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三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第一期|魏郡太守墓志的秘密
第二期|这个赫赫高官,带着一口棺材做官12年!
第三期|向右!向右!隐秘的行进
第四期|一代枭雄李克用的十二时辰
第五期|失落的桃竹锦鸡
第六期|斛律家族被灭门,他为何成了唯一幸存者?
第七期|这座明代奇楼,装着一城风絮满楼烟云
第八期|这块碑上,刻满古河东辉煌,刻满鹤鸣和僧语
第九期|山西十六阿罗汉,古怪清奇君细看
第十期|谜一样美丽,有神奇咒语般的力量
第十一期|琵琶伎乐石造像:弹出人间悲喜
▲山西晚报2024年11月6日报道版面
主角:曾鲸画张慎言肖像绢本立轴
体态:纵148厘米、横98.2厘米
出生时间:明
出生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
藏宝地:阳城县文物博物馆
曾鲸(1564-1647年)大约14岁的时候,张慎言(1577-1645年)出生。而曾鲸享寿84岁去世时,终年68岁的张慎言已经去世两年了。一个是明代著名画家、肖像画“波臣派”的创始人,一个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鲸的故里在福建莆田,张慎言的家乡在山西阳城,一南一北,星汉迢迢,因此,当1983年这件曾鲸画张慎言肖像绢本立轴从张慎言家乡被征集到博物馆,令人兴奋的同时,不免要去想:二人曾经有怎样的交集?
以画为生的曾鲸一生创作勤奋,为不少名人雅士留下了珍贵的肖像。据不完全统计,现存馆藏及图书名录里的就有吴梦旸、赵士锷、葛一龙、俞安期、王时敏、陈继儒、张卿子、侯峒嶒、沛然(施沛)、严用晦、倪元璐、李醉鸥、顾与治、范景文、徐明伯、赵赓、菁林子、胡尔慥、黄道周、柳敬亭、娄坚、潘琴台、冒起宗、黄尊素、谢肇淛、周忠介、董其昌、项子京、赵纯卿等人像。而张慎言肖像绢本立轴在山西的出现,无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曾鲸绘画作品的广博。
▲曾鲸、胡宗信合画吴允兆像图轴
允兆是吴梦旸的字
故宫博物院藏
曾鲸的一生,主要在苏浙之间卖画游历,如杭州、乌镇、宁波、余姚、松江和南京。依据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曾鲸主绘、胡宗信补景的《吴梦旸像》,此画作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曾鲸画作里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一幅。这一年曾鲸44岁,金陵知名文人吴梦旸63岁。可以判断,最晚在1607年,曾鲸已经迈入南京。
山西阳城人张慎言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出任寿张(今山东济宁梁山)知县,十年后升为陕西道御史。明天启(1621-1627年)后辗转天津、肃州(今甘肃酒泉肃州区),仕途一路艰辛,起起落落。崇祯元年(1628年),张慎言重被起用,升为太仆少卿、太常卿、刑部右侍郎,然而两年后又被罢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家乡赋闲八年的张慎言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崇祯十四年(1641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这时,他已经64岁。
▲曾鲸画张慎言肖像绢本立轴 明
阳城县文物博物馆藏
如果判断曾鲸与张慎言的交集,一种可能是在南京,但也没有多少时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及众臣大多逃往南方,拥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是为南明。张慎言受弘光帝重用,却被刘孔昭、阮大铖之流嫉恨,四次上书求隐,最后得以获准。然而此时,山西阳城已经是起义军的天下,家乡是回不去了,张慎言无奈在宣城、芜湖之间流寓。南明迅速灭亡,第二年,饱受亡国之恨的张慎言后背疽疮复发,他拒绝用药,郁郁而终。由此推测,正常平稳状态下的文人交往,如果实有的话,两人的往来亦不过这两三年之内。
