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天磨真硬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这句话用来形容苏轼的一生,再恰当不过了。

才华横溢的苏轼,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对是综合实力最强的那位。

“楚辞之祖”屈原虽才高八斗,但身居高位缺乏基层治理的经验;“五柳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可他只做过地方小官且政绩不突出;“诗仙诗圣”李白杜甫名满天下,然而偏偏在从政这件事上,做得一塌糊涂;写下“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虽然官做得足够大,渤海封侯,可他的文学成就仍然难登大雅之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长安居易”的白居易,他各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且平均。勤政爱民方面,杭州的“西湖三堤”中有苏堤,也有白堤;诗歌才华方面,他的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也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综合实力与苏轼相比,明显稍逊一筹。

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政治家、工程师、画家、文艺评论家、美食发明家等众多头衔中,许多人并不知道,苏轼其实最看重的,还是政治家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为报效君恩,下为造福百姓”,哪怕苏轼屡遭贬谪,辗转各地,但他从未有过辞官归隐,撂挑子不干了的念头。并在长期主政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他扎根基层,非常了解世风民情,形成了自身的一套主政思想,并深受百姓爱戴。

1061年,苏轼入仕,任职陕西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判官,开启了多年从政生涯的第一站;期间,苏轼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1065年,苏轼凤翔任满回京(开封),同年妻子王弗病亡。

1068年,苏轼再娶前妻的堂妹王润之为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71年,苏轼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相左,离京任职杭州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农业局长”;

1074年,苏轼升职了,在密州(山东省诸城市担任知州两年,开始作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主政一方。

有年中秋节,苏轼思念弟弟苏辙,而写下传唱千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兼怀子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在密州,苏轼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还有豪放词代表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76年,时年40岁的苏轼,改任徐州知州(江苏省徐州市,开始了仕途上最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任职的两年中,他率领徐州军民抗洪水、挖煤炭、抓冶铁、治旱灾、防瘟疫,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亲民太守苏徐州”。苏轼后因抗洪保城有功,还得到了皇帝的亲自嘉奖。

离任时,出现了十里群众夹道相送的名场面,苏轼心潮澎湃之余,写下“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别徐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泰极而否。

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浙江省湖州市)的3个月后,因上奏的一篇《湖州谢上表》,陷入了震惊全国的乌台诗案。被折磨了整整一百三十天后,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苏轼走出了暗无天日的监狱。

1080年,出狱后的苏轼被贬为黄州通判(湖北省黄冈市)。同年,苏轼为了给继室王润之减轻家务负担,将侍女王朝云纳为妾室。

黄州太守徐君猷分了黄州东坡的五十亩军营旧地让苏轼耕种,这里也正是苏轼号称“东坡先生”的起源地。在黄州的四年期间,是苏轼文学作品的高产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就是在此的寒食节所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乌台诗案过后,除了满心的惆怅、孤独与苦闷,天性乐观豁达的苏东坡也写下了“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082年3月7日这天,苏东坡和朋友前往沙湖“相田”,没想到遇到了大雨,那首著名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就这样诞生了。

苏东坡还两游黄州赤壁,写下了闪耀文坛的一词两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84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官,离开黄州后担任汝州团练副使(河南汝州市)。同年,苏轼与友人同游庐山,写下了充满人生哲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泰极而否,否极泰来。

苏东坡的人生也是如此。

1085年,宋神宗卒,宋哲宗即位,由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而高太后其实早就被苏东坡的才华所征服了。

1086年,苏东坡被火速起用,任职登州太守(山东省烟台市。可太守刚刚到任5天,苏东坡就被急召回京(开封),任职翰林学士知制诰,掌管皇帝诰命。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苏东坡火箭升官,从八品一跃升到正三品,瞬间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

1090年,苏东坡离京放任杭州太守(市长)。阔别整整14年后,苏东坡53岁的时候,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杭州。“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任太守的1年7个月期间,苏东坡花大力气疏通西湖,修筑了著名的苏堤。“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南歌子 湖景》改造后的西湖,焕然一新,苏东坡高兴地写下“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苏东坡热爱杭州,对其情有独钟,早已视杭州为四川眉山外的第二故乡。杭州百姓也非常爱戴苏东坡,为他立了生祠,近千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1091年,苏东坡被召回京(开封)任职高官,先后任吏部尚书7个月、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不到两年时间,苏东坡把朝廷六部尚书的位置,一下子就坐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93年,“迷妹”高太后去世了,苏东坡的仕途又开启了倒霉模式,随即被外放定州(河北省保定市,后又迁英州(广东省英德市)。同年,苏东坡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在京师去世。

1094年,英州尚未到任,苏东坡又被贬惠州(广东省惠州市)任宁远军节度副使,任职2年零6个月。在流放途中,心情复杂的苏东坡写下“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春风岭上淮南村》

但天性豁达的苏东坡爱荔枝,也爱南方的山水,很快适应并接受了惠州的一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1096年,厄运再次降临。侍妾王朝云在惠州染疫病殁,60岁苏东坡,又孑然一身,心里悲苦之下写道:“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1097年,宋哲宗再次将苏东坡贬至更为偏远的海南儋州。这里穿过琼州海峡,是大宋版图最南边的天涯海角,可见皇帝是有多厌恶他。临别时,全家痛哭流涕,苏东坡黯然说:“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

在儋州4年期间,苏东坡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依然乐观。苏东坡教当地人挖淡水井、治疗疟疾、种植水稻,并创办学堂,传播知识。他的教育活动和人文关怀,使得原本的蛮荒之地变得书声琅琅,充满了文化气息。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别海南黎民表》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者,尽是补天馀”——《儋耳山》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行琼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苏东坡进入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大运。

苏东坡被任命为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这种“道观宫观使”,只领俸禄而不用做实事,实际上是朝廷优待臣子的一种方法。

1101年,苏轼于归途中,痔毒大作。在完成最后一首诗作《自题金山画像》,对整个人生进行总结后,病逝于常州(江苏省常州市)。大宋朝廷赐太师,谥文忠。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东坡去世前的三个月,走进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金山寺方丈拿出一幅东坡的肖像画,请其在上面题诗。苏东坡就题了一首六言诗,其后两句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人一生有什么功业,苏东坡自己回答,他一辈子曾到过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都是他的流放逆境之地,但他的人生正是在这三个阶段,发出了独特的光芒。

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年少得志,鲜衣怒马。诗词文章,冠绝天下。官至极品,位极人臣。娇妻美妾,生死相守......

文章的最后用苏轼的一篇经典短文来结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