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贾宝玉生日众人抽花签一事,宝钗第一个抽到了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而紧接着探春就抽到了写着“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杏花。

探春看到花签后,立马就红了脸,然后把花签扔到了地下,还说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又说这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

探春为什么这么说?她的花签上除了这句诗和一枝杏花之外,还写了什么?众人把探春扔的花签捡起来,看到上面红字写着“瑶池仙品”,还有一行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是了,探春一定是看到了这一行注,顿时红了脸,然后就把签扔了出去。毕竟,她还是未出阁的小姐呢,抽到了这样的花签,当然很难为情,再被众人取笑的话,就更没法活了。

探春说这是外头男人玩的,当然只是借口,因为男人玩这种花签,不可能出现“必得贵婿”这样的字眼,这显然是闺中女性酒桌上助兴的一种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人的都还比较隐晦,没有那么直白,唯独探春的花签,说的很明白,直接提到了她将来的姻缘一事。而关于她的姻缘,原文中不止一次透露。

除了这一次,后文众人放风筝那次,曹公也通过探春放的凤凰风筝和另一个靠近的凤凰风筝,以及一个玲珑喜字,暗示了她将来姻缘一事。

原文也提到,探春是老鸹窝里的凤凰,这里众人看了她的花签也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话可不能乱说的,虽然众人只是玩笑,但我们知道,探春将来远嫁,身份一定不低。

虽然前八十回里没有具体提到探春远嫁之事,但在第七十七回里已经明确提到,已有管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再加上贾母寿辰时南安太妃忽然来祝寿,且要看贾府的几个女孩子,贾母还特意点了让探春来,几件事情联系起来,我们也不难推断。

如果我们能看到八十回后的情节,迎春结婚后不久,紧接着应该就是探春的亲事了。探春花签里的“必得贵婿”四个字,也是她将来身份高贵的隐喻,所以众人说她将来是王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签上的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诗为: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首诗前两句,原意是诗人表达对那些考中进士的人羡慕,真是一朝跃龙门,身价贵百倍,那“碧桃”“红杏”都是对高中进士之人的形容,而“天上”“日边”当然是形容身份之尊,阶层之高。

曹公引用这句诗,意在表达探春将来作为“日边红杏”的高贵身份,而她身份的高贵,除了未出阁时贾府小姐的出身,更重要的是将来她会嫁一贵婿,身份和社会地位还会有一次更大的跃升。

而探春作为庶出的小姐,能有这样的结局,有这样几个原因不能不说。首先是探春本人足够优秀,整个贾府四春中,除了已经做了贵妃的元春,剩下的三春中,就属探春最优秀了。

无论是管家才干,还是诗词才华,又或者是为人处世,探春在贾府口碑都是极好的,深得贾母、王夫人倚重和疼爱,也被王熙凤、林黛玉等人狠狠地夸赞过,她的志向和抱负,是一般的男子也比不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探春后来的远嫁应该跟元春当初的入宫一样,都是带着家族使命出发的,即便如元春身份贵妃之尊,但她并不开心,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而是为了家族荣耀不得不披上的一层华丽的外衣。

探春将来远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不同的是,元春封妃对贾府来说,尚且可以看作是败落之时的一次瞬息的繁华,耀眼的回光返照。而探春远嫁能带给贾府的,也许只剩下苟延残喘罢了。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什么贵婿啊,什么王妃啊,你以为真的是探春想要的吗?可是这一切都由不得她,甚至由不得她那个家族,身为贵族子女,皇命难违啊。

当然,对于胸怀大局,对家族有着深厚感情的探春来说,若有一日,需要她以身入局,拯救处于危亡之际的贾府时,她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站出来。

高蟾的诗后两句也很有意思,他说的是自己,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落第了,自己身份卑微,但也从不抱怨环境,从不怨天尤人。看似不卑不亢的背后,其实何尝没有抱怨和委屈,没有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与探春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啊,她最终的结局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与高蟾的诗里提到的一样,也有江边,也有东风,且都满怀凄凉。

只是,对贾府来说,也许人人看到的都是凤冠霞帔的探春,是即将荣升王妃的探春,是喜庆洋洋的贾府和面有得意之色的贾府之人,却不知,转身登船的那一刻,那个素日要强的三姑娘,早已泪流满面。

纵有满怀抱负又如何?纵有举世才华又如何?纵有满心不甘又如何?生于那个时代,身为女子,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嫁一个世人眼中的贵婿,做个王妃,做个一品夫人,却从来没有人问过,她愿不愿意。

她终究成了日边的红杏,就像家里的大姐姐一样,一朝成为贵妃,人间万姓仰头看,可人人只看到了她华贵的衣裳,看到了她盛世的容颜,却看不到她世间再好的胭脂水粉也掩饰不住的悲伤,只是这些,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罢了。

她无意间抽到的一个花签,让贾府日后又多了一个王妃,但也让大观园从此又少了一个明媚少女。那一刻,我理解了贾宝玉的眼泪。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