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抑郁症”、“焦虑症”这些名词,“分离(转换性)障碍”显得有点另类和冷门,如果不是有人在热搜上霸榜一个多星期,可能大家讨论的还是抑郁症、失语症、躯体化症状这些词语。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什么是转换障碍吧。

1.无法承受之痛

转换障碍又叫转换症,在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TR)中,被称为“功能性神经症状障碍症”。

相对于这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它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所叫的癔症,就更好理解了,又叫分离转换性障碍,包括分离障碍和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压力较大的时候,会出现的异常感觉体验和运动问题。有转换障碍的人通常会表现出极为痛苦的神经症状,比如麻木、失明、抽搐甚至瘫痪,但是这些症状的出现都不是因为器官本身的问题,也就是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产生的器官功能性问题。

影视剧中有过这个桥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剧中,静白师太一个冲动,拿平底锅打了自己老公,结果老公直接失明了。生理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也就是说眼睛和脑部在生理上没有损伤,都是正常的,但是在功能上却出了问题。

从心理学上理解,这就是“不能承受之痛”转换为了功能问题。可以通俗地这样理解:静白师太很强势,动辄打骂,作为男方如果还手不太合适,不还手心理上又觉得很窝囊,最后这种心理冲突和情绪上的压抑,直接转换为了生理症状——失明,这就是转换障碍。通常情况下,利用心理暗示疗法就可以解决。

2.诱因

1.防御机制:从压力到身体症状

转换障碍的核心机制是将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转换”成身体表现。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类似于人体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以身体的方式表达情绪或困境。

例如在极端焦虑或恐惧的时候,可能发生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在面对强烈心理冲突时,比如对某些责任或任务的逃避,会通过“身体无法行动”来避免面对。

2.潜在诱因

首先是压力事件,比如重大变故、家庭矛盾、职场压力或创伤事件。

其次,个体的心理脆弱性也会成为转换障碍的诱因。部分人由于性格特点,如高度敏感、过度追求完美等等,会更容易患上转换障碍。

第三,家庭和社会因素也可能成为诱因,在强调“压抑情感”的环境中成长,可能让人更倾向于通过身体表现来宣泄情绪。

三、转换障碍的表现

转换障碍的身体症状往往看似“严重”,但通常缺乏明确的生理病因。这些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常见表现包括:

运动功能异常,比如四肢无力或瘫痪、行走困难、步态异常,抖动或无法控制的动作,看上去很像癫痫发作,又不是真正的癫痫

感觉功能障碍比如失明或听力丧失、身体某些部位的麻木或触觉丧失。

其他症状如失语、呼吸困难、喉咙紧闭、假性癫痫发作等等。

这些症状和心理压力相关,通常在经历重大心理事件后出现或加重,而经过身体检查或影像学检查通常都无法发现明确病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换障碍患者的症状是真实的,他们确实感觉到身体的不适,并不是主观上的“装病”。但是由于症状的根源是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患者往往会拒绝承认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盲点”,也就是患者对严重的身体症状表现得相对平静,甚至不以为意。

四、处理

转换障碍的处理,相对容易一些。

首先是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学会以更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

心理动力学治疗,通过挖掘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帮助患者理解症状的根源。

暗示疗法,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患者受到积极的暗示,利用暗示对人的心理、行为以及生理的影响,达到治疗目的。

其次是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可能会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来缓解情绪问题。

第三是物理康复

针对那些瘫痪、无力等症状的患者,物理治疗也可以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身体功能;还可以通过运动和训练,逐渐改善患者对症状的控制感。

第四是家庭和社会支持

患者的家人需要了解转换障碍的心理机制,避免指责患者“想太多”或“矫情”,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逐渐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换障碍是心理压力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虽然症状表现在身体上,但根源却在于心理。发生这种情况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不是质疑和误解。

对于当事人而言,承认问题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是康复的关键。