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好车163的第1082次推送
12月22日,在上海西岸,领克第二款纯电车型Z20正式上市。
这是极氪领克官宣整合以后,领克发布的首款车型,售价13.59万起,起步即高配。
这款车的发布,于领克而言意义重大:
首先,这代表了领克品牌在纯电车型领域更进一步,是领克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之作;
其次,定位精品纯电小车,价位上与同门兄弟极氪X形成错位竞争,且与极氪产品定位呈现互补态势,两个品牌的协同作战布局初见端倪;
再次,这款车的设计与内核,依然是纯粹的领克风味,向观望的消费者传达出一个信号:领克,依然很“领克”。
正如,在Z20上市后的Co客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所强调:
整合后,极氪、领克保持双品牌战略,虽两大品牌已完成整合,但领克,始终都是领克,个性、潮流、运动的品牌基因不变。
简言之,就是“合”而不同,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又“不同”在哪里?整合以后,协同效应又将怎样实现?在领克Z20上市后的媒体沟通会上,安聪慧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01 强强联合,成为中国的BBA
中国车市新能源转型,品牌进入大扩张时代,不少车企本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原则,发布系列子品牌,奉行多品牌“团战”策略。
但很多人忘了,兄弟厉害固然很好,尤其是当枪口一致对外之时,势必所向披靡,但若兄弟相争,便会血流成河。
因此,当新能源车市场从增量竞争迈向存量竞争时,品牌内耗加剧,从多品牌战略转向品牌、资源、技术整合,也成了必然之选。
领克与极氪,也是如此。
二者作为吉利集团孵化出的最为耀眼的“双子星”,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并承担起吉利品牌向上的重任。
其中,领克更专注于燃油与混动,而极氪则专注于高端纯电,但随着领克入局纯电领域,双方的路线开始隐隐出现“打架”的趋势,尤其领克的纯电之路,始终绕不开极氪车型的竞争。
比如,领克Z10不仅与极氪001诞生于同一平台,并且价格与极氪007出现了相互竞争的情况,让没有先发优势的领克,十分头疼。
极氪与领克整合的初衷,就是让同门兄弟不再内耗,这个问题随着两个品牌联合,也找到了破局的解药,安聪慧对两个品牌的定位、产品规划、技术资源等都进行了重新梳理,简单来说:
从品牌定位上来看,极氪定位豪华电动车,领克以混动为主,定位高端汽车品牌;
车型尺寸方面,极氪聚焦中大型车型,领克主打中小型车,之后,A级以下小车都有领克来主导;
能源形式方面,领克聚焦纯电小型车、混动中型车,在高端燃油车市场,领克也会继续深耕,但不会投入全新的燃油产品;极氪则将聚焦纯电中型车、混动大型车;
价格区间上,目前均价30万的极氪,未来价格将继续向上走,覆盖从20多万元到80万元的价格带,领克则将向更宽广的方向发展,聚焦15~30万元价格区间;
因领克和极氪在20-30万级市场上可能会有部分重叠,所以未来在产品风格上也会进行区隔,形成差异化,比如,采用不同的设计语言等等;
安聪慧预测:极氪与领克整合后,极氪科技集团的目标市场将扩大一倍,到今年年底,领克与极氪的销量或将超过50万台,按照40%的复合增长率,在2026年总体要实现超越百万的目标。
之所以一定是百万级销量目标,首先是因为100万台是一家高端汽车品牌的基本门槛;其次,这是纯电类车企盈利的临界点,目前赚到钱的特斯拉,盈利拐点恰恰是销量到100万台左右。
而极氪科技只要达到特斯拉一半的销量就有可能赚钱,尤其是领克品牌主攻混动领域,在这方面,吉利有着30多年的技术积淀,可以实现更好的盈利水平。
解决了内耗问题,强强联合,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要实现向上一跃,最终成长为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成为中国的BBA。
02 “合”而不同,实现1+1>2
整合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整合之后的协同问题,以及如何实现1+1>2。
很多公司或者品牌合并之后,因为成本削减太过或者运营团队合并或者品牌调性与文化水土不服等各种情况,往往会出现1+1<2的情况。
安聪慧则表示,领克与极氪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二者同根同源,文化、价值观一致。
此外,就是要坚持双品牌战略坚定不移,通过品牌定位互补、产品架构统一、技术统一、用户渠道共享,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一定能够实现1+1>2。
也就是“合”而不同。
除了两大品牌在明面上的品牌定位与产品架构的区隔之外,更重要的是整体的管理策略。
在管理架构上,构建前台独立、中后台共享的架构,品牌端、用户端是独立的,但中台、后台方面,二者共享极氪科技集团的智能化技术、售后体系建设、渠道开发、公关资源,包括数字化、IT等,以此实现降本增效。
