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津曹大帅,人们往往会想到曹锟。其实不然,曹锟那是后来的了,天津曹大帅那应该是曹克忠。他是清末天津籍的一个著名武将。曹克忠,字荩臣,本姓赵,是天津北辰刘园村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过继给了王秦庄的舅舅曹清顺,所以改姓曹。现在在天津依然有他的后人。曹克忠戎马一生,战功卓著。这个俯拾皆是,我们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说说曹克忠跟曹锟到底是不是像流传的那样?曹锟跟曹克忠,跟小站练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克忠

关于这段历史,流传很多,甚至在有些正式的历史类出版物上都有很多的说法儿。有一种是说,曹锟为了往上爬,带着礼物去找曹克忠攀亲。然后,曹克忠一翻家谱儿,居然认了曹锟是他的族孙。再后来,曹克忠的三姨太就去找袁世凯走后门儿。于是,曹锟就顺利地进入了小站新军,而且还被袁世凯提拔重用,连升三级。仔细想想,这个桥段其实漏洞百出。曹克忠和曹锟在甲午战争前后,包括小站那段的经历,我们把它梳理一下,大家自然就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法镇海之战示意图

曹克忠早年在湖北、安徽一带征战,后来又去了西北一带。“身经百战未曾一挫”,赐“悍勇巴图鲁”号、黄马褂等等。后来1875年,母丧丁忧,就回天津老家了。1883年中法开战之后,他招募了6个营的兵,作为海防之用。1884年又调任广东水师提督。再后来1885年的时候,因病开缺,就回天津老家颐养天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午战争日军山东半岛登陆示意图

我们知道,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被彻底打掉。同时,通过海陆协同作战,日本人突破鸭绿江防线,陆军从东北向南进发。另一路如法炮制,从山东半岛登陆以后,向北进发。大有对大清京城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于是,军情紧急,朝廷赶紧征调曹克忠等老将出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曹克忠还是员武将,国家需要我了,当然是义不容辞。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了。这么大岁数儿的一个老将出来干什么呢?在天津小站那一带,招兵募勇,训练新兵,随时听调。小站原来是盛军在那儿,但是盛军被调到朝鲜去参加甲午战争了。所以,曹克忠这个时候就奉命来到了小站。到1895年1月26号,已经招募了三十营(15000人),取名津胜军。“沿海倘有倭人窥伺,当可随即策应”。曹大帅这么大岁数儿了,还能为国尽忠,还招了那么多兵,了不起啊!

那么到了1895年4月17号,《马关条约》签订,大清彻底败了。后来,朝廷就把曹克忠这三十个营给裁撤了。为什么呢?很简单,仗打完了,这个部队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再者说,这么大的部队,军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所以,1895年9月曹克忠就辞职还乡了。之后,就像他上次“因病开缺”一样。回去做了很多善事,像治河、修桥、铺路、建庙、办花会等等。“凡乡民有求,皆出面调理,得乡民尊戴。”直到1896年9月,他还在向直隶总督汇报治理永定河的情况。四个月之后,也就是1897年1月7号,曹克忠就去世了。朝廷为他树碑立传,天津还有他立功的省份都建了祠堂。职位由儿子曹铁林承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锟

我们再说曹锟。曹锟也是天津人,天津大沽人,就是今天的塘沽。他爸爸曹本生是排船工,就是造船的木工。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行三。由于老实憨厚,别人经常欺负他,他也不在意,所以人称“曹三傻子”。后来不愿意子承父业,卖过布。这里面有个细节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尽管他们家里头并不富裕,但是曹本生还是勒紧裤腰带让几个孩子念点儿书。可以说,曹锟日后能成为民国大总统,这点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曹锟1882年加入淮军,在1885年9月的时候,就进入了我国第一所近代陆军军事学校——北洋武备学堂。靠什么呢?上过私塾,能写一笔好字,还粗通经史。那个时候文盲多,尤其部队里,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

北洋武备学堂,我们都耳熟能详,这里后来出了很多的北洋政要。曹锟算一个,还有北洋代总统冯国璋、“六不总理”段祺瑞、北洋总理王士珍、直系首领吴佩孚、陆军总长段芝贵、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山东督军田中玉、浙江督军卢永祥等等。很多当时知名的科学家都在那儿当过老师,包括傅增湘、徐寿、华蘅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国璋

曹锟是北洋武备学堂一期的学生,跟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他们都是同学。毕业以后呢,曹锟进入了(淮军)宋庆的毅军。然后1894年,他随毅军马玉昆部入朝参战。甲午战败,从战场上下来之后,曹锟就进入了胡燏棻编练的新军也就是定武军。这是1895年3、4月份的时候,曹锟就投到了胡燏棻的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燏棻

上面提到了胡燏棻。小站练兵的先声其实是胡燏棻。由于甲午战争中清军在朝鲜战场节节失利,朝廷觉得旧式部队战斗力不行,所以听从德国人汉纳根的建议,采取西法编练新军。最初是在天津的新城,也就是今天天津津南葛沽跟塘沽交界的地方,练定武军十个营,共4750人(步兵3000、炮队1000、马队250、工程队500),这是从1894年12月开始的。“凡遇武备学生来营投效者”,“择其合格者量才录用”。所以,启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这条儿规矩,其实是胡燏棻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到1895年3月9号的田庄台战役,毅军被打散了。这时候,回到天津老家的曹锟就进入了胡燏棻的定武军,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军军官来源

后来在1895年4月29号,天津发生了一场海啸。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所以造成判断失误,胡燏棻的新军被大水冲了。这时候,曹克忠也在这一带练兵,两支部队都受了损失了。曹锟在新城胡燏棻的部队,离小站很近。而曹克忠呢,在相距不远的营盘里做曹大帅。你说他们认识吗?他们如果认识的话,曹锟为什么不去曹克忠的津胜军呢?或者说,他为什么不找曹克忠走胡燏棻的后门儿呢?不光没有史料证明他们认识,而且那段演绎它也不合情理呀!

