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近日,一则新闻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江苏盐城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卖一只羊就挣180元,可市监局却开出一张10万元的罚单。这巨大的反差,瞬间戳中大众的敏感神经,把公权力与民生诉求间潜藏的矛盾,赤裸裸地摆到了聚光灯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11月,盐城大丰区市监局在城中菜市场巡查,发现陈广芳摊位上的羊肉,少了检疫验讫盖印章。再一查,他家冰箱里还有未经检疫的羊肉,执法人员当场就给扣押了。后续流程一步步走下来,市监局先是打算高额处罚,即便2月抽样送检的羊肉显示是合格的,最后还是罚10万,还没收了羊胴体、羊头,把那180元违法所得也一并没收了。陈广芳心里不服气,又是起诉又是上诉,折腾了好一番,二审开庭了,却没当庭判决,热度持续攀升。

从执法依据来讲,监管局似乎底气很足。食品安全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未经检疫的肉类要是流进市场,那简直就是颗“定时炸弹”。过去这类事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案例太多了,权威机构统计过,近五年,全国发生过上百起类似事件,好几千人都被感染,有的还丢了性命。所以,法规才定下重罚的规矩,倒逼从业者守规矩,监管部门按章执法,乍一看确实没毛病。

不过,虽然监管局的执法有着法规支撑,看似有理有据,但深入探究,这其中暴露出的“一刀切”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这种只认条文、不管现实的做法,寒了老百姓的心呐!陈广芳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重病的老人等着用钱救命,卖羊这点收入,是他在艰难生活里最后的指望。这10万罚单,对这样摇摇欲坠的家庭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因罚致贫”不再只是说说,而是摆在眼前的残酷现实。执法者这么机械地套用法规,把民生的温度全扔一边了,这哪叫执法,分明就是冷漠地宣读条文。

再放眼全球,人性化执法早就有成功的例子。就说新加坡,小摊贩违规摆摊的时候,执法人员第一次发现,大多只是警告教育,还会耐心引导他们去合法摆摊的区域,贴心给出摆摊建议;第二次才会小额罚款。据当地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七成小摊贩认可这种执法方式,城市秩序维护好了,摊贩的生计也没受太大影响,收效特别显著。

回过头看咱们有些地方,教条式的“本本主义”泛滥成灾。为啥会这样呢?现存的执法考核机制肯定脱不了干系,考核太看重处罚数量、执法效率,压根不把群众满意度当回事,基层执法人员为了数据好看,只能放弃人性化考量。执法培训体系也有大问题,光知道给新人灌输法规知识,不教怎么把情理融合进去,新入职的人员上岗就带着生硬态度,时间一长,执法就变成了冷冰冰的流程。而且,部分地区长期形成的行政文化也有影响,习惯了简单直接的管理模式,服务意识淡薄,觉得只要按规定罚了,就算完成任务,从没想过怎么帮老百姓解决问题。

类似这种执法没温度引发的争议,到处都是。街头小贩被粗暴驱赶,小商户招牌有点不合规就挨重罚,桩桩件件,都刺痛了大众对民生艰难的那份共情。执法本来是要化解矛盾的,现在却制造对立,说到底,就是缺了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的共情,没掌握规则之内灵活变通的智慧。

这场“180元利润与10万罚单”风波,可不能就当个一闪而过的热点。它得成为执法转变的关键节点。往后,执法者面对基层商户、小摊贩这些群体的轻微违规时,能不能先开启教育整改通道,给设置个十天半月的观察期?遇上重大案件,也保留酌情考量当事人经济状况的环节。只有这样,执法才能有公信力,社会才会更温暖,老百姓也才会打心底信服、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