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国子监风波
2024东城文化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原创话剧《国子监风波》将于2024年12月27-29日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上演。
一部另类的“明朝职场风云录”
原文刊登于中国妇女报10月23日6版
采访/记录:熊维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部分有删改)
“余尚书,你为何助金文徵滋扰国子监?”话剧《国子监风波》的男一号兼女一号是北京京剧院青年老旦演员王中女,她声音浑厚、神色威严,颇有“帝王之风”。她既是剧中朱元璋的扮演者,同时也是马皇后的扮演者。此次是13岁登台、有着多年演出经验的王中女,第一次出演话剧,并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包括戏份最重的反串角色。
王中女
京剧演员
北京京剧院一团青年老旦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首都京剧艺术家协会会员。代表剧目《赤桑镇》《钓金龟》《遇皇后·打龙袍》《李逵探母》《杨门女将》,新编现代京剧《大宅门》等。
「我,既是马皇后,也是朱元璋」
说来很幸运,去年我在杭州大剧院演出个人专场《遇皇后·打龙袍》时,刚巧光束戏剧看到了我的海报并被其中我所饰演的李后的形象所吸引。于是他们邀请我参演话剧《国子监风波》,说我比较贴近他们想要寻找的人物类型——沉稳、端庄,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只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需要我一人分饰两个角色:朱元璋和马皇后。
这两个人物都是观众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朱元璋以严法治国,是一个威严、霸道且强硬的帝王形象。而马皇后则是仁厚之人,有着大爱和智慧,又不乏柔情。他们不仅是性别不同,更重要的是性格特质存在巨大差异。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深知,无论在哪个舞台上,首先都要抓住作品的核心,深刻剖析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特点,多方面刻画,然后将其精确地传递给观众。我试着在话剧舞台上融入一些戏曲元素。比如,对于朱元璋,我会从形态上借鉴京剧舞台上的人物形象,通过坐姿、神态、动作展现帝王之气,同时在台词中加入戏曲念白的韵律感,增强人物的表现力。对于马皇后,我则着重从语气和神态上展现她的温柔慈爱,加入一些戏曲中旦角的姿态,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
经过这些天的排练,我逐渐感受到京剧与话剧表演的不同之处。京剧的表演“唱念做打”是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其中西皮、二黄等板式有其基本规范,演员需要在可控范围内演绎和塑造人物形象。这些传统技艺是逐步流传下来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不能打破。而在话剧的舞台上,演员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
在话剧舞台上,我是个“票友”,其他几位演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可以快速地融入角色,而他们良好的状态能够直接感染到我。在对词过程中,对手非常重要,能够激发彼此的表现力,让整个表演更加鲜活。
《国子监风波》更像是我们共创的作品。在排练过程中,大家一直在不断探索,每个人都立足自己的角色深入挖掘,并和导演、编剧、制作人一起探讨表演中的不足之处。导演也非常尊重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吸收大家的建议。我认为一个优秀作品的诞生必然会经历不断推翻和打磨的过程。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跨界合作,在这个剧组中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尝试这一次与众不同的跨界以后,未来我仍会继续坚守自己的专业,跟随师父赵葆秀老师深造老旦行当的表演,在京剧的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艺术瑰宝。实际上,京剧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戏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还有很多新编戏,比如四年前我参演的京剧《大宅门》,就是以郭宝昌导演的电视剧为蓝本移植到京剧舞台上的,在戏中我饰演二奶奶。京剧《大宅门》保留了原作的剧情,由北京京剧院李卓群老师导演、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老师谱曲,依然采用西皮、二黄的曲调。由于《大宅门》的故事家喻户晓,所以尽管京剧的表现形式新颖,但也很容易被观众接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京剧传承需要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韵味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以适应时代发展与观众需求。
正因如此,我非常愿意汲取多元的艺术形式。《国子监风波》是我迈出的第一步,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无论是话剧、音乐剧或是其他艺术形式,我都将全力以赴。
话剧《国子监风波》的男一号兼女一号是北京京剧院青年老旦演员王中女,她声音浑厚、神色威严,颇有“帝王之风”。她既是剧中朱元璋的扮演者,同时也是马皇后的扮演者。此次是13岁登台、有着多年演出经验的王中女,第一次出演话剧,并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包括戏份最重的反串角色。
朱学佳
话剧《国子监风波》编剧
「性别,在文本内外都不应成为限制」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参观国子监时,看到一通汉白玉石碑上记述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恁学生每听着:先前那宋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遵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其大致意思是,以前宋讷担任国子监祭酒时,学规十分严格,教出的学生很优秀;而后来的祭酒不严格执行学规,致使学风衰落。朱元璋要求今后师生严格执行学规,违反学规、诽谤师长、贴大字报的人会受到严厉惩罚,包括流放、处死等。这通碑文用通俗白话写成,而上面提到的被朱元璋盛赞且刻在碑文上得以流传的国子监祭酒宋讷究竟是何人?这不禁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明史》关于宋讷有这样一段描述:“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即明朝国子监助教金文徵等嫉妒宋讷,勾结吏部尚书余熂逼宋讷辞官。宋讷向朱元璋辞行,皇帝问明原因后非常愤怒,诛杀余熂和金文徵等人,留用了宋讷。可惜史书惜墨如金,让人不禁心生疑惑:为何一个九品官员要找到一个二品吏部尚书合谋构陷国家最高学府的最高长官?这到底是出于私交关系还是党派之争?这中间又经历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创作。
戏剧的创作虽然可以加入很多虚构情节,但我仍然希望《国子监风波》在历史的角度上能够经得起推敲。于是我参考了史料中关于国子监学规、制度等方面的资料,试图让藏于纸堆中的名字鲜活起来的同时,也让观众更加了解朱元璋的教育态度和明朝的教育理念,以史为鉴。
最终,我将场景锁定在国子监这一环境中,剧情围绕朱元璋、宋讷、金文徵和余熂四个人物展开。当我在完成剧本后,发现主人公都是男性。出于审美角度考虑,觉得如果舞台上能出现一位女性角色或许会更精彩。因此,我想到了马皇后。剧本中,马皇后会在朱元璋的梦境中登场。历史上,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变得孤独、多疑且独断专行。人性是复杂的,对于帝王更是如此,他身上既有着君王的杀伐决断,也有着马皇后宽厚仁慈的影子。由此,我和主创团队突发奇想,让“马皇后”来反串朱元璋,让权力掌握在女性手中,这未尝不是一种有趣的尝试。
这种尝试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从主创人员到最初的观众,都没有感受到反串带来的违和感。朱元璋的饰演者王中女老师本身是戏曲演员,有着深厚的舞台功底,能够将朱元璋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反串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极为常见,中国向来有这样的文化基底。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充分展现出了智慧和力量。一个拥有权力的女性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反观戏剧舞台上的女版朱元璋,会发现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也是对女性力量的另一种诠释。性别,在文本内外都不应成为限制。
演出信息
2024年12月27-29日19:30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
演出票价:280元/180元
学生票价:60元(已售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