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澄清一个概念,无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谓的“抵抗”都不是民众自发的抵抗,而是士绅动员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民众抵抗的典型例子是三元里抗英。但三元里抗英之所以会爆发,一方面是因为英军在进入三元里时,确实与村民发生了冲突,另一方面也是士绅长期利用和引导的结果。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广东的士绅就不断散发揭帖,宣扬华夷之分,加之英国与清朝之间频繁爆发外交纠纷,又输入鸦片,在广州城郊与村民寻衅,导致广州周边的民众对洋人印象极差,甚至是刻骨仇恨。可以说,民众对洋人的误解和仇恨,士绅的利用和引导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民众没什么见识,他们对于外界的认识更多都是盲从士绅和读书人,那些揭帖也不是出自百姓之手,而是士绅炮制的结果。

再加上林则徐主粤时,就定下了重用团练的传统,即通过士绅将广州周边地区的民众武装起来,在政府兵力不足的时候,起到协同作战的作用。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无论是林则徐,还是之后的杨芳、奕山等人,包括周边福建、浙江一带的战事,其实官方多多少少都有倚重团练的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官方的默许,有士绅的组织和推波助澜,民众与洋人之间的仇恨愈演愈烈,加之洋人也有寻衅的行动,所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抵抗始终存在,而且也的确付诸实践了。

其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士绅也在利用和引导民众。但之所以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浩大声势,原因有二:

第一,英法联军改变了统治策略。英法联军在攻克广州城后,除了把两广总督叶名琛掳到印度,然后继续沿用了以广州巡抚柏贵为核心的清朝广州地方官,自己躲在后面成立了占领委员会,与柏贵等人一起维持广州城的局面。在英法联军与柏贵的配合下,广州很快背着清廷和咸丰帝恢复了对外贸易,还严厉打击贩卖华工的行为,城内的士绅、绅商和商贩看到有钱赚,也就不再闹事了,老百姓也因为贩卖华工现象的缓解,对英法联军也就没那么仇恨。而面对广州周边一触即发的团练势力,由于柏贵等官员的存在,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劝说周边的知府、知县帮助他与士绅们讲和,多少缓和了广州周边民众的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咸丰帝战和不定。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团练是咸丰帝亲自下旨兴办的,由两广总督黄宗汉领导,由士绅罗惇衍等人具体经办。但是由于咸丰帝本身忽战忽和,导致团练一直在城外驻扎,没有真正发动过攻势。后来英法美俄四国和清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帝就下令将团练解散了,所以说民众压根就没机会抵抗。而这批团练由于没了朝廷钱粮的供给,被解散后大半沦为盗匪,给地方带来了非常大的骚扰。

为何第一次鸦片战争人民坚决抵抗,第二次反而喜迎王师?一切都怪清朝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现象。那就是,当西方列强侵略者来袭时,大量的国人,不仅没有奋起抵抗,反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仿佛这些侵略者,是来拯救他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社会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看,至少,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应该是越来越坚决的。可是,我们发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东人民坚决抵抗英国殖民者,打出了三元里抗英战斗,可是,当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广东人民却没有大规模进行抵抗。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中国历史跨入19世纪时,英国已经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可是清朝却还在享受"天朝上国"的迷梦。当1840年英国从坚船利炮打过来时,几乎是一脸懵逼,这些敌人从哪里来,这些武器莫不是上古的巫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清朝军队不怕牺牲英勇抵抗,就已经成了常态。虽然,抵抗的动作看起来就像傻b。

曾经镇压白莲教起义的百战名将杨芳,来到广州时,听说英国大炮打得准打得远,觉得他们一定有巫术,于是在广州城内搜集了数千个马桶,组成马桶阵。战场上屎尿齐飞,实在是不忍直视。

在全国各地的对英战争中,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将领壮烈牺牲。可是,他们给敌人造成的伤亡实在是太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降维打击,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文明,武器技术,以这种方式见面,自然是单方面的屠杀。

正如三体人说的"你们是虫子"。英国人也这么看。

但是,英国人还是小看了中国人。

当英国人围困了广州城,到农村去寻找食物时,遭到了三元里人民的坚决抵抗。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英国人在广东的农村,一开始打算用金银购买,后来发现,这些中国人表情呆滞、反应迟缓,直接拿枪抢岂不是更好。于是,原本的物资采购,变成了无底线的抢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人没想到的是,在中国农村,各种秘密社团的力量,远超过朝廷的力量。

英国人抢劫到三元里时,有一个英国士兵一时兴起,强奸了村长的媳妇。这下通了马蜂窝,村长是天地会的香主,农村的大人物!当当当三个火铳放出去,"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齐相见!"十里八乡的农民赶到三元里,与英国军队迎头相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巧不巧的是,天空下起了雨,英国军队的火绳枪,全部不能发射。上万农民,在天地会组织下,围攻着数百英国军队,英国人很快就要全军覆没。

老天爷都帮着农民,但是作为父母官的县令来了,他们却是来救英国人的。

就这样,英国人被清军拯救了,前一天,他们还在炮轰广州城。

清朝地方官的想法很简单,这次救了英国人,英国人一定会感恩戴德放过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却是,广州赎城费一分钱都没搞下来,先前答应的600万元赎城费,随着《南京条约》的执行,全部交付,分文不少!

而抗击英军的天地会和农民,遭遇了清军的残酷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这就是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基本逻辑。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天地会这些人,成气候的,都被太平天国招安,去南京小天堂"享受"去了。自然没有抵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英国人和法国人,则审时度势,只打官兵,不打百姓。

老百姓认为,这是来了"仁义之师",帮着英法军队送补给,帮着洋人打清军,也就顺理成章了。

等到中华民族真正觉醒,那要等到1931年抗战爆发了,当然另一个条件是共产党倡导全民抗战。如委座那样,在老百姓看来,不过是一个军阀取代另一个军阀而已,所以河南老百姓把国军缴械,也实属正常。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