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正向的事,
让改变在身边发生
□冯 华
当前各类书法展赛中,大抵有几个常见的难点、堵点、痛点,饱受广大投稿作者诟病:
一是评审过程不够公开;
二是入展公示只公布名单不公布作品;
三是奖金兑现流程缓慢,甚至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四是缺少赛后复盘机制,评审中发现的作品问题未能有效向作者反馈。
然而,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有一个书法展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一是评审过程全过程直播,对作者和全社会公开,甚至评委现场对某件作品的具体争执都进行了直播,毫无避讳,百无禁忌。
二是评审结束不到24小时,220件入围作品的图片已经完成扫描整理,并上传网络,面向全社会公示。
三是公示期刚刚结束,主办方就立即兑现奖金,而且采用的是微信转账方式发奖金,立即到账,方便快捷,诚意满满。
四是奖金发放尚未收尾,评审复盘直播工作已经如箭在弦,提前布置,由资深评委在直播间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让大家了解落选原因,分析作品优缺点,以利今后完善提高。
这四点改进,瞄准当下投稿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精准,贴心。
正是基于有以上四点改变,笔者愿意担任这个书法展的评委,并以十分配合的态度参与了展览评审工作,把这当成一次学习、观察的机会,从中多有受益。
这个展览不大,但是很清新。它不是万众瞩目的重大权威展览,然而,在改变这一点上,它尝试了,努力了,做到了。
我相信这个展览一定不是完美的,也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主办方做事情的态度是认真的,心态是阳光的、开放的。这一点,已经在首届展赛中有所展示,并将继续接受广大作者的检验。也因此,笔者愿意向大家推荐这个书法展,并有理由对第二届充满期待。
与其腹诽、抱怨,不如一起努力做点正向的事情,让改变在身边发生。
希望更多有意愿的朋友一起努力,以实干为笔,以行动为墨,共同书写书法展赛的未来。
(说明:本文作者冯华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委、策展人)
□彭洪顺
在当下硬笔书法赛事频出的时代背景下,诸多活动良莠不齐,不少赛事陷于盈利的泥沼,甚至不惜采用各种手段以图短期利益。 然而,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犹如一股清流,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由《文化艺术报》社主办、北京汉文书院承办,凭借强大的评审与监审团队,为赛事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评审的一大亮点,在于每幅作品均历经6轮以上的精细评审。此流程不仅确保了评选的严谨性,更彰显了主办方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评审完成后不到24小时,“十杰”“百家”的成绩便迅速揭晓,此举无疑为参赛者带来了极大的期待和便利。此外,获奖者名单及其作品一一对应公布,既体现了对参赛者的尊重,也充分接受大众的监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汉文杯”独有的赛后复盘机制。连续四周,每周一次,邀请评委直接对落选和胜出的作品进行细致解析,此举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和参赛的直接经验,更赋能整个硬笔书法界得以启示。所有获得“十杰”“百家”称号的作品,承办方还贴心地将电子版全送,这一举动必然赢得了广大书友的赞誉。
获奖名单公示后,有参赛作者留言:“这确实是空前的;以后硬笔书法大赛也许会被重新定义,应该叫“汉文效率”,太牛了,首届即成品牌赛事。”更有书友表示:“过去三年组织学员参加了50多次全国书法大赛,‘汉文杯’是我遇到的最用心的赛事,直播评审,专业答疑,评委非常用心。”
承办方北京汉文书院创始人王卉老师坦言:“人活着,得做点儿事,能给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大家需要这样一个阳光赛事,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共同切磋,共同进步。这是汉文书院的办赛初心,也是汉文杯未来坚持的必然宗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办好此次活动,大赛策划期间,承办方还主动缴纳了10万元保证金,以高标准严要求组织赛事。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承办方的诚信和担当,更让人们对“汉文杯”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此次“汉文杯”不仅是一场书法比赛,更是一次对艺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其专业、公正、高效的赛事模式,无疑为未来的书法赛事树立了新的标杆。
( 说明:本文作者彭洪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委、策展人)
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审侧记
□薛 鑫
由《文化艺术报》社主办、北京汉文书院承办的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自 2024 年 8 月启动征稿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共计 4292 件投稿作品,其中成人组 528 件,学生组 3764 件。12 月 21 日,评审工作于北京兰溪酒店二楼会议厅圆满完成,评审过程通过视频号“汉文书院 - 北京”进行了现场直播。
