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发现一个有趣又无语的营销方式:正话反说。

先用大文字图片激发大家焦虑情绪或是愤怒、猎奇等心理,让人忍不住点击进入,结果打开内容一看才发现“被骗”了。

题不对文,妥妥的引流贴,只要你点进去,对方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种恶心的营销方式重灾区之一就是香港身份,尤其是现在爆火的高才通计划成了主要的批判对象!

最可怕的是这种帖子的点赞评数据特别高,但戾气也重,给人一种谁拿香港身份谁就傻的错觉。

还有各种托儿混迹在评论区,毕竟捞到一个是一个,捞到了先转战私域养养鱼。

随便展示几个首页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比如:

  • 「给高才泼点冷水」的帖子标题写的是:建议2024年别再跟风卷高才了。

后文简单知识科普后,突然蹦哒出一个帮做评估。

  • 「高才通废了,政策朝令夕改,大家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申请了」、「高才骗局,不听劝的人活该被收割」、「我说大家别天真,其实香港身份压根没用」、「卷高才根本没戏」等等...

是不是看着这些文字就有些惊悚,特好奇想点进去看看为什么?然而这只不过是引流到群聊、或是私信添加微信再领取资料包的惯常做法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常有想办理香港身份为孩子教育提前规划的粉丝转发这些内容来找我们验证,对方流量赚了,家长信息差拉大了,我们辟谣时间增加了。

不得不感叹:走国际路线的家长真的太不容易了!

翻看这些夸张的引流贴,发布者利用的无非以下这些信息差。

01

— 湾妈看世界 —

申请信息差:用新规唬住人!

香港人才计划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移民政策一样,标准不会始终如一,而是会根据获批和抵港人数、外界呼声等因素进行阶段性调整。

每到政策调整的关键期,饥饿营销就极其严重。

今年高才通计划在变革期就谣言不断。

因为2022年施政报告上明确指出,高才通是一个试行期为两年的人才计划。

2024年底是高才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也到了港府所说的检讨阶段。

于是各大平台铺天盖地的消息称高才通计划将会取消,搅得人心惶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谣言图)

直到5月劳工局及福利局局长出面在线辟谣,「高才通暂时不会取消,也不会暂停,将会继续推行」,这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高才通计划是香港人才引进最火爆的一个。

自2022年底推出至今已有超过10万人申请,其中全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或以上的A类申请者约3万人,合资格大学本科毕业的B类和C类分别约为5万和2万人,申请人中有8万多人获批,6万多人抵港。

A类是最饱受争议的,因为它不设学历门槛,也没有最高年龄限制。

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看申请人在紧接着申请前一年的全年收入是否达到250万港币。

因此就有议员提出建议提高A类门槛或是增加筛选条件,紧接着外界关于高才通A类提高门槛的消息就传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谣言图)

劳工局局长不得不正面表态:港府无意改变高才通A类的申请资格及设额外限制,击碎谣言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包括高才、优才、专才、进修等在内,从2022年到今年10月底,各项人才计划超39万人申请,25万多人获批,到港16万人,超额完成计划。

随着大量新港人的到来,香港人口也重回到了750万人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谣言又兴起了:香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了,香港要抛弃内地中产了。

但香港这场人才争夺战还没结束,人口依然短缺。

11月14日,劳工局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来评估五年后,即2028年的人力情况。

报告表明,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经济活动逐步复苏,各行各业的人力需求大幅增加,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短缺约5万人。

绝大部分选定产业均面对不同程度的人手短缺。

部分劳工密集的行业,如建造业、城市运作、医疗保健业、住宿及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以及政府大力发展的创新及科技产业的短缺较明显,每个产业缺口均超过5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经济在推算期内预计每年增长3.2%,带动主要产业的人力需求持续高涨,2028年人才缺口将扩大至18万,比2023年多缺13万人。

由于老龄化及新进人手不足,「熟练技术人员」尤将最为短缺,占2028年体短缺人数超三分之一。

预计17个选定产业(8大中心产业+9大关键产业,覆盖香港80%劳动人口)均会面对不同程度的人力短缺,其中10个产业预计将各缺超过1万人。

8大中心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人力短缺最严重,缺1.8-2.3万。

关键产业中建造业最缺人,4.5-5.5万个空缺;其次是城市运作,约有3.9-4.4万的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么多的人力需求,港府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叫停人才计划,反而会继续抢人才,香港身份会继续吃香!

当然因为香港身份造假事件的曝光,香港人才计划的审核愈加严格。

比如现在高才通计划B/C类需要递交学历认证、A类需要纳税证明等等。

但身正不怕影子斜,走正确途径,申请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02

— 湾妈看世界 —

续签信息差:

夸大难度,烂尾/炮灰听麻了

在一众饥饿营销或是唱衰香港身份的谣言中,续签最容易躺枪,烂尾和当炮灰的流行说法完美于香港身份上再现。

香港身份因续签而烂尾,多半是在危言耸听,或是中间商暗中利用信息差扰乱心智

为何续签会如此令人焦虑?

