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以“中医非遗智慧,引领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康养、文旅深度融合论坛落下帷幕,来自中医药领域的多位非遗传承人与专家学者、行业主管、相关企业负责人齐聚太原,共同探讨中医药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路径,并进行了现场演示与体验。本届论坛由太原市非遗协会主办。
论坛中,与会专家以及各非遗传承人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理论观点、实践体会与创新理念。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大幅度跃升。针灸、推拿、中药浴、全息养生、气功、丸膏散丹等传统中医药非遗技艺,作为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不同年龄群众的关注、认知和喜爱。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直接促进了康养型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在2020年—2022年间,全球康养型旅游人次平均每年增长30.2%,康养型旅游支出平均每年增长36.2%。2023年,中国康养型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900亿元。据预测,未来该市场的规模会呈现明显快速递增。
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从企业和市场角度来看,非遗与康养文旅的融合是当下和未来的一片“蓝海”;从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角度来看,将非遗有机植入康养和文旅,对于非遗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从群众角度来看,中医药非遗契合了人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本届论坛的组织和举行,旨在紧跟社会生活大势,紧扣产业发展趋势,密接千家万户生活,可谓恰逢其时。
据资料显示,2023年,占据我国18岁—3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前三位的分别是旅游(占比32.77)、数码产品(占比31.67%)和保健养生(占比31.04%)。与会专家表示,中医药非遗嵌入式赋能康养型文旅,符合当代国人依托良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以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的场景,既能满足银发一族多功能康养的井喷式需求,也对健康意识日益觉醒的中青年人有着强烈吸引力。
据了解,在总结第一届非遗论坛经验基础上,本届论坛更加注重实践性。杨氏脊柱调衡法传承人杨文波、透骨拔毒疗法项目传承人蔚俊康、古法经穴磁导疗法九针一道传承人姚景南、神针火疗法第十五代传承人姜红海、王氏传统针灸传承人王艳萍、穆府老膏药传承人穆悦峰等非遗传承人特别在现场设立中医药非遗现场体验互动环节,参会者可以真切感受中医药非遗的惊艳魅力。
太原市非遗协会副会长张静表示,2024年,太原市非遗协会贯彻“非遗进校园”,与山西财经大学合作共建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并成功举办了山财博雅学院首届“非遗文化节”;倡导“非遗贴近未成年人”,与太原市青少年宫通力合作,成功举办了“童心绘非遗,梦想启航程”主题活动。这些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实施的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而良好的反响,让非遗更接地气,让非遗传承人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都有了显著提高,进一步夯实了非遗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我省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探索实践创新路径,非遗必将与康养、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