《文化艺术报》社自1958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自2017年开辟书法艺术专版以来,着重在打造一支专业的书法人才队伍。北京汉文书院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在书法教育方面有独到的心得,也更有能力承办这样的展赛。身为本次展览组委会秘书长及主办方代表,我全程参与了直播评审,深切感受到此次大赛秉持着“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公平公正、专业评选,不拼尺幅、不拼装帧,绝不延期、高效颁奖”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我有幸欣赏到众多优秀的硬笔书法佳作,现分享一些个人的见闻与感悟。
一、评选公正,实至名归
此次大赛投稿者众多,高手如云,能有勇气参与全国性展览的作者,都具备相当的书写水平。在众多优秀作品中优中选优,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自然经得起观众的审视;而落选的作品也并非水平不足,只是竞争太过激烈,同等水平的作品数量众多,难免遗憾落选。
二、佳作荟萃,各显神通
赛前,“汉文杯”通过线上公益直播指导,显著提升了参赛者的创作水平。此次来稿在书写功力、形制设计、内容选择和作品体量上都展现出较高水准,甚至呈现出一定的“内卷”态势。例如,部分作品采用厚塑料板包装,确保作品平整;有的用红木制作册页,还有书写两三万字的长篇作品。一些作品形式感极强,宛如缩小版的毛笔小品展,在初评时就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书法教育日益普及,不少学生也受到良好的书法熏陶,一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写水平甚至超过部分成人。
三、来稿情况
来稿中钢笔、铅笔、秀丽笔等各种工具都有使用,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一些工具能够营造出类似于毛笔书写的厚重感来,为作品增色不少,也增加了作品在评选中的竞争力。来稿作品中,楷书数量最多,隶书、行书和草书相对较少,篆书更少。来稿整体水平较高,可喜可贺,学生组部分作品存在文字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们对文字学研究不足,许多作品存在文字书写不合规范、不合法度的现象,如“后”“里”“丰”“己”“满”“善”“游”“乐”“有”“也”“翁”等字。
四、获奖与落选原因剖析
获奖作品总能在平正与险绝之间把握得当,其点画流畅且富有神采,无论从字法、章法到笔法,还是远观、近看或细察,皆能表现出色,令人心生触动。落选作品,如将“郡”写成“群”、“先”写成“光”、“玩”写成“習”、“志”写成“至”、“理论”写成“理想”等错字、别字,或者出现漏字、语句重复或缺失等问题,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对自己的不负责和对作品的不尊重。正如一位评委所说:“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未能打动我”。这也表明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落选者的水平相较于入选者仍有差距,否则也会得到其他评委的认可。
总之,全国硬笔书法爱好者群体不断壮大,优秀作品和人才层出不穷,作者的视野愈发开阔,作品的章法和形式表现出逐渐向毛笔书法靠拢的迹象。在评委老师、监委会以及文字审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已圆满落幕。最后,我想送给所有来稿者一句话:人生如戏,练好演技,不必执迷,下次继续。
( 说明:本文作者薛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艺术报·书法艺术》主编,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委、策展人)
铁画银钩耕万壑 春秋笔墨写芳华
——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审述要
□李青刚
一、网络直播+互动问答+作品公示,确保全程阳光评审
本次大赛来稿4292件(成人组528件,学生组3764件),连续评审16个小时,全程直播时长超过500分钟,分成人组和学生组,评选出“全国硬笔书法十杰”“全国硬笔书法百家”及金、银、铜和优秀奖。大赛秉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公平公正、专业评选;不拼尺幅、不拼装帧;绝不延期、高效颁奖”的办赛宗旨和评审原则,评审过程借鉴全国展评审标准和流程,采取票决制和评议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轮筛选,交叉打捞、优胜劣汰,分初评、复评、交叉复评、终评、打捞评议、获奖提名、文字(文本)审读、获奖公示共8个评审环节,每件作品评委至少见面6次以上。评审直播中,针对网友提问有问必答,特别是评审中网友书友重点关注的作品陈列、评审流程、计分方法、评审意见等问题,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无一回避,一一耐心作答。特别是获奖公示环节,“汉文杯”在全国硬笔书法展赛中前瞻性地将获奖作者名单和作品图片,在评审结束24小时内同步公示,让全国硬笔书坛进行监督,这既是对作者、作品的检验,也是对评委评审水平的考查,旨在引领书坛良好风气,真正确保阳光评审。
二、评、审、媒相结合,专家力量评出高水准作品
