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云南曲靖师宗县清朝时曾经出过一个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死后被皇帝封谥号为文贞。民间传说在师宗翠云山(当地人称何家大箐)现在还可以看到翰林墓。翠云山是当时翰林的同僚林则徐取的名。当我到达翠云山时看到的是何辅龙墓,仔细研读墓碑后知道这是何桂珍(咸丰皇帝的老师,师宗人称其为何翰林)为其父立的墓碑。
在《清史稿》和《师宗县志》上记载:何桂珍(1817—1855),字丹畦,别号丹溪,师宗县丹凤镇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编修,1846年任提督贵州学政,1849年入直(古代称官员入宫供职为入直)上书房(清代皇子读书之处),咸丰即位前,何桂珍教其学习,1854年出任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1855年死于河南捻军头领李昭寿之手,年仅38岁。师宗翠云山的何辅龙古墓碑是何桂珍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 )为其父所立。从《何傅岩先生神道碑》碑文里,可以读到:何辅龙,字郡佐,号傅岩,嘉庆年间拔贡,有子女五,大儿子何渭珍任武昌同知,候补知府,二儿子何怀珍出嗣伯父,任怀庆太守,何桂珍是何辅龙小儿子。(何桂珍在史料记载中是何辅龙的次子,是因为何辅龙的次子出嗣伯父,次子过继后,小儿子何桂珍就被认为是次子了。)何辅龙的大女儿嫁给罗平进士窦垿,二女儿嫁给昆明举人钱新之。何辅龙以教书为生,后以子贵诰封奉直大夫,晋封奉政大夫,候选直隶州州判。他致力于办学,修葺西华寺,建造文笔塔,筹办丹凤书院考棚。晚年就养武昌大儿子何渭珍家,辞世后归柩师宗。老百姓说的翰林墓其实是翰林父亲的墓。因墓碑有晚清名臣林则徐、祁隽藻等的题字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翠云山下的马厂村村民至今还传说埋葬何辅龙时有一个连的官兵守卫,何辅龙下葬后村子里的鸡狗都不敢叫,风水先生看了风水后说,山上埋了一只虎,镇住了村子里的所有牲畜,就叫人修了条石板路直指翠云山,石板路在太阳照射下犹如一把利剑直指翠云山,村子这才又闻鸡犬声。何辅龙碑的碑心是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题写并书丹(用朱笔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墓联是何辅龙的女婿窦垿撰书,墓表由荣禄大夫云贵总督贺长龄撰文、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祁隽藻书写。1846年何桂珍任贵州提督学政,这一年何父辞世于在武昌任知府的长子何渭珍家中,何桂珍把父亲灵柩运回师宗。他丁忧期间,林则徐奉命体察云南汉回情况,来到师宗,何桂珍邀他一起游翠云山,林则徐看到翠云山的美景信口作诗道:“远看翠云山上绿高峰,近看翠云山麓仙人洞,不知翠云山中真面目,亲临其境犹如美画中。”当地的文人依据林则徐的诗将此山命名为翠云山。
当地还留传着一个故事,说当年何桂珍游览西华寺时,一个小尼姑正在和泥糊篱笆墙,见到何桂珍就请教道:“我有一上联,请赐下联”,何桂珍高兴地答应了。小尼姑道:“尼姑和泥泥箍尼姑脚。”何桂珍连称妙,却难以即口对出,急得冒汗。当他擦汗时,灵感突发,脱口而出:“翰林出汗汗淋翰林身。”这个故事在师宗世代流传。何桂珍居丧期满后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入直上书房,成为皇家学堂的老师。咸丰即位后下旨索阅何桂珍的著作,其《补辑朱子大学讲义》和《训蒙千字文》两次进呈御览。其中《训蒙千字文》被钦定为全国通用蒙学课本。林则徐评价他“不谒势要,不习纷华,独潜心宋五子之学”。
何桂珍之死,在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何君殉难碑记》中有描述:“呜呼!军兴十载,士大夫君子横死者多矣,独吾友何君丹畦,尤深痛不忍闻,自近古以来,未有行善获祸如是之烈者也,岂不悲哉。”何桂珍任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时,太平军攻占长江北岸的安徽省会安庆,并全力围攻临时省会庐州,何桂珍受阻于南岸。庐州失陷,何桂珍就被巡抚以“自图弥缝不发兵之咎”上奏朝廷,革去何桂珍兵备道之职,让其以“观察”的身份留原地与起义军作战。河南捻军李昭寿在霍山被何桂珍打败投降,而何桂珍因缺军粮陷入困境。正在这时,巡抚批:将李昭寿就地正法,以免后患。批文在送往何桂珍途中落入李昭寿手中。清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三日,李昭寿在英山城下小南门埋下伏兵,摆酒请何桂珍赴宴。席间,年仅38岁的何桂珍及英山县令苏秀槐等47名官员被杀害。此后李昭寿投靠太平军,后又投靠清廷,反复无常的李昭寿骄横跋扈,横行乡里,后因殴打贡生被清政府判斩。1864年曾国藩为何桂珍奏请:“桂珍在军,备尝艰苦,挫折万端,实属世所罕闻。遽殒于叛人之手,臣至今犹悯其冤。”同治皇帝亲自批定:封何桂珍谥号文贞,在英山县建祠。师宗为纪念他,把他故居所在地师宗县丹凤镇下北门街命名为文贞街,师宗也因他被称为“帝师故里”。何桂珍姐夫、写《岳阳楼长联》的窦垿悼念何桂珍时写挽联道:“运极道消,碎此明月;神和形检,穆如清风”。
踏访翠云山,探幽寻古,从何辅龙古墓碑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清代晚期云南的社会状况。
作者:杨平原
来源:《中国地名》2017年第09期
选稿:贺雨婷
编辑:宋宇航
校对:宋柄燃
审订:朱 琪
责编:欧阳莉艳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