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护士(转载已获授权)
案例一:脚肿了,竟然是毛巾惹的祸?
患儿男,1 岁 8 个月,生病住院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住院期间在足背静脉使用留置针输液,留置 4 天后治疗完成准备出院,护士给予拔除留置针,嘱家属按压 5 分钟直至不出血,未交代其他注意事项。
患儿出院第 2 天,爷爷奶奶带领孩子来到医院,告诉医生孩子脚肿了。医生检查发现足背肿胀,发红,肤温高,询问情况后了解到,孩子下午拔除留置针后,爷爷就给孩子洗脚,并且使用了不干净的毛巾擦拭,导致穿刺部位皮肤出现感染。
不可否认,这例不良事件中,主要原因在于护士没有给家属进行拔针后的健康宣教,爷爷奶奶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导致患儿发生感染。
针对这例事件,制定拔针后重点宣教内容:
1. 请您顺血管走向,按压穿刺点至少 3-5 分钟,直至不出血。
2. 拔针后如果穿刺部位有红肿、渗血、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请及时告知我们。
3. 穿刺部位需要保持清洁干燥,不要沾水,穿刺肢体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活动,至少 24-48 小时。
案例二:粘住头发的敷贴,招致投诉!
患儿女,3 月 10 天,于头皮静脉给予留置针穿刺,使用 4 天后治疗完成,护士拔除留置针。由于敷贴边缘粘住了少许头发,拔针时孩子哭闹厉害,护士较忙未安抚患儿,也未向家属进行解释,只是简单告知一下注意事项就离开了。
事后医院接到投诉,说护士拔针技术不好,孩子被吓坏了,回家后一直哭闹。家属吵着让医院给个说法,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
图源:作者
此例不良事件中,家属主要矛盾点在于孩子哭闹厉害,怪护士拔针太疼。其实护士也很委屈,忙碌了一天,没有出任何差错,却遭到了患儿家属的投诉。针对这例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1.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并做好解释工作。
2. 在头皮静脉穿刺时,备皮范围大于无菌敷贴的面积,至少大于 8 乘 8 厘米。
3. 揭除留置针敷贴时应用正确揭膜方法(禁止使用剪刀、刀片等任何利器,以免造成导管断裂。):
0°移除法:先轻轻掀起贴膜一角,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此角,向同侧轻拉,使贴膜和皮肤呈 0 度角度慢慢分离。
180°移除法:贴膜与皮肤分离后,将贴膜 180 度翻起,然后轻轻撕掉。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皮肤与贴膜的张力。
湿润移除法:用棉签沾生理盐水,从敷贴边缘,先湿润,待粘性下降后再慢慢揭除。
案例三:再用一天?结果……
患儿男,3 岁 6 月,在手背静脉置入留置针,使用 3 天后,家属告诉护士孩子说手痒,想拔掉留置针。
护士评估留置针使用情况良好,无渗液,无渗血,留置针功能正常。考虑到患儿剩最后一天治疗,就告知家属可以再使用一天。
第 4 天,使用后拔掉留置针时,患儿手背皮肤出现明显红疹,发痒,护士本来是好心,想减轻患儿痛苦,结果却因为评估不准确,遭到了家属的埋怨。
图源:作者
这个案例中,由于护士没有听取孩子感受,对留置针使用情况评估不完全导致的患者不满。临床中偶尔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对留置针使用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尤其对特殊要求的患者,更应该了解其感受后做出判断。评估留置针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留置时间:一般建议 72~96 小时,如无其他异常症状,也可适当延长使用。
2、观察局部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肿痛,、渗液及严重渗血,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3、固定情况:观察留置针敷贴是否有松动、卷边、污染等,如有以上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敷贴。
4、留置针通畅性:观察留置针导管有无回血,采用冲管的方式,评估留置针通畅性。
5、患者感受:询问患者舒适度,是否出现疼痛、瘙痒等情况,年龄小的患儿,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抓挠、哭闹等方式来判断。
临床工作中,留置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护士工作量,减轻了患者因扎针造成的痛苦。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通过不良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件事麻烦您:
微信规则有变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将“护视”公众号设为“星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