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日小尧茗居

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听随从说;帅府请他与常荫槐去打牌,于是便驱车前往。谁料一进帅府,就被张学良事先安排好的警务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等枪杀在帅府会客厅东大厅所谓的老虎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王大帅府的牌匾

当时对于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宣布枪毙的罪名很有力度:以私吞扣军饷,贻误战机,图谋不轨,当他们二人这个罪名宣布在公开场合时,东北军内部的高官们都认为这个罪名很牵强,表示很震惊。

大多数人认为,无论在东北军当官,还是其他军队,哪一位不是为了多弄点钱,然后回家光宗耀祖。至于因为贻误战机和图谋不轨就杀了大帅留下来的两员大将,让东北军政官员有些心寒,不过在当时的确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1920年7月,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组成了直系军阀为一方,以段祺瑞为首组成的皖系军阀为一方,发动了一场在华北地区的军阀大战。这场大战中的吴佩孚、曹锟与段祺瑞无非是为了争夺北京政府在全国的统治权。

实际这场战争的核心是:当时的曹锟作为地方的一个封疆大吏,而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也是一方的封疆大吏的身份存在,严格意义上讲,直系和皖系的这场战争就是地方军人抗拒混乱的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在这场战争中,结果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采取了合作的态度,由此,击败了皖系军阀的段祺瑞,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军阀暂时共同取得北京政权。

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

在这次直皖战以后,作为东北王的张作霖非常欣赏杨宇霆,认为在统治东北政权时,治理军事和治理繁杂的政要非杨宇霆不行,于是请杨宇霆回奉天,让他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加上将军军衔总参议,兼奉天兵工厂督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宇霆

杨宇霆本就有小诸葛之称,这个人心高气傲,这次有张大帅给他做后台,并且把东北三省的重要职务都交给了他,然而东北的军政要员对他不是不服,而是看不惯杨宇霆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的做派。

杨宇霆在张学良眼里,他无非就是个长辈,有大帅张作霖在,张学良自然对这个长辈表示尊重,但是内心已经有反感,这也是张学良在后来除掉杨宇霆的一个因素。

少帅张学良很尊重第十军军长郭松龄,并视郭松龄为良师益友,两人脾气相投,在对待杨宇霆,更是观点一致,所以处处为难扬宇霆,而此时的杨宇霆并没有把张学良这个小孩子放在心上。

1925年10月,郭松龄在滦州发动的倒戈反奉,其中就有与他积怨较深的杨宇霆留日派的因素。12月24日,郭松龄兵败滦州,夫妻双双遇害,让杨宇霆心病得以释放。

杨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沈阳市法库县)蛇山沟村出生,祖籍宋道口镇代岭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杨宇霆被张学良除掉时年仅44岁,我们从他的简历中看到他所担任的这些军政要职,不难发现,正是杨宇霆施展才华的好年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帅张作霖与扬宇霆

杨宇霆与张学良最大的分歧是在1928年6月4日,大帅张作霖在离开北京,在返回奉天的路途中经过皇姑屯车站,惨遭日本人暗算身亡。

大帅不在了,杨宇霆的处境更为复杂,因为他作为东北的2号人物,此刻权力发生了交替,他并没意识到张学良对自己的反感,以清朝康熙年间鳌拜似的方式来对待已经子承父业的张学良。

12月29日,蒋介石通过与张学良多次协商,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可杨宇霆持决反对态度,杨宇霆认为不应该服从国军的领导,并且向张学良摆明了易帜以后的很多弊端,向张学良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他不相信蒋司令,主张拉拢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一起倒蒋,这样他们完全可以保持东北的“独立自主”地位;因此与张学良酿成了新的矛盾。

杨宇霆除了以“摄政者”自居,还向张学良明确表示:“我可以跟你的父亲,但不能跟你做事,我们之间的看法、做法都不一致。”(来自《北洋军阀史话》645页)。

张学良与杨宇霆在东北易帜这事情上加深了矛盾,而且杨宇霆在东北易帜的态度上已经在口头上向张学良表明了东北一旦易帜,他将会与张学良分道扬镳。在张学良与政务委员会委员,南京政府的代表合影时,杨宇霆与常荫槐拒不参加,手夹皮包愤愤而去,公开表示不满。(《张学良与东北军》34页)

说归说,做归做,杨宇霆还是以长辈的身份规劝张学良,特别是吸食烟土吗啡,让年轻的张学良振作起精神来。杨宇霆虽出好心,但年轻的张学良却不买他的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

在日本人眼里,杨宇霆就是日本人搜刮中国利益的绊脚石,如此,日本人似乎看到了商机,于是趁机利用日本浪人和混迹在东北的中国流氓制造流言蜚语,诽谤杨宇霆,离间张学良与杨宇霆关系。

日本人通过各种手段向张学良提供日本的书籍《日本外传》,将张学良比作日本的丰臣秀吉,将杨宇霆比作篡位的大名德川,以此来暗示张学良除掉杨宇霆,但是张学良并没有中日本人的奸计。

日本人的奸计虽然没有得逞,但是最终张学良还是除掉了杨宇霆和常荫槐。是何故让张学良下这么大的决心?

