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汉,巴蜀大地

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五)

大汉雄风今犹在

冉 奎

要写宣汉,就不能只写宣汉,要写马渡关的荔枝古道和川东民歌,要写月亮坪的森林氧吧和美好爱情,要写巴山大峡谷的山川秀美和土家风情,要写罗家坝遗址的珍贵文物和巴国神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写宣汉,就要到宣汉来,以史志的视角,写出宣汉的前世今生和沧桑巨变。

汉是汉属地

汉是西汉,是汉属地。

公元前206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把原秦国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陕西故称“三秦”),封刘邦为汉王(管辖巴、蜀、汉中),迫使刘邦离开关中,四年楚汉争霸由此拉开。

宣汉是汉王属地,刘邦派麾下最勇猛的战将、在鸿门宴上立下大功的樊哙进驻宣汉募兵征粮。樊哙忠心耿耿,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积草储粮,马不停蹄地操练步兵、骑兵,樊哙镇的将军坪、南坝镇的鹿走山、天生镇的峨城山、宣汉县新华镇与万源市铁矿镇交界的霸王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汉是汉王储粮屯兵的宝地,是楚汉争霸的大后方。一路路人马,一车车粮草,义无反顾地从这里出发,帮助刘邦回关中定“三秦”、下咸阳逐项羽、主长安夺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

宣汉当时究竟征了多少兵力、捐了多少粮草、牺牲了多少将士,无从考证。但有一个名为樊哙的镇,足见对西汉开国功臣樊哙的纪念。当地把樊哙驻兵之地称为“将军坪”,坪前修建“樊哙殿”,地名命为“樊哙场”。直到今天的樊哙镇,仍流传着很多关于樊哙将军的逸闻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是汉德威

汉是东汉,是汉德威。

宣汉置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当时的宣汉相当于今天的达州市,管辖通川、达川、宣汉、开江、万源以及巴中通江和重庆城口等县市区。

“宣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论衡》里的《宣汉》篇。《宣汉》篇重在宣扬封建专制的威严、宣扬刘汉政权的合法、宣扬大汉帝国疆域的辽阔和国势的强盛。“宣汉”县名,取的就是“宣扬汉王朝德威”之意。

东汉经过光武帝刘秀的“建武盛世”、明帝刘庄与章帝刘炟的“明章之治”,到和帝刘肇时,60多年的发展积累呈现出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国力强盛的大好局面。公元89年,窦宪率军出塞,破北匈奴于稽落山,汉军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幕府中护军班固作铭。许多学者认为,宣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设置命名的。

东汉以降,朝代更迭,郡县兴废省并,变易纷繁复杂。明成化元年(1465),县境复置东乡县。民国三年(1914)秋,因江西有东乡县,改四川东乡县为宣汉县

汉是巴山汉

汉是汉子,是巴山汉。

好汉、大汉、壮汉、硬汉、铁汉太多,仅举几例。

宣汉是中国巴文化之乡,是巴人活动的重要聚居地。史书记载,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巴师”以前歌后舞的方式冲锋陷阵,商军临阵倒戈,向后败退。“巴师”就来自宣汉,这比楚汉争霸时的“巴山汉”早800多年。

清嘉庆元年(1796),宣汉人王三槐与冷天禄率白莲教徒发动起义,历时9年,波及湖北、陕西、甘肃、河南四省,先后有数十万农民参加,清政府征调16省兵力镇压,史称“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白莲教起义后,宣汉人罗思举应募乡勇,加入清军,靠镇压白莲教发迹,屡立战功。历任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提督,授一等轻车都尉和一品水陆总督,赐“振威将军”封号,受两朝皇帝重用。

清光绪二年(1876),宣汉人袁廷蛟高举“粮清民安”旗帜请愿,知县谎报“聚众围城”,提督率兵围剿,屠杀无辜群众数千人,造成“千人喋血、旷古奇冤”的“东乡血案”。“东乡血案”是晚清轰动朝堂的大案,与江苏张汶祥“刺马案”、浙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并称为“三大冤案”。川剧《巴山秀才》取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汉人王维舟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创建了川东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川东第一支革命武装,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誉为“忠心耿耿、为党为国”。1933年11月2日,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

宣汉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四方面军的壮大作出重大贡献。当时有红4军、9军、30军、31军和33军共5个军在宣汉境内战斗。仅有45万人口的宣汉,就有10万余人参加革命,5万余人参加红军,3万多人为新中国的建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孕育了10位宣汉籍开国将军,红33军成长起来的将军达22人。宣汉还是四川在册红军烈士最多的县,有名记载的红军烈士达8246人。

20世纪90年代,宣汉最偏远的樊哙片区修建新城开(城口县至开县)公路,全长80公里,其中61公里在樊哙片区。该片区连贯樊哙、漆树、三墩、渡口、龙泉、鸡唱6个乡镇,重峦叠嶂,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樊哙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同险山恶水抗争,18人献出生命、72人身负重伤、26人终身残疾,其用心血和智慧创造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樊哙精神,被省委誉为“兴川精神在贫困山区的成功实践”。

宣汉人民是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人民,也是敢为人先、敢争一流的人民。今天,在42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万宣汉儿女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笔疾书“百强晋位、冲刺千亿”崭新篇章。

我看见曙光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宣汉这块风水宝地必将大放光芒,宣汉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冉 奎(中共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