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伦理的世界性:《西方道德哲学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4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新书内容中涉及到的全球伦理规范秩序瓦解后的世界伦理重建问题。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系列一改传统哲学史的写法,首次尝试写出以实践哲学为第一哲学的哲学史,系统论述从古希腊至当代的西方道德哲学,包含各主要流派及其进路,同时揭示不同时代的道德哲学与社会历史进程和伦理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究伦理道义的实存机制,发掘道德哲学谱系中使人成为人、使人生活出人性尊严与卓越光彩的规范性价值与原则。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系列已出版2卷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在致辞中指出,本系列有三个特色:一是严肃的学术态度,该系列源自复旦大学教授邓安庆任首席专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其全力投入值得倡导;二是严格的学术规范,邓教授继承并发扬德国哲学规范,篇章结构清晰,还厘清了道德、伦理和德性三个相关的概念;三是严正的学术创新,以中国学者对西方道德哲学的融通提出的道义实存论伦理学对西方道德哲学通史进行评判,阐述“正义、爱和自由 ”三大伦理原则,关照历史与当代,逻辑规范体系严格。
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高度评价了《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系列所承载的深远意义。他指出,通史研究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的桥梁,不仅肩负起了梳理西方道德哲学发展历程的重任,更承载着推动中国哲学界与国际学术前沿对话交流的使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表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学术传统有四个特点:破除学术壁垒,重视哲学史和原著基础研究,学术与思想并重,积极面对时代课题。本系列是该学术传统的最新成果,针对现代技术文明发展、西方伦理危机等问题,重新思考和界定根基性哲学问题,提出道义实存论、伦理学通史观和道德学谱系学方法,旨在提升伦理觉悟,参与后习俗责任伦理建构,体现当代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抱负。
复旦大学教授邓安庆
新书介绍环节,邓安庆教授阐述了新书的写作结构及导论卷的必要性。他认为道德是有时代性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道德,从“正义、爱与自由 ”的结构性关系,可以让不同时代的道德相互贯通。这些规范的伦理依据就是“道义实存论 ”的存在机制,以此进行伦理学研究,能够解决目前现代世界所面临的困境。
专家学者发言环节,复旦大学教授吴晓明强调了邓教授的两点贡献。第一,为复旦哲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积极推进学术和思想的统一。他提到邓安庆教授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德国观念论和解释学,并探讨了黑格尔的法哲学与意志自由对伦理学研究的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江从阐释学意义上说明了公共理性的几点价值:作为能力是阐释的前提;作为集体无意识遗传的观念系统是阐释的必要前提;是公共空间发挥作用的基础、阐释有效性的标准。因此,张江认为,需要从公共理性千年来的发展和对其的突破出发,学习和研讨邓教授的著作。
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商务印书馆、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办,复旦大学全球伦理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承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