而海啸过后的1895年5月,胡燏棻就率领部离开了新城,去到了马厂。就是今天河北省青县的马厂镇,当时是天津马厂。后来,胡燏棻发现这个也地方不行,野草太盛,一人多高。不适合步兵的训练,骑兵炮队还凑合。正好呢,因为甲午战争打完了,曹克忠的那支部队裁撤了。所以,小站的军营就腾出来很多。于是,在1895年10月,胡燏棻又率部去了小站。而袁世凯是1895年12月16号才来到小站接管的这支定武军。曹锟是先于袁世凯来到小站的。怎么会像有的书里说的,曹锟找了曹克忠的关系,拜托袁世凯才进了小站新军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5年12月8日,恭亲王奕訢、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李鸿藻、翁同龢、荣禄、长麟联名向光绪保举温处道袁世凯

这类说法都是错误的,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而且有些书还是正是历史类的出版物啊。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曹克忠派三姨太去走袁世凯后门儿的桥段。有一本儿书写的更露骨,说曹克忠的三姨太去给袁世凯性贿赂。实际上,“三姨太”这个叫法本身都有问题。过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第一个妾是大姨太。而曹克忠的三太太其实应该叫二姨太。

我们说,所谓“三姨太性贿赂”,这个演绎它也非常地不合情理,为什么呢?因为曹克忠多大年纪呀?他是1826年生人,算是李鸿章那代人。他的三太太多大岁数?据记载,“三太太系兰州女子,同治末年生一子,起名铁林”。同治末年也就是1874年,就算她怀孕时十七八岁,那么三太太大概是1855年生人。到1895年底袁世凯来小站的时候,差不多40岁了。你想想,在那个年代,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是什么样子?袁世凯看不看得上不说,更何况她还是提督夫人,去军营里向袁世凯一个道员行贿赂,这个可能性不大吧?而且当时袁世凯老婆孩子一大家子都在小站,他自己老娘都在。

另外,从性格上说,曹克忠本人也是一个极其正直的将领。他在湘军、淮军两系里都呆过,从不参与派系争斗。而1875年他母丧丁忧,三年期满之后申请开缺,就是因为他厌恶当时官场的拉帮结派、贪污腐败。而且他治军也极严。据1895年2月14号的《直报》报道:“曹荩臣军门自移驻小站,操练精勤,营规严肃。凡吸烟酗酒等通通驱逐,各营管带奉令惟谨,洵堪谓之为节制之师也……”你说,这样一个正直的老将,他会为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族孙”,让自己姨太太去贿赂一个晚辈低级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

从职务上说,人家曹克忠早在1865年就是甘肃提督了(从一品,相当于省军区司令),1884年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相当于南海舰队司令)。袁世凯接手小站新军时,刚刚是温处道(正四品,管辖浙江温州、处州)。无论年龄、辈分、级别都不可能去走袁世凯的后门儿。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是非常讲究论资排辈儿的。

说到论资排辈了。有个说法说,袁世凯的二爷袁甲三跟曹克忠是把兄弟,所以曹锟才去找曹克忠。袁甲三多大?曹克忠多大?袁甲三是1806年生人。而曹克忠是1826年生人,跟袁甲三的儿子袁保恒同岁。袁甲三1853年秋天就继任兵部侍郎、漕运总督周天爵统帅军队;而曹克忠1855年才是个刚刚参军的新兵蛋子。那个年代,他俩拜把子,我觉得这不大可能。当然,这个说法也是没有史料支撑的。有史料支撑的是,曹克忠早年曾在安徽一带征战,而那时候袁世凯的二爷袁甲三也在那一带征战。而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1862年5月13号,曹克忠作为多隆阿的部属与袁甲三的部队合力攻克退守安徽庐州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之后1862年5月30号,曹克忠跟多隆阿去了西北,两人就再没有交集了。我们说,他们有交情也好,没交情也罢,曹克忠毕竟是袁世凯的长辈呀!如果他真是所谓“袁甲三的把兄弟”,那也应该是袁世凯去拜访人家呀!怎么还能倒着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之“龙”王士珍

那从结果上看,同样是武备学堂第一期的学生,袁世凯小站练兵初期都重用谁了?后来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还有英年早逝的梁华殿。虽然也提拔曹锟了,可那是后来的事儿了。曹锟从管带到协统(即从营长到旅长)连升三级那是1905年的事儿了,而曹克忠早在1897年1月份就去世了。

而1896年曹锟在小站新军才刚刚任左翼步队第二营督操官。这还是由于原来的督操官操场误事被降为教习,平时曹锟操练认真的缘故。并不是一上来他就是右翼第一营帮带(副营长)。所以说,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期间,曹锟是一步一步正常晋升的,这里边儿没有徇私舞弊。不能因为俩人都姓曹就把他们生搬硬套,拉到一块儿!曹克忠作为清末著名的武将,他刚正不阿、治军严明,于国可谓功勋卓著。于家乡,可谓“泽被乡里”。曹锟这个民国大总统,虽然性格上有些瑕疵,但晚年至死也不跟日本人合作,也总算是保住了晚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和平区南海路2号,曹锟及其三太太刘凤玮旧居。拒绝日本人就是在这里

最后,提一点。历史要科学、严谨,注重史实。尤其作为正式出版的历史类书籍,在创作的时候,你要有史实作为支撑,要做到“不吹不黑”。否则,怎么能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呢?

参考文献:周醉天《小站练兵史话》,天津小站练兵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