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苏州同里古镇,别有一番古韵,景区里人头攒动,不远处的同里镇卫生院中医馆内,也是人来人往,完成针灸的胡女士眉头舒展,从治疗床下来后,来回走了两步。“腿真不麻了,这么多年的毛病终于治好了!”
原来,胡女士被双下肢麻木的问题困扰多年,十分影响生活。前不久,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中医馆求助,副主任中医师徐晓春根据董氏奇穴理论,进行了2次针灸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实,中医治病见效并不慢,近年来,基层中医馆里的“明星科室”更是遍地开花,方便了居民家门口解决病患之困。2024年,江苏新增基层五级中医馆87个,累计建成基层五级中医馆266个,助力健康江苏高速发展。
家门口的明星科室亮绝活
“王老中医真是做到了医者仁心,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前不久,南京市溧水区柘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满满一页纸的内容,述说了袁女士因胃食管反流而困扰的遭遇,以及溧水区名中医王述荣,帮助她解决问题的故事,现在,她终于可以正常饮食,情绪也获得了改善。
这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远离南京主城,中医馆日均门诊量却高达180人次,其中区外就诊患者占60%以上。这里的中医为何如此“火”?据了解,已传承四代的张氏喉科是柘塘卫生院的“金字招牌”“小而精、见效快”,在治疗慢性喉炎、声带白斑、声带息肉方面有着极佳的疗效。2023年,该科室还获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项目。此外,得益于江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建设,柘塘中心卫生院的中医诊疗区域扩充到1500平米,进一步优化了中医门诊就诊流程,方便患者一站式就诊。
中医技术的升级加持,还打开了基层的康复之路。“我的腰腿痛就是在这里治疗,效果不错,这次家里老人中风,我们打算也在这里做康复。”家住徐州沛县的张女士一直在家门口的沛城镇卫生院解决常见病,了解到该院的中医馆康复特色,也将老人转来治疗。
该院将中医与康复相结合,先后建立成人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颈肩腰腿痛理疗中心、女性健康管理中心、慢病健康管理中心,为全人群进行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这间“星级”中医馆,已经从以前的门可罗雀,转变为就诊需预约。2024年上半年,该院中医处方占比47.1%,中药饮片占比12.8%,非药物疗法占比14%,康复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占比100%。
设备“上新”助力高效诊疗
“我们升级了中医馆,让就诊流程更加顺畅,还更新了不少设备,包括微波、超短波,中药水疗仪等,助力高效诊疗。”徐州沛县沛城镇卫生院副院长陈宏告诉记者。其中,水疗仪可以帮助肢体功能障碍和发育迟缓的孩子,经过这个仪器的治疗,可以减轻肌张力,使孩子的骨关节、肌肉松弛,继而更好地进行康复。
原来,“十四五”期间江苏省财政将投入1亿余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层五级中医馆建设,每个中医馆予以30万元奖补,助力基层中医馆的“加星升级”。
对于患者而言,看病就医,既要看医生能力,也要看诊疗设备。近年来,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不断丰富与创新。苏州吴江区同里镇卫生院引进了一台肌骨超声仪,这台影像学工具可以通过高频探头清晰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周围神经以及骨关节等结构及其发生的生理变化。
“我们在给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以往是凭借触诊和经验来寻找‘痛点’,现在有了‘火眼金睛’,精准找点,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中医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徐晓春介绍。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对中医馆的信赖度也更高了。
“一根针一把草”圈粉全人群
一馆一特色、一院一新意。各地各区的中医馆错位发展,逐步强化质量内涵建设,培育了多个“小而精、专而强”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据悉,五级中医馆馆均规范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从6类10项提升到10类26项,馆均中医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由27%上升到38%。五级中医馆凭借“一根针、一把草”,让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魅力。
“国粹”也有了基层中医药人才传承。目前,在基层建成中医流派名中医基层工作站600余个。266个基层五级中医馆共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达到两千余名,馆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由6人上升到9人。
“软”“硬”实力兼备的五级中医馆有力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据悉,江苏五级中医馆馆均服务人口达7.4万人、服务辐射4.6个乡镇,馆年均中医诊疗人次从2.8万人次上升到3.6万人次。能力的提升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馆均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基层中医馆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明星科室”,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微型中医院”。
细化建设标准,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持续推进基层五级中医馆中医药服务内涵和质量提升……2024年,江苏新增基层五级中医馆87个。截至2024年10月,全省已建成三级中医馆748个、四级中医馆439个、五级中医馆266个。基层中医馆“升级”为家门口的微型中医院,成为“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惠民品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受访者供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