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属广东)人。明代官员、学者。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官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著有《湛甘泉先生文集》《甘泉新论》《白沙诗教解》等。从陈献章学,是陈白沙弟子中成就最著者。
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而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说。后王守仁“致良知”之说盛行,湛若水的学说不能与之抗衡。湛若水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体认”学说,并建立了许多书院,如甘泉书院等,对明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慈母山 明 · 湛若水
慈母山前江水流,春来秋去几时休?
不知大舜终身慕,也见丁兰刻母不?
首句:“慈母山前江水流”,描绘了慈母山前江水长流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江水不停地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延续。
次句:“春来秋去几时休?”诗人通过询问春来秋去何时止,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的哀愁。
三句:“不知大舜终身慕”,诗人提及了大舜终身敬仰其母的典故。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以孝闻名。这句诗表达了对大舜孝行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对孝道的重视。
末句:“也见丁兰刻母不?”诗人引用了丁兰刻木事母的典故。丁兰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因幼年丧父,对母亲不孝,后见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而悔悟,母亲因此撞死。丁兰便用木头刻成母亲的形象,供奉在家中,朝夕瞻仰。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丁兰孝行的赞赏,也寄托了对孝道的期望和呼唤。
采石 明 · 湛若水
谪仙捉月骑鲸去,胜迹空馀采石楼。
登楼望月月不见,老拳搥碎此楼休。
首句:“谪仙捉月骑鲸去”,这一句化用了李白捉月骑鲸的典故。相传李白在采石矶醉酒后,跳入江中捉月,不幸溺亡,或说他骑鲸升仙而去。湛若水用“谪仙”来称呼李白,既突出了他的非凡才华,又暗示了他的不幸遭遇。而“捉月骑鲸”的描绘,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展现了李白不羁的个性和传奇的人生。
次句:“胜迹空馀采石楼”,这一句承接首句,描绘了采石矶的现状。虽然李白的传奇故事令人向往,但如今只留下了一座空荡的采石楼,成为历史的见证。诗人通过“空馀”二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李白的怀念。
三句:“登楼望月月不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失望。他登上采石楼,想要眺望那曾经让李白醉心捉月的明月,却发现月亮并不在眼前。这里的“月不见”,既指实际的月亮不在视线中,也隐喻着诗人心中那份对李白传奇故事的向往和追寻无法得到满足的失落感。
末句:“老拳搥碎此楼休”,这一句是诗人情感的爆发。面对眼前的空荡和失落,诗人不禁怒火中烧,想要用拳头捶碎这座采石楼,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无奈。这里的“老拳”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愤怒和激动,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力感。
芜湖 明 · 湛若水
吉祥寺前路转迂,毗卢閤上坐虚无。
淊淊不尽芜湖水,曾阅人间几丈夫。
首句:“吉祥寺前路转迂”,这一句描绘了芜湖吉祥寺前的道路状况,曲折迂回,给人以幽静深远之感。诗人通过“路转迂”这一细节,展现了芜湖的地理特色和人文景观,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次句:“毗卢閤上坐虚无”,这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吉祥寺的毗卢阁。诗人通过“坐虚无”的描绘,展现了毗卢阁的高远和超脱,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与天地同呼吸。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三句:“淊淊不尽芜湖水”,这一句描绘了芜湖流水的特点,淊淊作响,似乎永无尽头。诗人通过“不尽”二字,强调了芜湖水的恒久和绵延,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末句:“曾阅人间几丈夫”,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芜湖水的视角,抒发了对人生历程的感慨。芜湖水见证了世间的英雄豪杰和沧桑巨变,而诗人自己也在其中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既富有哲理意味,又充满了人生智慧。
铜陵 明 · 湛若水
铜岭峰头驾铁船,望中神爽一飘然。
少间复作千年慨,慨底如吾济巨川。
首句:“铜岭峰头驾铁船”,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铜岭峰顶的奇特景象。诗人以“驾铁船”这一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站在高处、视野开阔的感受。这种超越现实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次句:“望中神爽一飘然”,这一句承接首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的感受。诗人通过“神爽”和“飘然”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三句:“少间复作千年慨”,这一句是诗人情感的转折和深化。诗人在短暂的停留中,思绪万千,联想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长远。这种跨越时空的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末句:“慨底如吾济巨川”,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如吾济巨川”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和超越时空的胸襟和气魄。这种气概的抒发,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