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开国中将回乡探亲,九旬老父竟然见面不相识,直呼:长官,你找谁?这位开国中将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衣锦还乡

1950年五华县,一位离开家乡24年之久的游子,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按着记忆找到了一个破旧的小院子,紧张的敲了敲门。

不多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听到声音走了出来,看着自家门口站着位穿着军装像个干部的人,忙问:“长官,你找谁?”

没想到这位长官,一见他直接跪到地上说:“爹,我回来了!”

老人家上了年纪,眼睛有些老花,听到这话不由得上前一步仔细端详,这一看不得了:这个泪流满面的大干部,怎么这么像自己家的老十曾国华。

老人家颤着声音问:“你是我家老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曾国华顿时哭着说:“爹,是我!儿子不孝,这么多年才回来看你!”

老父曾文山已有二十多年未见到儿子了,这么多年音讯全无,还以为已经……如今父子终于见面,老人家抹着眼泪,激动地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开国中将曾国华的传奇故事!

悲惨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曾国华幼年经历十分坎坷。父亲曾文山虽然在当地商会做着财务工作,听起来十分体面,奈何家里生了十二孩子,其中曾国华排行第十。

一份微薄的收入怎么养得起这么一大家子,生活几乎无以为继。在曾国华3岁时,一同生活在本区的吕官臣夫妻找上门来。

原来这对夫妻一直没有孩子,听说曾文山家里人丁兴旺,想要抱养一个男孩,于是年龄最小,还不知事的曾国华成了他们的最佳人选。

孩子再多那也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凭白给别人养,如何舍得?可看看吕官臣家的衣食无忧,再看看自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与其让孩子跟着自己受罪,不如讨个活命的好去处。于是曾家父母强忍着不舍送养了年仅3岁的小儿子。

初时,养父母待曾国华还算不错。然而没过几年,吕官臣夫妻就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曾国华在家里顿时尴尬了起来。

养父母不仅让他辍学在家,还常常对他非打即骂,连饭都吃不饱,几乎把曾国华当成下人使唤。两家本就没多远,听到风声的曾父十分心疼就找上门去,想要回儿子。彼时家里仍不好过,但好在前头大点的孩子能分担一些了,儿子回了家虽日子艰难些,但起码不再挨打挨骂了。

可惜吕家两口子却不同意,说曾国华吃了家里这么多年饭,好不容易养成半大小子能顶上用了,白白让他走了岂不是吃亏,因此非留曾国华在家里做苦力偿还。

然而没过多久,吕家的亲生儿子因病早夭,吕家夫妻悲伤之余将所有的气都撒向了曾国华,变本加厉地打骂他,盲目的认为儿子是被他死的,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一个14岁的少年被逼得走投无路。

离家参军,弃暗投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华人尚武,据传当年文天祥起兵勤王经过此地,一呼之下从者无数。而土生土长的曾国华也不例外,他也自幼喜欢练武,身手十分敏捷。

1924年,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路过梅县时,再也无法忍受养父母虐待的曾国华,偷偷回了趟家,拜别了父母后和几个同伴一同参军。

之后曾国华所在的部队与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合编,他也随着大军一同北伐。战后不久,国民党内部不断互相倾轧,先是张发奎反蒋,又是中原大战,而曾国华本人也早就对这支旧时部队动则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等一系列恶劣行径极其深恶痛绝。

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他也生出了投共的想法,直到1931年,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蒋介石派出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展开第三次围剿,曾国华所在的国民党军第52师也在其中。不久后52师被红军歼灭,迎来解放的曾国华没有选择回家,而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了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二连的一名普通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曾国华就因为表现出色,且在多次战役里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而被介绍入党。入党以后的他更加如鱼得水,在之后的时间里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跟随大军北上长征,也开启了他更传奇的军事生涯。

五大经典战役打出威风

长征结束后,红军在东接黄河,北靠沙漠,荒无人烟的陕北扎根,但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此地适合红军发展根据地,弊就是队伍的发展容易被限制。为了解决这一局面,同时开辟抗日通道,于是毛主席和彭老总在二月发布了东征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浩浩荡荡地奔赴黄河西岸的渡河点,曾国华担任队长,和24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强渡黄河。

黄河之险众所周知,不仅水流湍急且波涛汹涌,曾国华带领队员乘小船,穿过漂浮在河面上的冰排,在凶险的激流中拼命地摇桨。可惜在即将靠岸时被岸上的敌人发现,猛烈的火力袭来,有的战友就此倒下了,剩下的战友忍着悲伤继续前进,中弹了就生挺着,船舱被打穿了就用身体去堵。最后他们终于靠近岸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些地向敌人扑过去。

这是这一仗打了75天,转战50余县,不仅歼敌逾万人取得了胜利,还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而做为先锋军突击队的曾国华功不可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当时日军以北平、天津为出发地,分三路延铁路沿线对华北地区展开进攻,试图协同日本关东军在击溃中国第二战区国民党主力的同时,打开晋北通路,实现右翼迂回,一举歼灭平汉铁路沿线的中国第一战区国民党军主力。

在日军的进攻下,国民党军一路败退至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卫山西腹地,八路军115师奔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伏击恶名昭著的板垣师团一部。这支部队侵华两个月以来,可谓是所向睥睨,号称还没打过败仗。

