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诗词,唐宋无疑是其辉煌的巅峰。

尽管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出身武将,

他却对文学情有独钟,常常夜读至天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策略,确立了文治的基调,

宋朝因此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科举考试不仅考察经义和策论,诗赋也是重要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宋朝的读书人若不能吟诗作对,

几乎难以自称为文人。

有一位考生,

因落榜后愤懑地写了一首诗,

意外引起了宋真宗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他未能赢得皇帝的青睐,

他的诗作却成为了传世之作。

这首广为人知的诗是哪一首呢?

他又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古代推崇“君权神授”,

但皇帝们终究也是普通人。

他们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历史上不乏因此产生的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的皇帝们各有特长,

宋徽宗擅长书画,宋太宗喜爱蹴鞠。

而宋真宗则深谙诗词,

对民间的才子格外关注,

其中就包括了柳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知识多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因此能吟诗作对的才子,往往出身不凡。

柳永便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

虽非学富五车,却也颇有文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在诗赋方面,他的作品常令人赞叹。

年少时,

他便以一篇《劝学文》声名鹊起。

因此,他立志通过科举,

用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出众的文采,

他在科举之路上顺风顺水,

年纪轻轻便准备参加进士考试。

之前的考试都未能难倒他,

他满怀信心地前往京城应考,

一时之间意气风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京城备考期间,

他沉迷于饮酒作乐,常为青楼女子题词。

这种环境下创作的诗句,

多带有世俗气息,

令许多自命清高的文人不屑一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才华横溢,也经不起这般挥霍,

他最终在科举中落榜。

这一结果让他心绪复杂,

便在《鹤冲天》一诗中抒发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未加思索,当着众人的面,

将这首诗传播开来。

诗中写道:“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意指即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遗漏人才,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番对皇帝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下说说或许无妨,但他的诗却被广为流传。

同样热爱诗词的宋仁宗

得知有新作问世,便想一睹为快。

不料开篇便是对他的指责,

皇帝自然心生不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了解了柳永的日常行为后,皇帝对他更加不满。

你整日寻欢作乐,未能考中,

反倒怪起我这个“老板”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诗表达了他愿将功名换作美酒与歌赋。

得益于当时文风的开放,皇帝并未动怒,

而是根据诗中的描述,满足了他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安排柳永从事填词工作,

因此他的诗作多描写情爱。

柳永在接连五次的恩科中,

始终未能上榜,屡次名落孙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非皇帝刻意针对他,毕竟他落榜在先,发牢骚在后。

他的文采真的不够好吗?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素有才子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与宋初的某种怪象有关,

虽然“宋词”闻名,但当时的文人却轻视词作,

认为那是闲来无事的消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十年前,尚好文化,嗜酒歌呼,知以乐而不知其非也。”

看看欧阳修晚年的感慨,

他甚至后悔写了那么多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宋真宗非常欣赏晏殊,

晏殊年仅14岁便成为进士。

而柳永从25岁考到40岁,始终未能如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根结底,他的词风过于婉约,不合宋仁宗的胃口。

多次失败后,

他心灰意冷,创作了《雨霖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情,

成为了千古绝唱。

他带着失落的心情,

开始四处游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放弃了。

好在凭借为歌伎题词的才能,至少衣食无忧。

但未能入朝为官,始终是他心中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后,

他重新振作,决定改名参加科举。

宋仁宗颇为开明,

听闻许多人屡试不第,便特设恩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放弃了“柳三变”的名字,

以“柳永”之名再次应试。

这一次,他的努力有了回报,

终于在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份成功来得稍晚,

人到中年的他已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尽管宋仁宗不喜他的风格,

却无法否认他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皇帝给了他一个六品官职,让他担任县令。

毕竟皇帝更重用晏殊那样的人才,

自然不会将一个不合心意的人留在身边。

晏殊甚至以“针线慵拈伴伊坐”为由,将他打发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他在地方任职时深受百姓爱戴,

政绩斐然,却未能获得升迁。

这种生不逢时的境遇,对他而言有些不公。

但好在,他的文采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千古绝唱。

信息来源:杭州日报《「城纪精选」余杭令柳永》澎湃新闻《柳永悟出作词之法,成就了大宋传唱度最高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