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79岁。不久后,他的安葬仪式在河南召开,王震等老战友纷纷参加,脸上露出悲伤的神情。

然而当仪式结束后,王震却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声音低沉而有力地告诫道:“你们可不能学他啊!”老将们听到王震的话先是一愣,随即便回过神来,郑重地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王震会这么做?许世友做了什么?

因“牛饮”被冠上“酒王”称号

许世友一生克勤克俭,于物质享受方面从无过多奢求,行事作风尽显质朴无华。然而,许世友独对酒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说是嗜酒如命也毫不为过

战场上的许世友,行事风格果敢勇猛,喝酒亦是如此。他会一把拔开壶塞,仰头便将那辛辣的酒水往嘴里灌去,全然不顾酒水顺着嘴角、脖颈流下,打湿了衣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的警卫员们见此情景,既担心又无奈。一次,一位年轻的警卫员忍不住轻声劝道:“首长,您喝得太猛了,这样对身体不好,要不咱慢点喝?”许世友放下酒壶,哈哈笑道:“小鬼,你不懂!这战场上,酒就是我的胆,就是我的劲!喝得痛快,才能打得痛快!”说罢,又拿起酒壶灌了起来。

长此以往,“牛饮”的习惯便一直伴随着他。

军区里,许世友“拼酒”轶事总是被大家津津乐道。闲暇时光,许世友会把其他将领邀至一处,说是“以酒会友”,实则是一场酒量的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桌之上,许世友看着对面的将领们,爽朗笑道:“今天咱可都放开了喝,看看谁先倒下!”说罢,便拿起一碗酒,一饮而尽,那酒顺着喉咙流下,将军却面不改色,只是一抹嘴,大喊一声:“痛快!”

其他将领也不甘示弱,纷纷端起酒碗,一位将领笑着回应:“您这气势可吓不倒咱,来,干!”几轮下来,不少将领都开始面露难色,脚步也有些虚浮。而许世友凭借着练武练就的强健体魄,加之平日不断地“锻炼”,依旧稳如泰山,一碗接一碗地喝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酒桌上的气氛变得有些“一边倒”。许世友看着那些已经有些招架不住的将领们,笑着打趣:“看来这‘酒王’的名号,你们是夺不走咯!”众人也只能无奈摇头苦笑,纷纷拱手认输。

此后,许世友“酒王”的名声在当地传开。

晚年因饮酒过度导致患病

1985年的春节,许世友时常感到腹部传来阵阵隐痛,起初他并未在意,可这疼痛却逐渐频繁起来。终于,他把保健医生叫到跟前,手轻轻按着腹部,眉头微皱说道:“医生,我这肚子最近老是疼,你给看看是咋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听后经过一番仔细询问和初步检查后,心中已然知晓情况不妙。斟酌再三,医生轻声劝道:“将军,您这身体啊,以后可得少喝点酒了,酒对身体的刺激太大了。”

许世友一听提高了音量说道:“不行啊!酒就是我的命,可不能断,我得喝个痛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腹部的疼痛也在酒精的作用下日益加重,身边的警卫员和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可他总是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没事,老毛病了,喝点酒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家人和警卫员的极力劝说下,许世友不情愿地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详细而复杂的检查后,医生们沉重地宣布:许世友将军患上了原发性肝癌。

听闻将军病重的消息,曾经一同浴血奋战的老战友们心急如焚,纷纷从各地赶来。他们走进病房,看到病床上的许世友,眼眶瞬间红了。一位老战友走上前,俯下身,握住许世友的手说道:

“老许啊,不要在这里耗着了,去北京吧,301医院的条件比这里好多了,那里有更先进的设备,说不定能有更好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躺在床上,费力地转过头,“不去,你们谁劝都没用!我知道自己的情况,不想折腾了,就在这待着。”

那么许世友为何这么反对去北京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母亲,许世友很小就参加了革命,离开了家乡,因此在他从军期间,他最想念的就是他的母亲。

经过多年战争许世友成为南京军区司令,终于有了回家看望母亲的机会,他快步走到母亲跟前,“扑通”一声跪下:“娘,儿子回来了,这些年让您受苦了。”母亲听到是许世友的声音,喜极而泣:“儿啊,你能平安回来就好,娘不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暂的相聚时光里,许世友尽力侍奉母亲,为她做饭、洗衣、陪她聊天,听她讲述村里的家常琐事。夜晚,他守在母亲床前,看着母亲入睡,心中五味杂陈。自己虽已身居高位,但多年来在外征战,错过了母亲太多的时光,忠孝难以两全。

离别的那天,许世友再次跪在母亲面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娘,儿子不孝,不能常伴您左右,现在国家需要,儿子不得不回去。”母亲含泪点头:“儿啊,娘懂,你放心去吧,国家为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在许世友下葬后告诫他人:可千万不能学他

1956年,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工作会议期间,与会者传阅了一份关于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众多中央领导和老将老帅们纷纷响应并签字,然而许世友却坚决不同意,执意要土葬。

为此许世友专门找到了毛主席:
“主席,我是一定要土葬的,我打小出来干革命,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呐。没能在老娘跟前尽孝,我心里一直愧疚着,觉得自己是个不孝顺的儿子啊。等我死后,就想葬在老家,守在娘的坟边,好好地陪陪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皱眉道:“大家都签了火化协议呀,你不签算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都在提倡新的风尚,移风易俗,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嘛。”

许世友听了毛主席的话,并没有改变主意,他继续恳切地说道:“主席,我知道您提倡火葬是为了大局着想,可我这心里实在是放不下呀。我这一辈子,亏欠母亲太多太多……”

毛主席很清楚许世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也就不再多说,只是说道:“那这事先放一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许世友将军的身体每况愈下,躺在病床上的他,心中却始终惦记着一件大事——土葬。他不顾身体的虚弱,多次强撑着精神,让身边的人代笔向中央写申请书。

而此时,中央领导们也正陷入两难的境地。80年代,火葬已经在全国广泛推行,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殡葬方式。中央领导干部们也以身作则,几乎都选择了火葬,如果同意许世友土葬,这无疑与当下的主流殡葬观念相悖。

会议室内,领导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许世友的申请,有的领导皱着眉头说道:“这先例一开,后续可能不好把控啊。”也有的领导陷入沉思,默不作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拿起笔,在许世友的申请书上郑重地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还委托王震去妥善办理许世友的身后事。

10月31日,老将们怀着悲痛向许世友将军作最后的道别。仪式结束后,几位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小心翼翼地抬起许世友的遗体,向着他母亲的墓地缓缓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手中紧握着的拐杖重重地在地上点了点,随后,他开口说道:

“你们可千万不能学他啊!如今时代不同了,火葬是大势所趋,许世友将军的情况特殊,这才做了这样的安排,但咱们不能因此就乱了规矩。”

王震之所以不向许世友学,是因为他有“好酒”、有“土葬”,但是许世友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王震回忆起许世友说道:

“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初期,到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以及后来的保家卫国之战,许世友哪一次不是冲在前面?身上的伤疤那是数都数不清,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可他从来没有怕过,硬是凭借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样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在他最后的心愿上,或许也该有一次特殊对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