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有3个旅撤下重整,库尔斯克前线平均7天就打光乌军1个旅根据最新消息,俄军在库尔斯克前线展开大规模进攻行动,投入大量精锐部队。从卫星图像可以看到,整个战区到处都是炮火轰击的痕迹,地面焦黑一片,战壕和掩体被炸得支离破碎。

光是在最近24小时内,库尔斯克方向的乌军部队就损失超过400名士兵,一个完整的步兵营也就700到800人左右,这意味着乌军一天之内就损失半个营的兵力。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已经有3个受损严重的旅被紧急撤离前线。这些部队损失惨重,人员和装备都遭到重创,需要进行全面的重整和补充。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重整工作并不容易完成。装备需要修复或更换,新兵需要训练,这些都需要时间。

为填补战线空缺,乌军指挥部不得不从其他方向抽调预备队火速支援。但是这些新调来的部队能否适应库尔斯克方向的激烈战事,还是个未知数。毕竟这里的战斗强度远超其他战区,新来的部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一个乌军旅平均只能坚持不到7天就会失去战斗力。这个数字比起去年同期要短得多。一个旅差不多有4000多人,装备也很齐全,正常情况下应该能维持一两个月的战斗。但是在库尔斯克前线,高强度的对抗让部队的消耗速度远超预期。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库尔斯克方向的乌军旅数从14个锐减到11个。这说明乌军的整体战斗力在持续下降,补充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有的旅甚至损失一半以上的人员,不得不后撤重整。

而且现在俄军的进攻强度还在不断加大。坦克和装甲车的机动性提高,空中力量的出动频率也更高。这些因素都让乌军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战场态势来看,每天早上天一亮,俄军远程火炮就开始对乌军阵地进行轰击,有时候一轮炮击能持续几个小时。等到乌军的工事被炸得差不多,装甲部队才会跟进发起进攻。

俄军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轮番上阵,对乌军阵地进行打击。地面有无人机充当"眼睛",一发现目标立刻就能引导炮火打击。再配合电子战设备干扰乌军的通信系统,让乌军指挥官们经常处于"盲人"状态,不知道具体情况。

俄军派出很多小型侦察分队,专门寻找乌军的弹药库和油料库。一旦发现这些目标,就会用"伊斯坎德尔"导弹进行精确打击。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能炸掉好几个补给点,让前线部队陷入弹药不足的困境。

苏梅地区本来是乌军重要的补给中转站,但是现在每天都有可能挨炸。俄军的战术就是要切断补给线,让前线部队"断粮"。没有充足的弹药和燃料补给,就算是再精锐的部队也难以发挥战斗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乌军把那些损失惨重的旅撤到后方进行重整,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一个旅要恢复战斗力,需要补充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新补充的士兵还需要进行训练,才能适应前线的作战环境。而装备的维修和更换更是个大问题,因为零配件供应经常出现短缺。

现在能抽调的预备队都是一些经验不足的部队,他们虽然人员满编,但是实战经验欠缺。把这样的部队派到库尔斯克这样的高强度战区,无疑会面临很大风险。有的连长反映,新来的士兵连最基本的战术动作都不够熟练,更别说应对复杂的战场局势。

由于俄军经常对后方补给线进行打击,很多补给车队不得不走一些偏僻的小路,这就大大延长运输时间。有时候一个补给队要走上好几天才能到达前线。而且走这些小路风险也很大,随时可能遇到俄军的伏击。

正常情况下,一个部队打累就该换下来休整,但现在根本找不到足够的部队来进行轮换。结果就是很多部队不得不连续作战,士兵们身心俱疲。特别是在阵地遭到猛烈炮击的时候,没有充足的休息很容易造成判断失误。

连续的高强度作战,加上频繁的伤亡,都在影响着士兵们的心理状态。虽然军队里有心理辅导员,但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维持士气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一线指挥官们不得不想尽办法鼓舞士气,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又有3个旅撤下重整,库尔斯克前线平均7天就打光乌军1个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