的东西,自然谁都爱用。
二、大灯清洗器
大灯清洗器的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大灯上的灰尘、泥土、昆虫尸体等附着物,是为了解决照明效果不好的问题。
大灯清洗器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喷头,它将清洗液喷射到大灯表面,然后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附着物冲刷掉,以恢复大灯的明亮度。
然而想法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对于日常只是穿梭城市道路的车辆来说,大灯上并不会积攒大量难以清除的附着物。
城市道路相对较为干净,灰尘等污染物较少。而且车辆行驶速度也相对较慢,昆虫尸体等附着物自然也不会大量堆积在大灯上。
大灯清洗器就成了一个摆设,用到的时候并不多。即便是行驶在路况较差的地区,驾驶员也自行擦拭或在洗车时解决大灯表面的轻微污染问题,并不是非得使用大灯清洗器。
虽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大灯表面,但对于粘性较强的污垢或已经干涸的昆虫尸体等,单纯仅靠大灯清洗器的冲洗并不能完全将其清除干净,还是需要人工处理。
当然大灯清洗器并非一点用也没有。对于经常在恶劣路况下行驶的车辆,比如越野车辆或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的车辆,大灯清洗器可能会一定的实用性。
在这些环境中,大灯表面更容易受到污染,因而频繁地进行清洁。
对于一般的家用轿车或城市 SUV 等车型,大灯清洗器的实际需求就相对较小。而且不同车型的大灯设计和材质也会影响大灯清洗器的效果。
一些高端车型的大灯表面已经具有自清洁功能,或是采用了更易清洁的材质,在这种情况下大灯清洗器的用处就更不大了。
除此之外,大灯清洗器也需要维护的。比如需要定期添加清洗液,而且如果清洗器出现故障,维修和更换的成本都比较高。
正是这种种因素,大灯清洗器慢慢跌下了“神坛”,安装这一配置的车主越来越少。
三、城市智能驾驶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城市智能驾驶,这一模式刚一上线,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也有不少人已经尝试了城市智能驾驶,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也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
一些高端车型已经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很多特色的辅助功能,比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交通拥堵辅助等。
自动泊车功能可以让车辆在特定场景下自动寻找合适的停车位并完成泊车动作,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泊车压力。这一点对于不擅停车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友好。
就曾有一位姑娘在停车,怎么都停不好车,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请一位刚停好车的车主帮着停好的。如果她的车当时有这个自动泊车功能,或许停车就不用那么吃力了。
除了自动泊车,城市智能驾驶还能帮助车主调整车速、及时变道、自动跟车等,看起来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车载功能。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在实际应用中,城市智能驾驶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城市的道种错综复杂,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就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8D魔幻城市,很多老司机都是在这座城市吃过亏。
就有一个年轻小伙,趁着暑假带着一家人去重庆游玩,明明定的酒店就在右手边,但愣是环着山头绕了两圈才找到正确的道。
而城市智能驾驶在复杂的交通情况下就很难展开拳脚。尤其是遇到特殊的交通情况时,这驾驶系统更是显得鸡肋。
比如当临时交通管制时,智能驾驶系统几乎无法准确识别理解这些复杂的情况,甚至是出现误判的情况。
城市道路上的标志种类繁多,当然也可能存在损坏、遮挡或不清晰的情况。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具备精准识别标志的能力,才能确保车辆按照正确的路线和规则行驶。
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光线、天气、标志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识别准确率自然也会随之被影响。除此外,一些比如施工路段的指示标志等临时道路标志,也可能影响到城市智能驾驶系统的的判断。
如果是在高速公路等相对简单、规则明确的场景下,智能驾驶系统大多能稳定地发挥作用。但如果只是用于高速公路上,那为何不装一个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的智能驾驶系统就好?毕竟城市智能驾驶并不算便宜。
在城市中心的繁华路段,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都有,交通状况也复杂多变,智能驾驶系统就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导致决策失误或反应不及时。
要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行驶,智能驾驶系统的传感器还可能受到如暴雨、大雾、冰雪等因素的干扰。
尽管智能驾驶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安全性,但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当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就可能导致车辆失控或发生事故。
在智能驾驶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也很难划分责任。是由车辆制造商、系统开发商承担,还是驾驶员承担责任,往往难以界定,这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困扰,也会对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说,虽然城市智能驾驶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但目前其技术尚不成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消费者在选择配备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时,还是保持谨慎的态度为好。
结语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配置的智能化已成为趋势。
虽然电子后视镜、大灯清洗器和城市智能驾驶等车载功能曾经备受瞩目,但在实际应用中多少显得有些鸡肋。
因此车主们在选择车载功能时,应注重实用性和适应性,不要盲目追求智能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