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大师无疑是充满创造性的,这在他的课堂上展露无遗。我有种模糊的印象,即他每次引导大家练习冥想时,引导词总会变化,这多半是他刻意为之。
正如他在课上对我们的教导,作为冥想老师,需要有创造力,不能每次都重复同样的引导词,我感觉他在冥想教师培训的第三阶段上用的引导词,就跟前两个阶段不太相同。
虽然我在课堂上会毫无负担地睡去,即便有时没睡着,我对引导词没那么敏感,可我有种深深的感受,就是这一次,他在试图帮助大家进入冥想,并且若有可能,进入到更为深入的冥想状态。
回想过往三个阶段的培训课程,大师分享了很多冥想练习技巧。我们每天上课,基本要进行4次冥想练习,很少有技巧重复的时候,由此可见,大师真的是不遗余力地想把他的毕生所学传承给我们。
我是个资质平平的冥想练习者,面对眼花缭乱的技巧,我会认真尝试,但对很多技巧总有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不会有很深入的感受。可能对我,若是在课上能重点挑几个技巧,并重复练习,说不定体验会更为丰富。
但不排除我们班里有出类拔萃的冥想练习者,可能那些技巧会让他们沉浸其中,如饮甘露。有时,大师会请学生分享练习感受,当我对刚进行的那场练习感受平平,且充满疑惑时,有些同学的分享着实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一位同学曾说,当大师试图让我们跟宇宙更高意识连接时,她感觉脸上凉凉的,后来一摸,才意识到是眼泪。随后,大师也表示,这确实是会出现的情形。
在我的瑜伽和冥想练习道路上,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与感受。同样,当博格大师分享他的教学和练习经历时,我也会支棱着耳朵认真倾听,很喜欢。在此,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跟随博格大师练习冥想时,方法有点特别,比如初学者要练习仰卧冥想;OM唱诵有很多细节的要求,像O音唱3秒,M音再逐渐减弱,这种唱法跟市面上很多唱法都不同。
面对这些不同,我会接受,只因我相信博格大师,当然他在课上也会跟我们分享这些练习方法的出处,即来自于哪些印度典籍。于是,我在练习中,就会对这些方法更加笃定,毫无怀疑。
这一次,博格大师提到,这些练习方法是他最先在典籍中发现的。当时,他出于好心,帮助学院的一名梵文学者整理典籍,无意间发现了典籍对这些练习方法的记载。
他如获至宝,就把这些方法直接应用在教学中,而这样本本分分、有根有据的教学方式在最初还曾遭到学院里其他老师的质疑。
在分享故事时,博格大师表露出遗憾之情,他觉得印度典籍中有很多“稀世珍宝”,但是却不被印度人重视,导致很多重要的方法可能失传。
我在想,作为一名瑜伽练习者,若是我们愿意更多接触典籍,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印度的,说不定会有更多“遗珠”被我们意外拾得。
另一个片段是,博格大师提到,有个男孩患了重病,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在他父母的请求下,大师曾教他冥想,他很快就学会了,并且坚持练习。几个月后,他走了,而他的父母很欣慰,他们告诉大师,他离开时,很平和。
这个片段听起来很简单,但却给我很大的触动,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练习冥想的意义所在。当我们还能好好活着时,通过冥想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而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时,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逃脱掉,通过冥想练习,我们似乎能用一种淡然、洒脱的方式面对它、接受它。
在最后一天下午的分享中,博格大师提到,练习冥想,有时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现象,那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看着它便好。
最初听到这句话,我有点疑惑,能怎么超常规呢?大师不是说冥想练习很安全吗?后来大师讲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才恍然大悟。
博格大师是一名规律的冥想练习者,大约是25年前的一天凌晨3点多,他没有在练习,只是从睡眠中醒来,他听到自己的身体发出如飞机喷气的声音,难免疑惑,而他什么都没做,就只是回到床上,继续躺着,感受着。
过了一会儿,那种奇怪的声音消失了,随后身体又冒出其他声音,他依旧是看着身体,感受它。等第二天,他碰到学院里的前辈,便咨询了这个问题。前辈表示,他的做法很正确。如今,他便把这种亲身经历分享给我们。
别看我跟大师直接的交流很少,但通过对大师教课的观察,我很想帮他做点什么,比如让更多人知道和尝试克里亚瑜伽与冥想,那就看看我有多大的能量,加油!
(每个月,我都会安排3次克里亚瑜伽与冥想练习的公益分享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