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

很多女人,在做儿媳的时候,受尽了公婆的委屈,甚至被丈夫亏待。

一旦儿媳摇身一变,成为了婆婆,那就马上摆出了“上代婆婆”的样子,让家里的儿子儿媳,都不好过。

这“恶婆婆”在一个家庭里,一代接一代,往后的日子,谁都看不到希望。

想一想,家庭的福气,都被婆婆透支了,子孙还怎么过日子?

“婆婆”的三种行为,很多家庭都有,需要及时改正,把福气还给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把儿媳当外人,随时赶走。

有的婆婆,认为儿媳来到家,就是传宗接代的,并不在乎什么感情。

若是儿媳多年不怀孕,婆婆的脸色就难看了。

若是儿媳生了一个女儿,婆婆的眼神,就泛出了凶恶的光。

若是儿媳一口气生了三四个女儿,恐怕婆婆都和儿媳断交了,连孙女的样子,婆婆都不想看到。

有的婆婆,认为儿媳来了,就是来吃饭的,若是没有婆家,这儿媳,指不定连饭都吃不上。

对儿媳的一日三餐,给娘家的礼物,日常买了什么衣服,婆婆都会跟踪,插手。

更有甚者,婆婆长期管着儿子的收入,儿媳要花几个钱,还得问婆婆要。婆婆不给,也毫无办法。

反正儿媳怎么做,都是一个外人,不受待见。

并且,儿媳要是提出离婚,婆婆压根不会挽留,恨不得早点离婚。婆婆认为,自己的儿子太优秀了,随时都可以再找一个。

儿子儿媳的感情,完全被婆婆控制,那就如同生活在阴影之下,总是令人窒息。

宋朝的诗人陆游,娶了唐婉之后,几年都没有生育。这陆游的母亲,立马就要写休书了。

多年后,陆游和唐婉,都没有走出婚姻被拆散的阴影,写下:“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唐婉因为思念成疾,香消玉殒,成为了陆游一生的痛。

封建时代,儿女的婚姻,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陆游是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的。

但是到了今天,还有婆婆,拿出封建思想来约束儿女,这无疑是胡搅蛮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牛马”,这才是婆婆应该学会的道理。不总是把儿女放在手里,也不去插手儿女的婚姻。也许儿子和儿媳,不般配,但是感情很好,就值得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把自己当主角,坐等孝敬。

在古人的《二十四孝》里,有几种孝顺的行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比方说,“卧冰求鲤”中,王祥对继母朱氏很好,但是朱氏却总是讨厌王祥,同时拼命王祥去劳作。

家里的果树有了果实,朱氏要王祥去守护。大风大雨的日子,王祥也不敢离开,只能抱着大树哭泣。

下大雪的时候,朱氏要吃鱼,王祥不得不去河里打捞。

若不是王祥的弟弟王览,竭尽全力周旋,恐怕王祥小命不保。

相对来说,“涌泉跃鲤”中的婆婆,还算通情达理。

婆婆平时要吃什么,儿媳庞氏都会满足。为了家庭热闹一些,儿媳还请邻居一起吃饭,让婆婆高兴。

有一次,儿媳去河边打鱼,遇到大风,回来晚了一些。因而,儿子姜诗就休妻了。

婆婆知道情况后,让儿子把儿媳请回来。

儿媳回家的那一天,家里的井底,涌出了鱼,从此儿媳再也不要去河边打鱼了。足以说明,这份孝心,才是对的,这个婆婆的做法,符合天意。

《增广贤文》中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婆婆当家,不奇怪,但是婆婆把自己当领导,什么都指手画脚,瞎指挥。接着,又用各种刁难的方法,让儿女、儿媳女婿孝顺自己。这就不好理解了。

孝顺,拆开看,就是“孝”和“顺”。

顺心顺意的孝道,这是大家都喜欢的;若是婆婆苛求谁尽孝,大家心情不顺,那就是内耗。

最好的做法,就是婆婆在变老的时候,把管家的权力,给儿子儿媳。放手,才是真爱。

还可以选择,儿女结婚后,及时分家,彼此如亲戚一样走动,保持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把外人当亲人,无话不说。

有一种婆婆,看到自家有什么事情,不会说。

当婆婆外出的时候,就说自家的事情,请外人“评评理”。

外人给婆婆,各种评理,各种分析。反正,外人看在婆婆的面子上,说婆婆对了,是儿子儿媳不对。

一次次请外人评理,这一家人的丑事,都给外人知道了,成为了笑柄。

为什么不是家庭内部沟通,而是找外人评理呢?明显是把关系搞反了。

农村有句俗语:“说话不在多和少,说到当面就是好。”

家人当面聊什么问题,也会犟嘴,生气,但是没有关系。毕竟说开了,彼此的信息差少了,也没有什么挂碍。

外人再好,也就是看把戏,而不会真心长期帮助你的家庭。

婆婆是家里的老人,唠唠叨叨不能避免,但仍旧要有分寸感,分得清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民间有句谚语:“被窝里不见针,不是婆婆就是孙。”

一家人,在一个窝里生活,哪能针锋相对呢?收起自己的锋芒,婆婆慈祥,孙子乖巧,这日子才像一回事。

聪明的婆婆,在变老的时候,也会变小,大事都听儿女的安排,尊重儿媳的选择。

若是有用不完的力,那就再去打工,帮忙带孙,而不是对家人指手画脚。

婆婆们,把儿媳当亲人,有话家里说,力所能及帮儿孙,家庭的福气就会涨上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