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哈密市民政局了解到,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高,特困补助政策持续发力,众多困难家庭的生活因此得到显著改善,也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
连日来,哈密市民政局及陶家宫镇民政干事深入辖区部分城市低保户、特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耐心讲解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调整等重要政策,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伊州区陶家宫镇泉水地村村民王利民,今年44岁,因长年患有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幸得与姐姐一家共同生活,于2023年获得特困补助,为这个艰难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王利民说:“以前政府给我的特困补助是690元,现在提高到了820元,对我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哈密市民政局及陶家宫镇民政干事深入辖区部分城市低保户、特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耐心讲解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调整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据了解,王利民的姐夫刘志亮今年51岁,长期遭受肠梗阻、肠结核的折磨,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身体也不好,孩子又处于上大学的关键时期,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今年12月一家四口成功申请上低保后,每月可领取近2300元的低保金,这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让孩子的学业得以继续维系,家庭生活也有了基本保障。
从2024年7月1日起,提高全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此次提标,城市低保标准从678元/月提高至712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从507元/月提高至568元/月;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690元/月提高至820元/月。此次提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连续第14次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这不仅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更坚实的生活保障,也彰显了自治区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让更多像王利民这样的特困人员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伊州区黄宫村村民张卫庆,今年53岁,是三级肢体残疾,其妻子视力残疾,孩子在上技校。此前,一家三口每月仅靠农村低保金维持生计。如今,随着救助标准的提高,低保金每人每月增长了61元。这看似不多的增长,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家中增添一份温暖。
哈密市民政局及民政干事去受助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耐心讲解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调整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哈密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王月琴介绍:“除了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的提高,我们还在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作,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帮扶。包括就业培训、医疗救助、住房保障等方面,努力为他们构建起全方位的生活保障网。今后,我们将围绕强化救助保障精准性开展深入困难群众排查,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强对城乡低保、特困户等救助资金的监管力度,保障资金规范发放与合理使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的提高给无数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每走进一个家庭,倾听他们的故事,都能深切体会到这些救助保障金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关爱。政府部门积极行动,精准调研,综合考量物价、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因素,努力让每一分救助金都能发挥最大效能。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庄严承诺。这些保障标准的提高,不仅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与希望。它让那些在生活泥沼中挣扎的人们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让他们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社会始终在关注着他们,有无数双手愿意拉他们一把。今后,希望这份保障能够持续完善与优化,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受益。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
编辑|谭云
责编 | 赵春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