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郑板桥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难得糊涂”这句话,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写的“板桥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以及他的兰竹。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其“石铺街体”也为后世所传诵。
郑板桥,又被称为“板桥先生”,其书法虽为后世所称道,却也是毁誉参半。持反对意见的人将其视为清朝丑书的代表人物。
所以,现代人自然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郑板桥的书法,值不值得今人学习?”这是一个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
首先,我们要对郑板桥的历史地位予以肯定:他是清代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同时也是“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时,人们普遍把他视为“诗画其次,书法次之”的观点。
“扬州八怪”的艺术成就,亦多以书画为主,郑板桥之画,乃世所公认之一等,而书法不过是其陪衬,所以在清朝时期,其书风渐趋衰微之象。
以乾隆年间为界,清代书坛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帖学期”与“碑学期”。乾隆年间,书法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明末书家董其昌,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整个清朝的书坛,还处在对传统的承续时期,郑板桥的书艺独树一帜,在那个时候,似乎并不为世人所了解和接受。
【乱石铺街】是不是真的厉害?符合我的书法审美吗?首先,郑板桥以“乱石铺街”来形容他的书法特点,是十分恰当和恰当的。
第一眼看到的是乱石铺街,各种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石块,错落有致地铺在地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比起“排算子”的铺石手法,多了几分艺术与趣味。
郑板桥“乱石铺街”也是受《兰竹图》的影响,兰和竹叶的摆放和搭配,都是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显示了其审美价值。
清一代的书法,整体上仍相对封闭、保守,所以大众对郑板桥的革新,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种否定的心态,这也是郑板桥不能在清朝受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朝人喜欢《石鼓文》,隶书人喜欢汉碑,楷书人喜欢颜真卿,行书则是从二王派和董其昌那里学来的,所以很多人都对郑板桥的这幅“六分半书”很不满意。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句话,也为其书学观打下了基础。他看起来不像那些喜欢传统的书法家那样头脑简单,也不像他们那样浑浑噩噩,但实际上,他的浑浑噩噩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糊涂了,或者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书法一定要有新意。
郑板桥不想学古人,只求自然之意,所以他很享受!
他的书法革新是从“六体书”开始的,他在这方面作了一番大文章,最后开创了自己独创的“六分半书”,成为清代书坛上的一道新菜。
郑板桥的书法创作,因清代大力兴帖、碑学,显得“不伦不类”,从某种意义上说,已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近代。尤其是在今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书法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书法的自由和革新,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接一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被彻底贯彻。
因此,在书学变革的大环境中,各类书体、流派异彩纷呈,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郑板桥的书法,又重新回到了世人的视线之中。
守旧派还在坚持着传统,革新派则在革新的浪潮中挥舞着旗帜。郑板桥的书法,在当时的创新派中,也有不少人模仿,可以说是“一人一首,我一首”,热闹非凡。
郑板桥的字,在今天的书界,已有相当大的销路了!所以,“学不学郑板桥”,这就很明显了,要依个人喜好而定。
在今天对书法艺术的要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学习书法不只是一种传统和技巧的问题,更要有一种趣味,即“天趣”,而郑板桥的书艺,正是这种精神的表现。
情调,意境,趣味,把玩,这些都是书法的要素之一,它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让枯燥无味的书法作品,生动有趣,趣味盎然,情趣盎然,情趣盎然!
郑板桥的字很有研究价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