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13分,林万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却被外界嘲笑“考上清华也没用”。
从“搬砖男孩”到清华学子,再到如今的奋斗历程,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是什么让这个高分学子,变得如此“不合常规”?究竟是否能打破偏见,实现自我价值?
林万东的童年,是贫困与奋斗并存的,家里穷,母亲是唯一的支柱,每天都在工地上搬砖。
那时的林万东,眼里除了书本,似乎什么都不看得上眼。
从来没有玩过太多游戏,也没有参与过,所谓的“同龄人欢乐时光”。
村子里的人说他是个书呆子,觉得他“玩不动”,可林万东心里清楚,只有书才是自己脱贫的唯一出路。
一天,看到母亲那沾满泥土的衣服,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
这份情感不是怜悯,而是一种想要改变的力量。
母亲不说辛苦,林万东知道,自己必须走出去,去改变这个家,去为母亲争口气。
开始拼命读书,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空,他就抓住任何机会学习,为了看书,甚至早早起床,趁着别人还没醒的时候,在灯下埋头苦读。
他并不属于天生聪明的一类,但足够勤奋,自己的起点比别人低,只要肯下功夫,就有机会追上别人。
高三的那一年,林万东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要复习到深夜。
那个时候,他的梦里,时常会出现清华的校门,心里早已埋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考上清华。
高考结束之后,林万东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放松,大家都期待可以享受假期,休息一下,可林万东并没有。
他知道自己家里并不富裕,拿到清华的通知书,只是梦想的开始,要继续奋斗。
于是利用三个月的暑假,和母亲一起回到工地上工作,赚取自己未来大学的学费。
这时他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在工地上,母亲的不易,这份辛苦中,林万东收到了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工地上的工人们谁都没想到,这个孝顺的孩子,还如此有出息。
林万东没有在意这些,他只是感受到,这一刻的到来,背后有母亲无数的付出。
同样,这一刻,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一次拿起锤子、背起水泥袋,他都在想:这封通知书,是给他自己,也是给母亲的一个交代。
713分的高分,放在别人身上,是可以引发一阵惊叹的声音,他心里清楚,这并不是他奋斗的全部。
早已知道,成绩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路如何走。
高考结束后,林万东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能走出贫困的那一刻,清华的通知书,就成了证明。
母亲是他前进路上的动力,这个坚强的女人,手上有伤,有汗,整日穿梯在工地上,支撑着这个家庭。
没有华丽的语言,所有的付出都默默无闻,而她的眼泪,就是对林万东所有努力的回应。
这份泪水凝聚了母亲一生的期望,自己不可以辜负。
走进清华大学的大门时,林万东心里有些复杂,没有那种跃跃欲试的激动,还有些沉重。
清华,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誉,这份荣誉带来的责任感,远大于兴奋,还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真正适应这里的节奏。
刚刚进入大学时,清华的课程和环境,让林万东一度感到有些茫然。
没有接触过,过于复杂的计算机知识,也没有在过往的学术环境中,遇到过那么多的“天才”。
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慢一些,比如,计算机课程开始时,其他同学都能快速理解和上手,他却常常卡壳,甚至连最基本的Word文档操作都要费劲,给自己带来不少焦虑。
林万东没有退缩,更加拼命地去赶上,在清华的日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课堂上他几乎每次都坐在前排,不敢分心。
每当别的同学讨论问题时,林万东总是小心翼翼地去听,生怕错过什么关键信息。
每天,他的书桌上都会堆满教材,熬夜成为常态。
那时候,林万东几乎每晚,都要复习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睡在桌子上,眼睛酸痛得睁不开,依然不肯停下。
大一刚结束时,曾短暂怀疑过自己,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待在这里。
看着同学们进展神速,有时感到沮丧,可是,每当看到母亲的那句“孩子,你辛苦了”时,又会重新振作。
母亲的期望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往前走。
林万东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也不再与别人比较,而是默默地专注于自己的进步。
大二开始,林万东的进步终于开始显现。
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能,渐渐地,开始跟得上课堂进度,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自己也感慨,在大学的三年里,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林万东就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中,走到了今天,那些熬夜的日子,早起的时光,都成了他珍贵的回忆。
清华的生活,远远不是简单的学习,除了课业的压力,林万东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让他在最初的日子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刚开始,连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编程都学不好,也从不敢向别人请教,那时的他,有种不敢面对自己的自卑感,始终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短板。
这样的困境下,林万东只得更多依赖自己。
每晚,寝室的灯光总是晚熄灭的那个,林万东在灯光下,开始了自己与计算机之间的战斗。
无论白天有多累,总能强迫自己坐到书桌前,继续做题,继续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万东从一个计算机零基础的小白,变得能够在编程中找到些许乐趣。
四年过去,林万东变得更加成熟。
在清华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应对人生中的低谷和挑战。
毕业的时候,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入校时紧张、迷茫的少年,而是一个稳重、充满信心的年轻人。
四年的时间里,林万东的思想和能力都有了极大的变化。
毕业后,林万东没有选择,进入大城市的高薪岗位,而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进入了云南东川区的区委办公室,开始了基层工作的生涯。
自己走过的这条路,属于自己,也属于那些,像他一样的贫困家庭。
回到家乡后,林万东并没有,选择轻松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基层的岗位,自己的家乡,依旧需要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去改变。
他不想只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清华毕业生”,而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去让更多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能够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无论走到哪里,林万东心里,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经贫困的家。
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那个家庭,来自于母亲的无私奉献,只有回到家乡,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
林万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的年轻人,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通过坚持与努力,打破命运的枷锁。
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了回归家乡,为更多人带去希望。
这条路,或许没有太多鲜花与掌声,依然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并不是孤单一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