张学良做出除掉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决定是草率的,实践证明,此刻的张学良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但没有仔细分析利弊和后果,让东北的政局产生动荡,自己是否能驾驭易帜后的局面,这些后果他并没有仔细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宇霆与常阴槐被除掉

张学良下决心杀了杨、常二人,并不是杨宇霆为老父亲办寿而藐视张学良夫妇,更不是那几枚翻滚的硬币决定了杨宇霆和常荫槐的生死,而是来自于外部的三条因素:

一、以戒烟之名加害少帅

张学良吸食大烟已经成瘾,杨宇霆以父辈儿的口吻劝张学良戒烟,张学良也知道这其中危害,但就是戒不掉。于是杨宇霆给张学良引荐了一个人叫马天池,此人说他有高明的戒烟方法,那就是扎针。

每次扎完戒烟针以后确实不用吸食大烟土,可是却离不开马天池的神针,后来张学良找人化验才知道,自己被注射的戒烟针,原来是比大烟更有毒性的吗啡。

如此,张学良的毒瘾较前更为严重了!因为杨宇霆并没有事先告知张学良这种神针的成分,加上这马天池有盗窃情报的嫌疑,害怕事情败露而逃之夭夭。所以,张学良染上毒品,杨宇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杨宇霆的领袖欲

在东北易帜以后,张学良在确定东北军政要员以及东北保安司令的人选的时候,杨宇霆则拉拢日本人伪造民意,予以取代张学良,最后未能得逞。

当张学良在东北的位置确定以后,杨宇霆转而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军事势力,这其中包括军政两界势力。杨宇霆以为张学良吸食毒品,不堪久于任事,一旦时机到来,自己便可以取而代之。

三、传来的一封电报

1928年,杨宇霆带领奉军驻守滦州时,与桂系军阀,时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的白崇禧私下接触被蒋介石探得,然后将杨宇霆与白崇禧谈话内容用电报向张学良电告知:

白崇禧:邻葛(杨宇霆字)“何不推翻张学良取而代之!”

蒋介石的这封电报虽然寥寥数语,但蒋介石提醒张学良时刻注意,并且暗示张学良在适当的时机除掉此人。这是一封对杨宇霆几乎致命的电报,至于后来张学良在他妻子于凤至面前抛银元求决断,这只是他对杨宇霆还有留恋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帅府的老虎厅

张学良的这一举动,让全国震惊!让东三省震惊,更让曾经追随大帅张作霖的那些老帅震惊了。而事后的张学良却一时洋洋得意,因为他的这次行动吓跑了军阀孙传芳。

对于杨宇霆和常荫槐的所作所为,事前有过征兆,张学良曾经在一次高级官员的宴会上对扬宇霆发出过警告:

苟有他人起而代我,我甚愿卸其责任,转而助他人,拥护他人为领袖。《张学良与东北军》第35页

张学良如此面对面的敲山震虎和旁敲侧击,这并没有让深居高位的杨宇霆有所收敛,反而越发专横跋扈,常荫槐只不过是杨宇霆的一个附庸,无论杨宇霆是否想取而代之张学良的位置,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宇霆拿张学良当小孩子看待,并自恃自己是大帅留下的老字辈心腹干将,有责任辅佐少帅。

这位杨宇霆真不是一个白痴,他曾经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因为治军严谨得到东北王张作霖大帅的赏识。此后杨宇霆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军政局面,成为张作霖身边离不开的红人,杨宇霆在东北有大帅“智囊”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大帅主持的军事会议

当年杨宇霆为了增强的实力,协助东北王张作霖做了几件大事:

建立东北自己的海军,使东北的这支军队自成体系,增强了军队的实力,这在后来东北军参与的军阀角逐之中得到了验证。

在东北自主管辖的区域之内制定田赋制度,从资本官僚手中挖掘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除了保证东北三省老百姓吃饭以外,还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

杨宇霆主张修筑战备公路,因为当时东北的南满铁路权归日本,如果自己修了战备公路,所有的交通运输不受日本挟制,这是预防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如今日本人虎视眈眈,如此可在公路与日军周旋。

建设督办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己制造武器弹药用来装备东北军,加强对外的实战防卫能力,首先从装备上提高东北军的实力。

杨宇霆的这些建议得到了大帅张作霖的支持,从而使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东北军的这些举措让早已对我国东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军的实力

杨宇霆,常阴槐二人是否该杀?

对于这个近代历史问题,好多爱好者,包括张学良本人都做了客观而又理性的总结,起码认为杀掉杨宇霆是一个大的失误。

关于名不见经传的常荫槐,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常荫槐(1888—1929),字瀚勃,生于吉林梨树。[1]1910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第二期。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任骑兵第三旅参谋长。后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吉林、黑龙江两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奉军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

实际上常荫槐在奉系军阀中的地位,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一生追随的就是杨宇霆,常荫槐在东北军中的军政两界都受到了杨宇霆的亲自提携。对杨宇霆感恩戴德。

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身亡后,作为总参议的杨宇霆就举荐常荫槐出任黑龙江省省长。不久被张学良委任为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但是常荫槐与杨宇霆一样,反对东北易帜,借机向张学良索要权利。

由于杨宇霆的一系列做法让张学良反感,但是偏偏常荫槐唯杨宇霆马首是瞻,两人穿一条裤子,这就加重了张学良的危机感。

关于杨宇霆、常荫槐的死,首先应该说是杨宇霆不知收敛,特别是在张学良子承父业的时候,杨宇霆公开抵触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从大局上看,杨宇霆阻碍了张学良所倡导的祖国的统一。从私人角度上讲,杨宇霆当面给刚刚主政东北的张学良以难堪。

不过,杨宇霆与常荫槐的一系列做法的确威胁到了张学良的底线。可是杨宇霆是大帅张作霖留给辅佐张学良的辅政大臣。而杨宇霆逐渐有了觊觎东北王之心,此刻已经归顺南京政府的张学良正在犹豫之间,蒋介石的这封密电让张学良对扬常二人痛下杀手。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张学良如果不杀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日本人也不会在发动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不会轻易撤出东北,日本人也不会很容易占领我东三省。———————————————————

我是号作者:日小尧茗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