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当我们在温暖中送走了“一九”,又在升温中迎来了“二九”。今年冬季的气候就是如此的反常,现在都已经是二九了,可是却还有十七八度的温度,在有些地方最高温度都已经突破了20℃。
要知道,在往年的这个时候,气温已经很低了,就算是在南方地区,最高温度也是在个位数了。
然而今年二九却暖如六月,这一反常的气候现象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测,那二九天气偏暖有啥预兆,为何老人都说“最怕二九晴”呢?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似乎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预兆,一起来看看吧!
(1)二九暖,春后寒;二九寒,春后暖。
这句谚语蕴含着深刻的气候对应关系,也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
它的意思是说,二九时节的气温较往年暖和,这就预示着在开春以后还会可能出现大的降温。而如果是二九期间的天气已经很冷了,那么第二年春天就回暖比较早。
而今年二九异常温暖,按照此谚语的预示,明年春天可能会出现较为寒冷的天气。而这也是很多的农民担忧的问题,怕的就是来年出现倒春寒。
这是因为大气环流和季节能量的平衡在长期的气候规律中有着内在的调节机制。
二九本应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积聚寒冷能量的阶段,此时若气温偏高,寒冷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的蓄积和释放,就可能延迟到春季,导致春天乍暖还寒,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早期生长,比如春小麦的返青可能会因为低温而延迟,果树的花期也可能遭受倒春寒的威胁,影响授粉和坐果。
(2)二九寒得透,过年暖洋洋。
这句谚语的意思非常的简单,直白,它指出了如果二九期间寒冷彻骨,意味着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盛,将寒冷提前释放,那么到了春节时,冷空气势力减弱,天气就会相对温暖,人们在走亲访友、外出游玩时便能免受严寒之苦,也为春节的热闹氛围增添了一份舒适。
这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变化,前期强冷空气的南下和堆积,使得冷暖空气的势力在春节前夕达到新的平衡,为温暖天气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二九穿单衣,清明要烤火。
这一句就和前面一句正好相反,它进一步强调了二九温暖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二九气温异常升高,使得整个冬季的气候节奏被打乱。冬季的温暖可能导致春季的气温回升不稳定,清明时节本应是气温回升、大地回暖的时期,但前期冬季热量的过早消耗和大气环流的异常,可能会让冷空气在春季仍有较强的活动,使得清明时气温偏低,出现需要烤火取暖的反常现象。
(4)二九日头照,春节雨雪多。
在民间有着“最怕二九晴”的说法,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这句谚语就反映了二九晴天与春节降水的关联。二九晴天,天气暖和,往往预示着后面还会降温,特别是在春节前后回下大雪,大降温,尤其是怕后面出现寒潮天气。
二九晴天,说明高空的水汽含量较少,大气较为干燥稳定。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春节前后,冷暖空气重新活跃交汇。
前期干燥的大气在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下,水汽条件迅速改善,容易形成雨雪天气。
过多的雨雪可能会影响交通出行,导致道路积雪结冰,增加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同时,对于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压垮棚体,影响冬季蔬菜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虽然说,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谚语,并不能精准的科学预测,但却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细致观察中总结出的经验智慧,为我们在气候变化的今天提供了一份来自传统的思考,提醒我们关注季节交替中的异常现象,未雨绸缪,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
今年二九,小编的家乡有十七八度,真的是如同小阳春一样,老人都担忧后期会大降温,尤其是春节前后,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关注一下,提前做好准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