然而他们的好运气到此为止了,战斗一开始,115师就先让主力截断交通线,阻织敌人增援,其中曾国华所在部队343旅685团第二营占领高地,部署好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跳进圈子后,我军趁敌不备立刻抓住战机开火,日军猝不及防,自然手足无措,伤亡之大。然而等敌人反应过来,也开始拼命往上爬,想要占领制高点,于是曾国华所部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

战场上子弹消耗很快,何况是本就缺少武器装备的八路军,于是战士们打光了子弹就拼刺刀,刀也卷了刃,就用地上捡起来的石头,或者贴身肉搏。不少战士战斗到没有力气,就拉响最后一刻手榴弹和冲过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然而还是有两股日军在混战中冲上1363高地,要知道若被日军占领了如此重要的阵地,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火力居高临下,那么整场战争的结果都会改写。

幸亏再次千钧一发之际,曾国华及时发现,当即率领队伍拼杀上去,和敌人殊死搏斗,最终逼退敌人夺回高地,激战至我们完全胜利。

这场胜利意义不同,不仅是全面抗日战线开启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狠狠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振奋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1938年,乐陵地区的我党武装惨被国民党围击,曾国华率兵支援,敌人闻风而逃。当时冀鲁边界土匪、伪军遍地林立,于是曾国华先率部痛击鱼肉乡里,公开向日军投降的刘彦臣部,后又将盘踞在南皮东光一代的伪军穆今城部一举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打完胜仗回乐陵途中,又奔袭宁津,趁城中伪军毫无戒备之时,一举攻入城门。

可以说短时间内,打得当地无数山头土匪,杂牌武装纷纷土崩瓦解,愿意投降的就等待被改编,顽固抵抗的死路一条。直接在当地打开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不仅赢得了民心,扩大了根据地,还一举将我党武装发展到几千人的大队伍。

1939年,曾国华更是智计百出三打灯明寺。当时灯明寺附近有一个日军据点,不仅安插在根据地边缘,威胁根据地安全,还地靠津浦路,可以说根据地的交通要道也尽在其掌握。

挺纵司令员肖华看着地图,下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任务就交给了曾国华。

曾国华先用一招调虎离山,调动数千民兵将津浦路上的铁轨扒了十多公里。日军的一切物资全靠这条交通要线,如此一来如何能坐得住,立刻派兵抢修,整个据点只留了一个小队。

于是曾国华带领五支队趁夜奔袭,只用了十分钟就送留守日寇全都上了西天。日军联队长藤井丢失据点后气急败坏,妄图用兵夺取重设据点,兵分两路一路赶往灯明寺,一路去围击抗日民军张国基部,司令员和曾国华接到战报后决定用一招围魏救赵,同样兵分两路,两个连攻打灯明寺,因藤井回去救援,而剩下的主力就埋伏在其必经之路打援。

肖华和曾国华带领战士们雪夜行军3个小时,不仅将睡得正香的鬼子全歼,还将日军刚运来的大量物资运走,并一把火烧毁日军营房。正在围击张国基的藤井一听远处枪响就知道情况不妙,再看火光冲天,再也无心恋战,匆忙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华早就下了命令:“战士们沉住气,一定要把敌人放进来再打,火力要集中!”等藤井一跳进伏击圈,就迎来了战士们猛烈的射击,日军被打得七荤八素,只得撤退。

然而藤井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快又带领200多个日军300多个伪军卷土重来。这一次肖华和曾国华直接来了一招声东击西,先佯装北上沧州,然而夜里却派出小队轮番放冷枪吹号角骚扰日军,一连几天下来,日军被折磨得晕头转向,叫苦连连。

曾国华接到肖华命令后,一举包围灯明寺,先将外围的伪军全歼,早就筋疲力尽的日军甚至无法阻止还击,被击毙100余人后就龟缩在据点内,任凭我军在外如何引诱都不敢出来,随后自作聪明想要火烧房子引八路军回村救火,再趁机正面攻击我军。

曾国华将计就计,直接带领五团从后方杀将过来,打得日寇丢盔弃甲,不得不退回东光县。自此再也不敢再进灯明寺一步。

5,再回家乡

曾国华就这样奋战在抗日战场的最前线,日本投降后,他又奔赴解放战场,带领战士们屡建战功,直至新中国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曾国华被任命为第13兵团参谋长。1950年,13兵团与15军团对调,曾国华也被派到广州兼任15兵团的参谋长。

这也是自1924年曾国华离家后第一次广州,待工作上的诸事交接完毕,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五华。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他的父亲曾文山早已是白发苍苍,自曾国华走后常常挂心他的安危,却一直杳无音信,还以为儿子已经死在了战场上。

这穿越战火的久别重逢,不由得让两父子抱头痛哭。父亲不在意他的军功,军衔,只有一句:“活着就好!”

只要活着就有再见之日!

因为曾国华还要参与指挥当地解放初期的剿匪作战,并没有在家里多待,假期结束后就回了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后来,曾国华把父亲接到了自己身边奉养,无论如何,一家人总算又生活在一起了。

之后,曾国华又先后被任命为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空军第3军军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要职,1978年在成都逝世。

他这一生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色彩,做过国民党军,参加过北伐,加入革命队伍后,快速成长为一个红色战士,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上,立下过无数战功。

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