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人前容易伪装,人后呢?内心呢?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要特别慎重。还有些地方,是自己都看不见的,那就更要小心了。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之道,就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从内心到行为,从个人行为,到社会的秩序。节节贯通,都含着中道思想。
既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不可控地爆发,而是发而皆中节,合理合度,有觉有主,这个很重要的。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懂得克制。这是看清全局,处理入微。这是很强大的成事能力。内在稳定而警觉,清醒而温暖。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情理法都顾及到,合情合理合法。
3.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就是君子的生命状态。平和,温和,和善。但是呢,不流俗,不偏颇。国有道,则仕,为天下人做事。国无道,则坚守自己的品性。君子固执也。
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经常引用。素行之道,不拣择。“至道无难,无限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这也和禅宗的思想是相通的。这样,无入而不自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好学是工夫,力行是践行,知耻是守住良知。这是儒学三宝。好学,打通良知之体育力行知用,知行合一,体用一如啊。
老子也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是道家三宝。
儒家三宝比较踏实,平时。道家三宝,更为高明,仁慈,俭朴,无为。儒家则是仁爱,系统,有为。儒家的上出,就是道家。
6.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道家,走的是诚者之路。儒家走的是诚之之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儒家是为之,莫知应,而“择善而固执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是有理想。让这个世间,多一些人性的光辉和希望。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之,广博地学习,但又不是泛泛地学习,要有问题意识,带着疑问,带着问题学习,多提问,审慎地思考,要考虑地周全,明辨是非对错与边界。好,这一番操作下来,确定了要多的,那就执行,笃行,一定要做成。
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就是工夫,卷自己。不仅仅在博学这个层面卷,而是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层面都要卷起来。
人平庸是注定的,不平庸则是难得的,甚至是奇迹。如何创造这个奇迹,靠运气是没用的,考的是见地、工夫和真心。守住真心,永远不迷失,保持鲜活,真诚。见地,就是大的格局,明确的方向,系统的方法。工夫,则是身心的修行,勤恳的践行。
如此,人立住了,能成事,成小事,成大事,终能有所成就。
9.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啊,最是至真的心,天心啊,清静的本心啊,这个本心越明,就越能发挥生命的潜能和天赋啊。从一人到天下人,从一物到天下物,至诚尽性,参天地之化育。
10.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尊德性,就是明心,就是尽性。道问学,则是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广大的格局,需要精微的工夫践行。极高明的智慧,需要在日常生活里运用。所以温习经典,开生命之新气象,修养自己,据于德也,真正把“礼”化入生命,修己安人。
好了,这十句,背下来,大有好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