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的新鲜蔬菜,有没有想过它们经历了什么才能到达餐桌?
特别是那些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地区,人们靠什么吃到最新鲜的农产品?
在西伯利亚这种冻土覆盖、气候极寒的地方,蔬菜几乎无法生长,但却能在冬季餐桌上出现来自山东的寿光和潍坊的高品质蔬菜。
一生要种菜的中国人誓要让全世界吃上中国蔬菜?
寿光位于山东省中部,这片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土地,每年为全国乃至全球输送无数新鲜蔬菜。
它的产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候,人们的冬天餐桌上,常年摆的就是白菜和萝卜。直到1989年,寿光人用一种叫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技术种出了黄瓜,这种反季节种植的模式一下子颠覆了北方人冬天只能吃储藏蔬菜的局面。
几十年间,这座小城从大棚技术的改良开始,一步步走到了国际舞台。
如今,寿光有超过20万个蔬菜大棚,生产的蔬菜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到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20多个国家。
其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冻土区成为了它的重要出口市场。
西伯利亚占据了俄罗斯国土的65%,但漫长的冬季和冻土让蔬菜根本无从生长。虽然面积广大,但地广人稀且自然环境恶劣,当地对蔬菜的需求大部分都依靠进口。
与俄罗斯接壤的蒙古国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无法提供大量新鲜蔬菜,因而中国成了天然的主要供应国,寿光又凭借高品质蔬菜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运输蔬菜到西伯利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段距离长达4000多公里,运输时间通常需要100小时以上。
西伯利亚的气温在冬季最低可达零下40℃,这种极寒天气下,任何一个保暖措施的疏忽,都会让整车蔬菜在运输途中冻坏,损失惨重。
蔬菜运输车
为了确保蔬菜的新鲜和完好,寿光的运输团队将保暖措施做到了极致。
每一辆运输车里都要铺上至少六层草帘子,草帘子不只是用来挡冷风,它还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颠簸导致蔬菜磕坏。
除了草帘子,运输车厢还需要铺上厚厚的塑料布和毡子,形成多层隔热,确保蔬菜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
寿光的蔬菜出口早在1997年就已经进入俄罗斯市场,但发展至今天的规模,离不开整个供应链的持续优化。
凌晨五点,寿光的农民们开始忙碌地采摘蔬菜,所有的货物在包装时都会贴上详细的标签,标注品种、批次号和备案号。
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严格把控,从出发到满洲里口岸,运输车厢都不能随意打开,以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品质问题。
一旦有质量投诉,可以通过批次号追溯到具体的种植户和种植地,这种全程可追溯的系统也大大提升了寿光蔬菜的国际信誉。
相比寿光,潍坊则在运输方式上不断创新。
今年12月26日,潍坊首次采用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将50吨新鲜采摘的西红柿、五彩椒等蔬菜运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TIR模式是一种国际化的公路运输系统,可以通过减少多次海关检查的时间,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潍坊蔬菜的TIR运输,全程6000公里仅需6天,比传统公路运输节省了一半时间,也只有铁路运输的四分之一。
这种高效的物流模式,不仅解决了蔬菜出口中的时间难题,还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可以吃到更新鲜的中国蔬菜。
潍坊的运输车
蔬菜出口不仅仅是运输上的挑战,对种植技术和品质的要求更是重中之重。
早年间,寿光和潍坊的农民种植的蔬菜种子主要依赖进口,每年花费数亿元购买国外种子。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山东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种子研发的支持力度。
到2024年,寿光已经自主研发出224种蔬菜种子,占全省种子研发量的50%。这些种子不仅在品相和口感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还大幅降低了菜农的种植成本。
以辣椒为例,国产种子成本仅为国外种子的50%,但抗病性和品质丝毫不逊色。有了这些技术的加持,蔬菜的品质更好,更受欢迎。
正因为如此,寿光蔬菜已跻身“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和荷兰兰辛格兰齐名。而潍坊通过TIR模式等高效物流手段,逐渐打开更多国际市场。
在俄罗斯的冬季市场上,寿光和潍坊蔬菜成了餐桌上的明星。
俄罗斯人不仅用它们制作沙拉,还用新鲜蔬菜替代传统的腌制品,为单调的冬季餐桌增添了更多选择。
寿光蔬菜甚至不需要二次包装,就可以直接进入俄罗斯的商超,这种品质上的信任,是几十年来寿光蔬菜通过品质和信誉积累的结果。
除了俄罗斯市场,寿光和潍坊的蔬菜产业也在不断探索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蔬菜的国际化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从田间到国际市场,寿光和潍坊不仅带动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农业技术的强大潜力。
蔬菜的故事不只是种植、运输和销售,它更是技术、劳动与贸易交织的结果,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化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这片土地上,每一棵蔬菜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从凌晨的采摘,到100小时的长途运输,再到俄罗斯人的餐桌,山东蔬菜用科技和汗水走出了国门,也将中国农业的故事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参考资料:
农民日报:推动中国蔬菜出口,寿光怎样做?
大众网:日均50吨“寿光菜”销往俄罗斯
界面新闻:远销俄罗斯,山东寿光蔬菜敲开世界市场“大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