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不少人表示感染后除了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还会觉得头晕疑似“新毒株”流行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据央视新闻,北京市已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比往年略晚。12月24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提醒市民注意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的患者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12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了第50周(12月9日—15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结果分析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由第49周的10.8%攀升至16.5%,在南、北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均位居第一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今年高发期来得较晚,12月才开始逐渐进入流行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病程一般在5到7天。”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脆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可能。”

有市民反映,最近出现了以头晕为症状的“新毒株”,属实吗?

李侗曾表示,目前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存在不同的表现。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这是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的全身症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影响约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导致多达500万例严重病例和65万例死亡。中国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表明,中国每年大约有8.8万人因流感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8.2%,流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主任张婷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与普通感冒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普通感冒则没有。在上海地区,流感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即冬季,尽管夏季也会有轻微的增长。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流感的流行期也呈现出两个高峰期。然而,在海南这样的温暖地区,流感的高峰期并不像北方地区那样明显。“在中国,每年大约有9.6万至24.0万人死于流感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8.2%。”

“有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李侗曾表示,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他建议:接触过流感样症状者后出现症状的人群及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李侗曾提醒,当与流感病例进行未加防护的密切接触后,可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市民家中也可常备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不要重复用药,用药时务必仔细看说明书,遵医嘱。一旦患者高烧不退,或出现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等症状,以及发病5天后仍没有好转,可能出现合并症、继发感染等,都需要及时就医。

同时,他呼吁,市民应及时接种疫苗,尤其是脆弱人群每年都应接种。已经感染过流感的人群,也有接种疫苗的必要。李侗曾说:“元旦、春节将至,大家探亲访友、外出旅行的机会多了,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流感毒株,打疫苗就有防护作用。”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除了流感和支原体感染,人偏肺病毒也悄然来袭!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情况,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人偏肺病毒感染逐渐增多

人偏肺病毒是什么?

是新病毒吗?

传染性强吗?

据国家应急广播,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会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

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全人群普遍易感,但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目前,人偏肺病毒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治疗措施多为对症支持治疗。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必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有医生在社交媒体做出提醒:

公众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时最好佩戴口罩

同时做到勤洗手、勤通风

科学消毒等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感染机会

来源:21财经客户端、央视新闻、中国疾控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应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