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晓红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回收、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获得成功……2024年,中国经济向“新”求“质”,一项项中国首个、世界第一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科技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我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表现亮眼。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了月球例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球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大大提升。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让我们距离理解高能宇宙线从哪里来这一世纪之谜更近一步。中国成功研制出国产DUV光刻机,标志着中国在芯片制造行业取得了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一名科技人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对2024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的技术突破颇有感触。“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展现了中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也为全球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丁明磊说。

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关键在于持续高强度的创新投入。2024年,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带动了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9个百分点。

我国在全球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创新排名位居第11位,比2023年上升1位,是10年来创新指数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科技创新集群建设方面的势头强劲,有26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前100名,连续第二年保持全球顶级科技集群首位。

2024年,向“新”发力的中国,处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新,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产业创新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目前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00家高水平5G工厂,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0个。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人工智能、大数据、5G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优化,使中国制造业从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竞争模式转向创新驱动、质量导向的高端制造模式。数字化车间、无人化生产线的普及,不仅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也提升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新兴产业聚能起势。今年以来,我国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例,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2024年,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使中国在全球绿色经济竞争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能源车、储能设备、绿色建筑材料等创新应用,不仅推动了传统能源结构的转型,也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提供了长远解决方案。

未来产业潜力无限。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通信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为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国进一步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协同推进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精心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目前,我国累计培育孵化机构1.6万多家,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20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12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眭纪刚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无论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这是提升我国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科技创新再发力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

加强基础研究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了技术的重要性,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着力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产业、新技术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开展“人工智能+”,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能颠覆很多传统技术和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正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和技术,有望培育出很多未来产业新领域。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诸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的发展已显示出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重要性。

建设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赋能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无论从“0到1”的原创突破,到“1到100”的成果应用,还是“100到N”的产业化发展,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需要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吸引更大体量的社会资本进行长期投资,才能满足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走上基于差异化、高水平、创新性的竞争,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日前表示,2025年将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

在眭纪刚看来,2025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国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也需要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车”,运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实现产业变革,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2025年,中国将继续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础上,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