前台独立,意味着面向用户的品牌运营是独立的,可以形成具有差异化的用户品牌文化;中后台共享,则意味着资源利用最大化。
林杰举例:“不管是三电技术还是智能驾驶,极氪都走在中国、全球新能源品牌前列,未来也可为领克品牌赋能”。
安聪慧也从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方面,来阐释双品牌联合资源集中的重要性。他提到:
在制造方面,目前吉利可实现工厂全球统一标准,旗下品牌可以在任何一个工厂生产,在三电及补能方面,已形成全产业链;智能化方面,座舱与智驾也形成了软硬件全栈自研,在智驾领域,领克未来将采用极氪更强算力的智能驾驶技术;资源方面,领克Z20与极氪充电桩网络合作,共享超充桩资源;而AI大模型时代,整合以后,快速的形成百万级的汽车集团,大量汽车数量数据积累,也可反哺智能化的研发能够快速迭代,这就是规模化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势能。
此外,通过整合,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二者还可实现渠道网络的互补。
在渠道方面,极氪主要聚焦一二线市场,追求销量更进一步,就需要更多的下沉渠道,而领克可承接极氪渠道下沉的需求,协同后,极氪可与领克共同做渠道,事半功倍,更好地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
此外,还可通过全球渠道网络共享,推进整个极氪科技集团的国际化进程。
安聪慧提到,领克在全球尤其是最为重要的欧洲市场,起步更早且布局全面,而极氪则在2024年开始布局,目前主要进入的也只有三个国家。
与领克整合后,极氪在欧洲的布局也将加速,在欧洲市场,领克主要专注于混动产品,而极氪则主打纯电产品,将在同一市场内形成互补和协同,未来,在海外,极氪将作为一个豪华品牌,与BBA更高端的市场来进行竞争,而领克则作为高端的汽车品牌,与本地品牌进行市场竞争。
在品牌协同的基础上,安聪慧提出了一个新的销量目标,那就是明年在欧洲市场,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由此可见,极氪科技的管理层,对整合以后协同效应信心满满。
03 变化之外,领克凭何依然“领克”
整合以后,摆在领克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告诉自己的消费者,变化之外,领克品牌凭何依然“领克”。
这对领克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的品牌特质,以品牌精神与文化来聚合与情感链接用户的车企而言,尤为重要。
林杰认为,支撑领克品牌的独特性的,一大要素在文化,其次是造型,背后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坚持”,一个是“价值”。
简言之,就是要坚持领克的品牌精神与敢于挑战的文化基因,坚持不走低价路线,要给消费者带来高价值产品。
林杰谈到,领克打造品牌是持之以恒的,一开始提出的品牌精神,要挑战惯例一直都没有改变。不断挑战,敢于不同的文化基因,这也是领克品牌发布8年,产品上市7年来一直所坚持的地方。
领克品牌之所以叫领克,是因为“领”是领先与引领,“克”是改变与突破,也就是不管什么样的能源形式下,领克都要做到技术领先,这是领克品牌、领克产品和领克用户三者的统一认知,就是以高价值的产品做到满足用户需求与体验。
其次,则是要坚持原创设计,林杰认为“原创设计是领克品牌的灵魂所在”,作为高端品牌定位,同质化造一台畅销车,不是领克想要去做的,领克要做的是,每一款产品都要有领克范,都要好开,要安全,也要个性。
因此,在未来产品规划上,领克在精不在多,2025年,领克会推出三款车型,以插电混动为主,在纯电方面,则是把Z10和Z20做深做精,作为纯电领域的“初生牛犊”,还是先把用户服务好。
另外,领克产品不做“丐版”引流,起步即高配,因为领克的用户要的是高品质、高安全、高智能化的东西,产品价值观是不能变的。
领克Z20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款车虽然个头小,但是技术却顶,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同级唯一的250kW电机、61.47kWh能量电池,续航里程达到530公里……
定价策略也力求“简单”,一律标配,消除消费者的选择焦虑,主打一个用真诚去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可谓是领克纯电的诚意之作。
“从现在订单来看,小订每秒都在转大定中”,林杰提到,显然这种真诚,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领克以对品牌文化的坚持、原创设计、领先的技术配置,来对抗市场同质化,以独特的品牌调性及竞争优势给用户吃下一颗定心丸,而这也是变化之外,领克依然“领克”的底气。
正如安聪慧所总结的:“合并和联合是趋势,极氪科技聚焦资源使极氪品牌更有高度,领克品牌更有宽度,这是极氪科技推动整个品牌向上发展的策略”,理清品牌定位,不再内耗且依然“领克”的领克,在未来一定可以更进一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