本次大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专家力量强大,评审理念创新务实,评审方案细致入微,力争在目前同类的全国硬笔书法展赛中成为标杆,这样的大赛目标也在评审结束、名单发布后参赛作者和书友的啧啧赞誉中得到高度认同。评审前期成立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审读委员会、学术观察委员会、组织执行委员会,采用“专家评审+学术审读+媒体监督”的方式。本次参与评审的专家,都是久富经验的国展省展评委或书法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评委会主任由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张维忠担任,中国书协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程度,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冯华,《文化艺术报·书法艺术》主编、中国书协会员薛鑫,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协会员彭洪顺担任评审委员;监委会主任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文化艺术报》社长、总编刘龙担任;审读委员会召集人由中国评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学术委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李青刚担任,审读委员会成员全部由中国书协、中国评协会员担任;组织执行委员会主任由大赛承办单位——北京汉文书院创始人、汉文守正(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品牌名:汉文书院)总经理王卉担任;由文化艺术报、书法秘笈、书法艺术、大书法展赛等媒体组成学术观察团,全程监督评审。评审全程各委员会同仁通力合作,严格按照评审制度和规范要求落实执行,确保公平公正评出精品力作。
三、惊喜与争论,让精品脱颖而出,避免遗珠之憾
评审前的工作会上,与会评委确定了“六美”评审标准,即笔法的线条美、字法的结构美、墨法的神韵美、章法的布白美、用印的细节美、整体的观象美,得到所有评委的高度认同并贯彻执行。评审过程中,不时有评委发现精品佳作的感叹与惊喜,也有在复评、交叉评审、打捞作品中再现“黑马”作品的争议与认同。提名重要获奖作品时的“舍”与“不舍”,成为了评委交锋的焦点,让评审现场成了“审美辩论会”或“佳作评鉴会”,评委们唯恐顾此失彼,有遗珠之憾。评审直播中针对个别书友或作者担心的“我的作品评委是不是没有细看?”“某某作品为什么被拿下了?”等疑问,评委在评审间隙,专门结合作品一一进行问题指出,为书友答疑解惑,同时也让参赛作者或参赛学生家长掌握创作和参赛的重要经验。
四、文本审读对标国展,提倡文质兼美与书文同道
以往的全国硬笔展赛,都是以作品的精美、形式的颜值、技法的精进作为评审要旨,本次评审在此基础上,加强创作者的文化考察和文字(文本)审读,特别是内容选择、文本辨识、质疑查证等方面,针对进入“全国硬笔书法十杰”“全国硬笔书法百家”的候选作品,审读专家一篇一篇地看,逐字逐句地读,一个一个查询异议文字和文本。特别是对“两高一低”作品(创作水平高、获奖等级高、作者年龄低),从字法审查、语句通达、通篇文意、章节出处等细节处入手,争议处必须查阅古籍范本或权威文本,反复考证推敲,力争让获奖作品能经得起书坛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通过专家审读,分别有3件进入“十杰”的作品(成人组1件,学生组2件)、13件进入“百家”的作品(成人组4件,学生组9件)写的非常精彩,但因文本粗陋、错字掉字、繁简混用、字法错误等问题超过3处以上,遗憾被拿下,以此提醒广大作者和书友创作参赛时,平时的文字、文学、文化的精进学习也是依附作品的考察内容范畴,不可轻视。
五、教育情怀和艺术担当,铸就硬笔书法事业品牌赛事
作为书法文化的见证者和书法教育的传承者,文化艺术报社和北京汉文书院共襄盛举,联姻创办“汉文杯”硬笔书法赛事品牌,秉承“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理念,以书法教育情怀为初心,主动担当社会责任,高起点为全国硬笔书坛发现、培养和举荐人才,得到了参赛作者、硬坛书友和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同,想象未来,“汉文杯”一定会成为引领硬笔书坛正大气象的品牌赛事,我们拭目以待!
知易行难,信焉一苇可作帆;春种夏耕,遂乃万谷自沧田。首届“汉文杯”虽竭尽全力办赛,依然还有很多需精进之处,未来期望将该赛事逐步增加毛笔临创、书法研学、现场大赛、教育研讨、全国巡展等丰富内容。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扬鞭有到时。期待以“汉文杯”为媒,发现更多的书坛精英和精品佳作,以我辈之力,展时代之貌,为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说明:本文作者李青刚,研究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学术委员,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监委)
“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审感言
□张维忠
这届赛事在组织、评审、监审、审读、实况报道等方面做了大量量艰苦细致工作,大家群策群力,用心用情。
评委坚持以艺术水准为核心标准,兼顾创作、规范字,以及年龄差异,不慕名家,不薄新人。
坚持艺文兼备,审读专家逐件审读获奖作品,严把文本、文字和写法关,评出了公正,评出了佳作,评出了风尚,圆满完成了评审工作。
硬笔书法展赛出现一匹黑马叫“汉文杯”。或许,从此,书法商赛将被引领。
( 说明:本文作者张维忠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十杰”“百家”精品展评委)
评审委员介绍
监审委员介绍
首届“汉文杯”全国硬笔书法
“十杰”全百家”精品展评审委员会
一、评审委员会
主任:张维忠
委员:
张维忠 程 度 冯 华 薛 鑫 彭洪顺
二、监审委员会
主任:刘 龙
委员:
刘 龙 李青刚 王 卉
三、审读委员会
召集人:李青刚
委员:
李青刚 何亚龙 孔弈斌 李祥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