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的是分离焦虑的心理动力学模型,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原生家庭创伤的动力学模型。
我们今天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分别是:愿望受挫、被剥夺感、自恋受损以及强迫性重复。为什么说原生家庭问题对一个人的影响近乎是决定性的,因为原生家庭涉及到了三个生命的核心议题:也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们看到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可和确认。许多人尽管对父母充满了敌意和怨恨,但是维持这种敌意和怨恨的力量,不仅仅是要惩罚他们的父母,更重要的潜在诉求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确认。有一种常见现象就是,无论一个人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如果没有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认可,他内心就是会有一种隐隐的自卑感。
现在我们来分别讨论一下,原生家庭是怎么让我们感到受伤的。首先来说愿望受挫这件事,我们对父母充满了愿望,这使得父母成为我们的需求性客体。当然,孩子不可能一开始就将父母体验为需求性客体,实际上早期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需求性客体和欲望性客体的混合体。关于两种概念的区别,我们将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解释。我们回到个体对父母的愿望这个主题上来,作为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就是我饿了,你能给我食物,我困了你能够哄我睡觉,我觉得难受、不舒服了,你能够帮我处理糟糕的情绪。我感到孤独的时候,你能够陪在我身边,我想要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你能够给我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创伤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说一个孩子不能从父母那里满足自身的愿望,他就会感到受伤。他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是糟糕的,不被人喜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