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最高,申请人无法预估自己获批后是否有能力维持身份。

害怕续签失败,前期时间、精力、金钱的投入都化为灰烬,孩子升学也会受影响。

香港身份获批拿到的是香港居民身份,即外界常说的临时身份,续签满7年后才能申请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续签是每个申请人必过的一道门槛。

今年是高才通计划的首次续签,11月初劳工局局长孙玉菡已经明确表示,满足高才续签的途径有4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一种方式:受雇于香港公司

在香港公司工作并有稳定收入,即拥有真实雇佣关系及正常缴纳强积金等。

同时要求岗位基本符合高才人士过往的专业和行业,不能为了续签随意找个诸如刷盘子做保洁员的工作,薪水不能低于市场水平,即要在2万港币或以上水平。

  • 第二种方式:非雇佣合约形式

从事保险、自由职业等以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高才通人士,可以部分时间在香港,部分时间是外地,无需全职在港工作。

但入境处强调同样会考虑收入水平、工作经济效益以及留港时间。

  • 第三种方式:公司内部调职

在非香港企业受聘,但合约要求的工作涉及到到港履行职责,比如总部在内地或是海外,又在香港开设了分公司,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续签的,但要求比较高。

用这种方式续签的高才通人士必须属于年薪120万港元或以上的管理层或专业人士。

同时递交续签前一年税务年度的在港薪俸税纳税记录来证明自己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 第四种方式:在港创业

如果在港开办公司需证明业务在港运作,并且业务能健康持续发展,看重的是公司能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贡献,而不是空壳公司。

业务健康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包括营业额、投资额、职位数目以及办公地址等。

根据早前的数据显示,高才通A类就业人士接近60%,其中四分之一的A类人士是创业者,到港开公司,为香港创造就业机会。

就业的人中多数都从事的是香港具优势的产业,包括商业及贸易、创新及科技,以及资讯及通讯科技等。

整体来看,高才通续签看似严格,必须要工作,但途径多,考核的标准一个是真实性,一个是经济效益。

而且首个续签年度考虑到申请人到港探索没多久,港府也会适当酌情考量,只要达到标准,续签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神乎其神。

实际上,不管是哪种人才计划,续签是工作或是生活,续签本质上考验的都是申请人的意愿

只要有意愿维持身份,就会想办法续签,并且成功的概率非常高。

比如优才一向是所有人才计划中获批率最低的,基本上不到20%。

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优才计划从1351份延期逗留申请中批了1309份,续签成功率高达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不在香港消费,又不去生活居住,吐槽成本高,也没有工作,还想着孩子利用身份差上名校,香港身份烂尾早已注定。

社交平台流传的各种续签吐槽帖中,也集结了不同类型的人。

小部分人是根本达不到人才计划的门槛;大部分人有畏难情绪,还没去尝试就担心自己无法通过。

于是跟风在网络上和同类人一起发泄情绪,但发泄完了,现实问题依然要去解决。

万事开头难,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恐惧感震慑,尤其是在焦虑营销影响下,更加剧畏难情绪,但续签目的是留住优秀的人才,不是为了卡人。

如果是真心诚意拿香港身份,不会存在续签难的问题,千万不要被饥饿信息中的烂尾说辞唬住了!

03

— 湾妈看世界 —

香港身份毁了人生?好假!

正话反说的另外一种营销方式主打一个“黑红也是红”。

先在社交平台树立人设,自己在大厂工作、有车有房,存款几百万,但一切为了孩子教育,放弃稳定生活,来到香港,发现这里生活成本与内地相差甚远,教育也并不轻松。

十分后悔,各种卖惨,直言拿了香港身份自己的人生被毁了。

这种黑帖的结尾往往都是以奉劝各位冷静思考,外加一个香港身份办理交流群、各种内部人评论而结尾。

这忍不住让人好奇,既然毁了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还要做香港身份办理服务,继续毁别人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后矛盾的营销方式真可笑!

如果不了解自己办理香港身份的真正目的,极有可能会被这种帖子劝退。

担心受不了香港的生活,不了解香港教育氛围,在犹豫和纠结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也错过了绝佳的申请机会。

就以我们群里一小部分家长为例,原本条件是满足优才计划的,但总是害怕续签不通过,孩子转永居又要注销内地户口等问题迟迟不做决定。

现在优才计划突变,从原本打分制度演变为如今的勾选制度,在年龄、硕博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年收入、业务实体等12项标准中满足6项才能申请。

新版优才难度大大提升,许多当初能满足要求的人这次彻底无缘优才,只能在后悔中痛斥自己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种生活,任何一个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注定要失去一些,但同时也会收获值得珍惜的东西。

香港身份就是一种选择,后不后悔做出选择的关键在于想清楚为何出发以及如何平衡选择。

内地多数中产家庭在人生下半场开启奔赴香港的生活,初心无非就是给孩子升学多一个选择。

要么让孩子拿到香港居民身份,利用港籍生身份考香港八大,争夺近40%的录取几率,享受本地生的录取和学费优惠;

要么续签满7年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利用港籍生身份考内地的大学,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血海一片中做一个分母。

至于享受香港优质医疗服务、低税收、100多个国家的免签等福利以及蜗居在几十平米的空间里,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毕竟搞定娃的学业才是主要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饥饿信息刷屏,焦虑情绪漫溢似乎是科技时代无法避免的后遗症。

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信息源头,了解谣言的来龙去脉,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心与选择,才能不被妖言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