▲明曾鲸 《葛一龙像》
故宫博物院藏
在南方,曾鲸周围有着陈继儒、曹学佺、谢肇淛、吴梦旸、臧懋循、钟惺、谭元春、葛一龙、魏之璜、林古度、胡宗仁兄弟等,这是一个诗文书画唱和往复的文人圈子。在张慎言周围,同样有着以著名评家、出版家陆云龙为中心,“竟陵派”文人为主力的一个较为广泛的圈子,其中包括钟惺、蔡复一、商家梅、许豸、魏象先、陶崇谦、韩敬、陶铤、陈继儒、李维桢、潘稚恭、谢肇淛、邹之麟、王恪、范景文、沈德符等人。其中,曾鲸所绘文人肖像中,很多人都与陈继儒有着密切联系,而钟惺则是张慎言交往甚深的好友。在钟惺有名的《白云先生传》一文里,他还写到“吾友张慎言”所言云云。因此,曾鲸为张慎言作肖像画,在文人的交友圈子里既是人情世故,也是一粥一饭所需。
▲《顾梦游像》
〔明〕曾鲸〔清〕张风
南京博物馆藏
在照相术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今中外都用绘画来为人留下形貌。据《尚书》记载,商汤曾经梦见上苍赐予辅佐大臣,于是下令将梦中所见相貌画到木板上,“求于天下”。历史上人物画像多为帝王大臣豪贵所作,见于绢帛、墙壁、卷轴以及木板等处。文人肖像画盛启六朝,由唐宋延续至明清,变化出全新的画风、技法和流派。
曾鲸的重要性在于突破传统,创造自我,可以说以一己之力,将肖像画的表现力大大提升。在曾鲸之前,明时南方画家基本上沿用着唐宋以来用线条描绘轮廓,再用颜色加以渲染的传统路子,也就是《国朝画征录·顾铭录》中提到的“略用淡墨勾出五官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曾鲸非常擅长这样的画术,但有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同样是用线条勾勒出人物轮廓及面部五官,然而并不用粉彩去渲染,而是以淡墨皴擦烘染多遍,形成影像的阴影凹凸感,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明〕曾鲸《李亨像》立轴
上海博物馆藏
《无声诗史·卷四》记录曾鲸,其“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其独步艺林,倾动遐迩,非偶然也”。曾鲸从者甚众,知名者有谢彬、金谷生、徐易、廖君可、刘祥生、沈尔调、张玉珂、陆永、顾宗汉、沈韶、张子游、徐璋、沈纪等四十余人,共称“波臣派”。“波臣”,是曾鲸的号。陈衡恪在《中国绘画史》里评价道,“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
在这幅张慎言肖像绢本立轴画中,鹤补朱衣、头戴纱冠的老臣形象跃然欲出。张慎言坐姿,伟岸的身躯略显佝偻,白面长须,两颊消瘦。画家反复渲染他的鼻翼、眼窝和眉骨,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饱经沧桑、几经进退,看透一切却又透着不甘的老者,他的眼神稍显迷离,神态肃然,已经距离生命的终点很近了。画上的印章中有两枚亮点十足,一个是“曾鲸之印”,一个为“波臣”。
▲曾鲸画张慎言肖像绢本立轴(局部)及画上的印章
阳城县文物博物馆藏
崇祯三年(1630年)张慎言再次被罢官后,回到了阳城家乡,一呆就是八年。八年中他修筑泊水斋,研读经史,撰写诗文,悠游于山水之间。崇祯五年(1630年),农民军在阳城一带侵袭不断,张慎言倾尽家财建起“同阁”,蓄水储粮,悬机设炮,保护乡里百姓安全。受其影响,周边各村镇纷纷修筑高堡铁城,为今天的沁水流域留下了众多的建筑奇观,远近闻名的砥洎城便是其中之一。(相关报道:锦衣卫在山西端起“佛朗机”!铜墙铁壁四百年的沁水古堡群,从何而来?)张慎言还为该城的建造者杨朴夫妇撰写了墓志铭《明故承德郎大兴县知县贲闻杨公暨原配赠安人王氏合葬墓志》。
“都将慷慨悲歌意,分付孤鸿细雨间。”一次晚间登山之后,张慎言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又一个秋天,他在登阁后,吟出了“云将心共远,天与水争秋。正尔沉吟处,斜阳不可留”的内心慨叹。此中真意,与画中之像相合。
文|唐晋
海报题字|柴然
图|山西省文物局 故宫博物院 青岛市美术馆之友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