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7日,新四军第3师在江苏省阜宁县孙河庄举行军事检阅比赛大会。然而此时,敌人获知这一情报后,闻风而动。
日军第17师团达子万部和伪军第36师各一部共800余人,从响水口、小尖子、百禄沟等据点出发,企图袭击大会会场并“扫荡”我抗日根据地。获悉敌情后,我第3师命第8旅第22团第3营及涟东独立团第5、第7连于涟水县境的佃湖镇阻击敌人。
佃湖镇位于涟水县城东北40余公里处,东临黄河故道,与河堤相接,南、西、北三面筑有两米多高的围墙。这里不仅是苏北根据地边缘重镇,也是日伪军进犯的必经之地,一旦失守,敌军兵锋将直指第3师师部。受命阻敌的第3营成立于1933年,前身是红25军第74师第3营,先后参加过直罗镇、平型关等战斗,战功累累。受领任务后,第3营与加强的涟东独立团两个连迅速构筑工事,严阵以待。
9日拂晓,日伪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插佃湖,另一路沿黄河故道抢占制高点。为查明敌情,第3营营长郑本炎带通信员跃进到阵地前500米的坟地侦察,但遭敌发现。回撤途中,郑本炎腿部中弹负伤。敌军紧追不止,直至距我军阵地数十米处时,遭我阻击部队迎头痛击。敌军见势不妙,赶紧退去。不久,日伪军在重机枪掩护下又向我守军扑来。第3营政治教导员韩明曾组织部队奋勇反击,打退敌第二次进攻。
久攻不下的敌人恼羞成怒,集中全部兵力,在火炮、机枪、掷弹筒的掩护下从三面发动强攻,企图一举突破我军防区。弹片呼啸,硝烟弥漫,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面对日伪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我官兵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守住了阵地。日军见此情形,下令施放毒气,但亦无助于战局,佃湖镇仍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我第22团团长张天云判断敌人第二天可能聚集兵力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为确保阵地不失,张天云决定不给敌人调整之机,趁其疲惫予以反击,遂急调援军前来。随后,我第3营与增援的部队合力实施突击。敌军见势不妙,仓皇撤走。打扫战场时,我军在敌遗尸中发现日军军官一名,经核对,系敌酋达子万。
是役,我军击毙日伪军100余人,圆满完成阻击任务,并缴获敌“扫荡”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作战计划和地图,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战后,第3师授予第3营“百战百胜第三营”荣誉战旗。
解放战争中,第3营又先后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并一路南下,把火红的战旗插上了镇南关。昔日的铁血厮杀声虽已逐渐远去,但从伟大抗战中锻造出的精神,早已融入这支功勋部队的血液中,为一代代官兵传承和发扬。(来自《解放军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