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的是焦虑,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嫉妒。
克莱因对于嫉妒的定义是“对另一个人占有和享受一个人所渴望的东西的生气的感受,常常伴随着想要夺走或毁坏这个东西的感觉。”我们通过这样的描述能够看出,嫉妒存在于三元关系之中。在后来的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人们将嫉羡、嫉妒和妒忌做了更为详细的区分。我们试图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来描述嫉妒这一个概念,所以今天的文章不对三者进行区分。我们说嫉妒存在于三元关系之中,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你会想到小时候跟妈妈的关系很好,但是爸爸总是跟自己竞争妈妈的爱。你对爸爸的行为感到了嫉妒,你觉得爸爸夺走了你的妈妈。在这段关系中,你、跟你的妈妈,还有爸爸之间,构成了三元关系。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妥善处理好这样的嫉妒关系,就会影响之后的亲密关系的发展。
我们现在了解了嫉妒产生的条件,以及它让人感到愤怒和生气,并且在内心体验为被剥夺感。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在嫉妒中所蕴含的破坏的力量。在古代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两个村民争夺同一只小羊羔,两个村民都声称小羊羔是自己的。这个时候路过一个聪明的秀才,他跟村民说,不如你们把小羊羔一分为二。其中一个村民听到后表示可以接受,而另一个村民则表示无法接受,并且说自己可以不要,只要小羊羔活着就可以。随后,这个聪明的秀才说这个小羊羔是第二个村民的,因为只有自己养的小羊羔他才不会忍心杀掉。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三元关系,也就是两个村民,还有一只小羊羔。小羊羔成为两个村民都渴望得到的东西,其中一个村民内心有着强烈的嫉妒心理,因为这只小羊羔本来就不是他的。他为了得到小羊羔,宁愿毁掉这个小羊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