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郭莹

国潮澎湃的当下,知名短视频博主代言,加上主题电视剧热播,让蜀锦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与之相应,相关发展利好消息不断:11月,蜀锦保护传承发展联盟成立;12月,成都市促进蜀锦蜀绣产业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政策措施正式提请审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博物馆,观众在蜀锦文创展台挑选心仪的产品。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顶级商品,2000多年来,蜀锦发展历经浮沉,一度生死一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蜀锦得以焕发新生,以崭新面貌走入人们的生活。这背后,离不开蜀锦“守艺人”们的坚守与创新。

从“蜀中宝”到“身上衣”,他们用技术焕活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子们身着蜀锦服饰进行表演展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流光溢彩,锦绣霓裳。近期,“蜀运国风·锦绣丝路”非遗推广活动在成都拉开帷幕,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织学院的6名学子身着蜀锦制作的汉服,在汉风古韵的蜀锦主题街巷巡游展示。他们衣襟上的中式纹样花团锦簇,颇为吸睛。

纹样,是中国艺术宝库的瑰宝。蜀锦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它将星云祥瑞、花鸟鱼兽、人文风物织入经纬,浓缩了民族文化与记忆。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承担着蜀锦纹样的科研任务。该校老师马德坤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对400多幅蜀锦纹样的起源、发展及寓意进行了挖掘解析,建立起传统纹样“基因库”,目前正在建立唐代色谱。

同为四川省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技术力量,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则致力于用AI、大数据算法和矢量绘制技术焕活“尘封的记忆”——先对原始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与矢量化绘制,然后进行矢量化建模,最后对其进行数字化修复整理,实现补漏、补缺、补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天王狩狮纹锦”用不同方法还原的结果。第四列为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复原的结果。受访者供图

在该院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主任王佳丽用两幅复原图展示了数字技术在纹样复原中的作用:

一幅以传统方式复原的“四大天王狩猎纹锦”,乍一看,形态、色彩、人物刻画与残片纹样相似;仔细观察,图像粗糙、线条生硬、图中张弓搭箭作射狮状的胡人骑手表情呆滞,服饰上的文字模糊不清。而另一幅用数字技术复原的纹样,清晰度有很大提升,人物脸部细节精准,整体比例和谐。

王佳丽指着图中菩提树说:“你看,原始纹样的菩提果实是层层垒叠起来的,好像一串串葡萄,是技术帮我们找回了这些细节。”

迄今为止,研究中心复原了战国至明清的百余幅纹样,包括著名的对龙对凤纹、“团窠纹”、宝相花纹、“花树对鹿纹”等,实现了对传统纹样的保存与管理、修复与再现、展示与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配色后的小枝折花纹蜀锦面料。受访者供图

复原纹样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放大图样,用压感笔在数码手绘板仔细描摹,中心26岁的张入文眉头轻蹙,思忖几秒后,快速地对纹样底色进行了更换。休息间隙,她拿出一张绘有植物纹的面料说:“这是唐代的小折枝花纹,我在原有配色基础上调配了浅灰蓝、薄荷绿、杏粉3套配色,都是当下流行的国风色,用在改良汉服上绝对好看!”

为让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下实现创新发展,“守艺人”们不断探索尝试:

一款熊猫云气纹锦,融熊猫元素与汉代云气纹于一体,活泼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最近,这款由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和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共同设计的“熊猫锦”出圈,研究所趁热打铁,顺势推出了同款纹样的饰品系列。

“我们已经开发了百余款纹样及200多种文创产品,实现了古今融合,很受欢迎。”研究所旗下品牌锦衣天承主理人陈星羽称,销路畅通反过来促进了研究所的发展,“我们这两年招了30多位年轻人,他们让蜀锦破茧成蝶,焕发新生。”

从“堂前燕”到“百姓家”,他们借细分赛道弯道超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新锦绣作品。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在成都市新都区锦门景区蜀菁馆,绣娘张涛正在赶制一幅“AI新锦绣”工艺品。以五彩织锦为底,用蜀绣传统施毛针绣法绣制,粗细不同的绣线逐层叠加、交叉,逐步细化,不一会儿,一只毛茸茸的大熊猫就跃然眼前。

“我们用人工智能及数字图片处理技术把客户指定的照片图案绘成设计稿,再将设计稿转成意匠图上机织造,最后再由蜀绣绣工在锦缎上织绣出画面主体,实现锦绣合璧。”蜀菁馆馆长钟明告诉记者,“AI新锦绣”缩短了蜀锦设计工期,实现了锦绣工艺品的个性化定制,“最近有位客户要为宠物狗做锦绣产品,制作过程中,客户自己操作软件制图,自主设计,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锦石犀工艺品。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蜀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蜀锦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目前成都蜀锦企业年总产值不足千万,分散的产业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此情况下,细分市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十分必要。

“蜀锦产自我们成都。您看这件丝面马甲,用的是汉代纹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上面织有云气纹、鸟兽纹、文字纹等,寓意都很吉祥哈!”12月伊始,四川工美蜀锦织造厂直播间每日更新,企业生产的热销款式被主播轮番推荐。

“开播首月,复购率就达到30%,很多顾客都是年轻人。” 四川工美蜀锦织造厂厂长巫书秀说,通过蜀锦文化的分享,不少年轻网友开始走近蜀锦、了解蜀锦,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为推动蜀锦进一步走进“寻常百姓家”,除了卖产品,“守艺人”们还尝试“卖”文化,适应、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运扭蛋。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在成都市青羊区蜀锦织绣博物馆,3台扭蛋机内装有不同纹样蜀锦锦片的扭蛋,成为往来游客的“心头好”。不少游客不仅是花钱“扭一下”,更拍照上传自己的“战利品”,分享不同纹样背后的吉祥寓意,将蜀锦扭蛋的热度从线下延续至线上。

博物馆里,拉满观众情绪的尝试不止一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锦织造技艺展示。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中庭织造展示区,数字大屏播放着锦官城街市熙攘的动画,非遗传承人曹代武和徒弟用一台清代道光年间的小花楼木织机演示传统织造流程。眼前是屋瓦飞檐、庭栏轩窗,耳边回荡着吱吱呀呀的织机声。“观感俱佳,仿佛穿越回古代的‘锦市’。”南京游客芮女士看得很仔细,她说,这样的参观让她流连忘返。

“近期,我们完成了博物馆三期的改造,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打造出一个锦绣文化综合体。”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这样可以解决蜀锦蜀绣“好看”但“不好耍”的问题。

上个月,2024年成都锦绣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大赛上,新老锦绣技能人才同台竞技,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不仅有望亮相国际舞台,还将以IP授权、合作分成等方式进行市场转化。

发文扬彩,转代无穷。蜀锦,这一沿袭千年的华美,正在新时代展露新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